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侵权法可预见性规则研究 以法律因果关系为视角=Research on the foreseeability rule in tort law a perspective from legal caus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侵权法可预见性规则研究 以法律因果关系为视角=Research on the foreseeability rule in tort law a perspective from legal caus
  • 于雪锋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侵权法可预见性规则研究 以法律因果关系为视角=Research on the foreseeability rule in tort law a perspective from legal cau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意义1

二、研究对象4

三、研究状况4

四、研究方法27

第一章 可预见性标准的基本理论及其检讨29

第一节 可预见性的基本概念29

一、可预见性的概念29

二、可预见性判断的考量因素31

三、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可预见性区分的极端重要性33

第二节 可预见性标准的基本功能及其比较34

一、可预见性的基本功能——过错(过失)与近因(或责任限制)的标准34

二、过错认定与近因认定中可预见性标准的比较45

三、限制责任的过错(义务违反)规则与近因(责任范围)规则的选择61

第三节 侵权法可预见性标准的理论基础63

一、心理学分析——预见的心理学基础63

二、法社会学分析65

三、法哲学分析——以价值论为中心66

四、法经济学分析68

第四节 侵权法可预见性标准的历史沿革70

一、早期的可预见说70

二、直接结果说——对可预见说的反对72

三、修正的可预见说77

四、小结——可预见说与直接结果说的消长与融合82

第五节 侵权法与合同法可预见性标准的比较85

一、合同法可预见性标准概述86

二、侵权法与合同法可预见性标准的比较88

第二章 可预见性标准对我国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的借鉴意义94

第一节 借鉴可预见性标准认定侵权因果关系的理由94

一、引言——大陆法传统国家对英美法的借鉴问题94

二、大陆法相当因果关系说对可预见性的考虑——借鉴可预见性标准的可能性97

三、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不足——借鉴可预见性标准的必要性108

四、我国司法实践对可预见性标准的初步探索117

五、可预见性标准在因果关系认定中的优点122

第二节 借鉴可预见性标准认定侵权因果关系的制度框架126

一、制度模式选择126

二、适用范围——以归责原则为标准129

第三章 因果关系认定中可预见性一般规则的建立145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145

一、概念的界定145

二、预见性的事先判断与事后判断之争146

第二节 因果关系认定中可预见性的一般标准149

一、预见的主体149

二、预见的时间150

三、预见的对象151

四、预见的标准156

第三节 可预见性标准与政策考量157

一、法律政策概述157

二、可预见性标准与政策考量158

第四节 可预见性与其他标准的协同作用164

一、与直接结果说165

二、与风险说166

三、与法规目的说174

四、与实质因素说181

五、与盖然性说(含相当说)185

六、总结与建议188

第四章 可预见性标准与因果关系中断190

第一节 作为中断因果关系标准的不可预见性191

一、可预见介入因素是否中断因果关系的不同观点述评191

二、双重标准问题——介入因素的可预见性与合理性194

第二节 一般原则——介入因素与最终后果可预见性的双重视角196

一、概述196

二、介入因素与最终后果的可预见性不一致问题的分析197

第三节 类型化分析——介入因素下可预见性标准的具体适用199

一、第三人行为199

二、受害人行为219

三、自然事件221

第四节 初始严格责任人对可预见性介入因素所致后果的责任223

一、美国法的态度——以《侵权法重述》为例223

二、我国法的态度225

第五节 我国法因果关系中断的处理模式及其重构226

一、重要类型的处理226

二、规范模式的重构232

第五章 可预见性标准对责任承担的影响239

第一节 可预见性与侵权责任形态239

一、直接责任与替代责任下可预见性标准的适用240

二、单方责任与双方责任下可预见性标准的适用242

三、单独责任与数人责任下可预见性标准的适用245

第二节 可预见性与责任范围确定的一般步骤248

一、美国法上分析责任范围的“四步骤法”248

二、“四步骤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50

第三节 可预见性与责任分担252

一、预见者与第三人的责任分担253

二、预见者与受害人的责任分担263

第四节 我国法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处理模式及其重构264

一、我国法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处理模式264

二、规范模式的重构——责任成立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通盘考虑272

第六章 可预见性标准的例外276

第一节 蛋壳脑袋规则276

一、基本概念276

二、历史沿革277

三、理论基础281

四、适用对象281

五、我国选择286

第二节 纯粹经济损失291

一、基本概念291

二、基本解决思路294

三、可预见性标准适用与否299

四、我国选择300

第三节 其他例外情形305

一、非基于人身伤害的精神与情感伤痛305

二、人身关系损害308

三、产前伤害310

结语313

索引317

参考文献355

后记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