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修辞学教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修辞学教程 第2版
  • 郭宇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修辞学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修辞学概说1

第一节 修辞概说1

一、修辞——古老的传统1

二、修辞的缘起和历史沿革4

三、修辞行为7

四、修辞行为的属性12

五、修辞观中的几种偏颇18

六、修辞行为的目的与功能24

七、修辞行为的基本要素28

第二节 修辞学概说32

一、修辞学32

二、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35

三、修辞学的学科属性39

第三节 修辞学与当代社会43

一、多维视野中的修辞学43

二、修辞学的科学地位52

三、修辞学与当代社会发展54

第二章 修辞手段58

第一节 修辞手段及其类别58

一、修辞手段58

二、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59

三、语音、语义及形式手段63

四、平实手段和艺术手段66

五、修辞手段的行为类别69

第二节 语音及其修辞功能69

一、汉语语音的特点69

二、谐音功能70

三、韵律功能72

四、节奏功能73

五、语篇功能74

六、风格功能75

第三节 词语及其修辞功能77

一、词语的修辞功能类别77

二、词语的意义与功能78

三、词语的修辞功能80

第四节 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82

一、词语的语体标示功能82

二、词语的风格标示功能85

三、词语的角色标示功能86

四、词语的态度标示功能89

五、词语的形象标示功能92

六、词语的行业标示功能96

七、词语的时代标示功能97

八、词语的地域标示功能99

九、词语的语域标示功能101

十、词语的文化标示功能102

十一、词语的各种附加功能之间的关系105

第五节 熟语及其修辞功能106

一、惯用语及其修辞功能107

二、成语及其修辞功能110

三、谚语及其修辞功能113

四、格言及其修辞功能115

五、歇后语及其修辞功能116

六、俗语及其修辞功能118

七、熟语的附加修辞功能120

第六节 句式及其修辞功能122

一、句式的语气变化124

二、句式的主被差异131

三、句式的肯否错综133

四、句式的长短调整135

五、句式的整散匹配139

六、句式的松紧处理142

七、句式的雅俗分化145

八、句式的文白选择148

九、其他类型的句式151

十、各种句式的杂糅151

第三章 修辞方法155

第一节 修辞方法及其分类155

一、修辞方法的内涵155

二、修辞方法的类别157

第二节 形式化修辞方法159

一、两两相对法——对偶159

二、一贯而下法——排比168

三、一唱三叹法——反复173

四、首尾蝉联法——顶真181

五、回环往返法——回文183

第三节 意义化修辞方法188

一、形象生动法——比喻188

二、简洁幽默法——借代207

三、生动活泼法——比拟216

四、虚张声势法——夸张224

五、含蓄委婉法——双关230

六、新异感受法——移就240

第四章 修辞规律247

第一节 修辞规律及其研究247

一、修辞规律的性质247

二、修辞规律的作用249

三、修辞规律研究概述254

四、修辞规律256

第二节 修辞应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律260

一、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音和文字规范260

二、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262

三、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义规范265

第三节 修辞应符合语体规范266

一、语体及其成因266

二、语体研究溯源270

三、汉语的语体规范体系274

四、修辞应切合语体规范281

五、语体的渗透与交叉290

第四节 修辞应切合风格要求297

一、语言风格297

二、语言风格的类型298

三、语言风格与修辞的关系301

四、修辞应切合风格要求302

第五节 修辞应切合言语动机307

一、言语动机307

二、言语动机和目的在修辞过程中的作用308

三、修辞应切合言语动机、言语目的311

第六节 修辞应切合语境317

一、语境及其构成317

二、修辞与语境的辩证关系319

三、修辞应切合社会文化背景322

四、修辞应切合民族心理328

五、修辞应切合社会政治背景335

六、修辞应切合社会心理336

七、修辞应切合社会角色339

第五章 话语建构347

第一节 修辞原则研究347

一、修辞原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347

二、修辞原则研究的局限性348

三、修辞原则研究分析349

第二节 话语建构的原则351

一、正确351

二、准确355

三、适切359

四、恰切361

五、四项原则划分的理据363

六、四项原则的辩证关系363

第三节 词语选择365

一、区分词语的理性意义366

二、注意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371

三、寻常词语的艺术化387

第四节 句际组合398

一、句子建构398

二、句际组合的原则404

三、句式匹配的方法411

第五节 修辞格运用433

一、修辞格运用的原则433

二、修辞格运用的方法439

三、修辞格的创新443

第六章 话语理解452

第一节 话语理解及其修辞价值452

一、话语理解452

二、话语理解的修辞价值454

三、话语理解研究的修辞学意义459

第二节 话语理解的内容460

一、话语意义460

二、言语动机462

三、社会角色463

四、个性心理465

五、社会心理467

第三节 话语理解的原则470

一、言境统一470

二、言实统一473

三、言人统一478

四、言行统一481

五、言德统一482

第七章 修辞学史487

一、中国的古典修辞学传统488

二、现代修辞学的基本理论成就497

三、现代修辞学事业的发展成就507

四、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经验教训508

五、未来中国修辞学理论展望509

六、世界学术舞台上的中国修辞学512

七、中国修辞学事业的发展前景5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