图书介绍

东亚儒学问题新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亚儒学问题新探
  • 吴震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亚儒学问题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前言:关于东亚儒学问题的一些思考1

一“东亚”一词的由来1

二 近代中国语境中的“东亚”5

三 近年来“东亚儒学”研究的简单回顾7

四 关于“何以可能”与“何以必要”的问题10

五 小结13

第一篇 东亚儒学问题省思19

第一章 东亚儒学刍议——以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为核心19

引言19

一 问题由来:何谓“东亚儒学”21

二 一场没有交锋的论战:何谓“东亚”31

三17世纪以后东亚文化差异巨大论43

四 儒学日本化与日本特殊论52

五 日本儒学中的普遍与特殊62

六 余论73

第二章 试说“东亚儒学”何以必要——从子安宣邦、黄俊杰的相关论述说起79

一 子安宣邦:建构“作为方法的东亚”79

二 黄俊杰:文化多元视域中的东亚儒学84

三 小结:从四个方面谈东亚儒学何以必要94

第二篇 德川日本的儒学重建101

第三章 道的“去形上化”——日本徂徕学建构政治化儒学的一项尝试101

引言“海内第一流人物”101

一 问题由来:近代性与日本化103

二 道的“去形上化”与政治化107

三 道的非道德化112

四 道的历史性与普遍性115

五 小结121

第四章 以古言征古义——德川儒者荻生徂徕经典诠释方法论初探123

一 古文辞学的发现125

二 以汉语会汉语128

三 以古言征古义132

四 小结140

第五章 德川日本徂徕学的礼仪制度重建143

一“礼”是先王之“准据”144

二“礼”的现实化问题150

三“行礼”的人情基础160

四 小结166

第六章 17世纪德川儒学“反朱子学”的案例考察——从伊藤仁斋“仁学”“道论”思想建构来看169

引言 朱子学的日本命运169

上篇 仁学172

下篇 道论195

余论:德川儒者“反朱子学”的几点省察212

第三篇 日本心学与儒学日本化221

第七章 德川日本心学运动中的中国因素——兼谈“儒学日本化”221

引言 东亚地区的两种心学221

一 心学:从中国到日本224

二 梅岩心学的思想特质233

三 石门心学的讲学运动238

四 石门心学与“儒学日本化”244

五 附录:飞?国心学讲学的一部实录249

二木长啸《讲席日志》(摘译)251

第八章 德川日本心学运动的“草根化”特色——就民间文书《心学入门手册》而谈268

引言 心学研究中的“瓶颈”问题268

一 心学活动在下馆藩的展开270

二 心学讲学的草根化特色274

三 余论:“津田观点”再思280

第九章 中国善书在近世日本的流衍及其影响——以中江藤树的宗教观为中心284

一 藤树与茂猷的思想交涉285

二 藤树宗教观的主要特色289

三 中国善书在日本的流传294

四 小结298

第十章 中国善书思想在东亚的多元形态——从区域史的观点看302

一 将中国亦视为一种“区域”303

二《乡约》《六谕》在东亚的不同遭遇307

三 中国善书在东亚的多元展开315

四 小结324

附录329

附录一 丸山真男有关“日本性”问题的思考329

一“近代”是丸山的一种宿命330

二 早期丸山的“日本研究”332

三 晚期丸山的“原型—古层”论336

四 小结:对丸山“日本性”探索的一些思考343

附录二 关于“东亚阳明学”的若干思考——以“两种阳明学”的问题为核心348

引言 何谓“东亚阳明学”、什么是“阳明学”?348

一“两种阳明学”:解构中日阳明学的“同质性”351

二 何以说“原本就没有两种阳明学”?357

三“红色阳明学”与“白色阳明学”361

四“近代阳明学”是日本的“近代思想”“政治言说”364

五 小结:东亚阳明学研究具有建构性的意义369

参考文献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