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生素工艺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抗生素工艺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816513.jpg)
- 俞文和,杨纪根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02612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抗生素工艺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抗生素概述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抗生素的定义和命名1
第二节 抗生素的发展简史2
第三节 我国抗生素事业的发展概况4
第四节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及抗菌谱5
第五节 抗生素的分类7
第二章 抗生素的用途12
第一节 抗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12
第二节 抗生素在农牧业上的应用14
第三节 抗生素在食品保藏及其它方面的应用16
第一节 抗生素的生产方法18
第三章 抗生素工业生产概况18
第二节 生物合成法生产抗生素的工艺过程19
第三节 抗生素工业生产的特点21
第二篇 抗生素的菌种和发酵24
第四章 种子制备和菌种保藏24
第一节 概述24
第二节 孢子制备25
第三节 菌种保藏30
第五章 培养基34
第一节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用34
第二节 培养基的种类40
第三节 培养基的选择42
第四节 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43
第五节 培养基原材料的节约和代用46
第一节 灭菌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48
第六章 灭菌48
第二节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50
第三节 空气过滤除菌58
第四节 无菌检查和制服染菌62
第七章 发酵过程的控制69
第一节 温度的变化及其控制69
第二节 pH值的影响及其控制73
第三节 勇气与搅拌75
第四节 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与控制83
第五节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产生与控制92
第六节 发酵终点的判断及不正常发酵的处理97
第八章 菌种选育(供选读)102
第一节 菌种选育的基本原理102
第二节 诱变育种105
第三节 抗噬菌体菌种选育及杂交育种112
第四节 诱变育种的有关问题114
第九章 抗生素产生菌的代谢调节控制120
第一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代谢调节120
第二节 生长期和生产期的相互关系123
第三篇 抗生素的提取和精制125
第十章 概述125
第一节 抗生素提取精制的意义125
第二节 抗生素提取基本方法简介128
第三节 抗生素提取方法的选择依据128
第十一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过滤133
第一节 发酵液的预处理133
第二节 发酵液的过滤135
第三节 不过滤提取136
第一节 吸附法的基本概念138
第十二章 吸附法提取抗生素138
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140
第三节 大孔树脂的吸附剂及其应用141
第十三章 沉淀法提取抗生素147
第一节 沉淀法的基本概念147
第二节 沉淀结晶过程的实质148
第三节 影响沉淀结晶过程的因素149
第十四章 溶媒萃取法提取抗生素154
第一节 溶媒萃取法的基本概念154
第二节 乳化现象和破乳化159
第三节 影响溶媒萃取的主要因素161
第四节 溶媒的回收163
第一节 离子交换法的基本概念166
第十五章 离子交换法提取抗生素166
第二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质170
第三节 离子交换过程及其选择性172
第四节 树脂的选择及其操作方法175
第五节 离子交换法应用于水处理177
第六节 离子交换膜的电渗析简介179
第十六章 抗生素的精制182
第一节 常用的浓缩方法及原理182
第二节 常用的干燥方法及其原理185
第三节 胶色和去热原质191
第四节 结晶和重结晶法193
第五节 共沸蒸馏结晶法195
第六节 柱层析法199
第七节 其它精制方法简介203
第八节 无菌抗生素原料药的制备205
第九节 抗生素成品的常规检验项目208
第四篇 分论(供选读)213
第十七章 青霉素类抗生素213
第一节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药理特性213
第二节 青霉素的主要化学反应218
第三节 青霉素的发酵工艺及过程222
第四节 青霉素的提炼工艺及过程226
第十八章 四环类抗生素236
第一节 四环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及药理特性236
第二节 四环类抗生素的主要化学反应240
第三节 四环类抗生素的发酵工艺及过程242
第四节 四环类抗生素的提炼工艺及过程247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255
第十九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55
第二节 链霉素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及药理特性256
第三节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及过程263
第四节 链霉素的提炼工艺及过程267
第五节 卡那霉素的生产工艺270
第六节 庆大霉素的生产工艺272
第七节 巴龙霉素的生产工艺274
第八节 新霉素的生产工艺276
第九节 春雷霉素的生产工艺279
第十节 青紫霉素的生产工艺280
第十一节 妥布拉霉素、威他霉素等简介283
第二十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87
第一节 红霉素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及药理特性287
第二节 红霉素类抗生素的化学反应289
第三节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及过程292
第四节 红霉素的提炼工艺及过程296
第五节 麦迪霉素的生产工艺300
第六节 螺旋霉素的生产工艺302
第七节 柱晶白霉素的生产工艺305
第八节 交沙霉素、墙薇霉素简介307
第二十一章 多烯类和非烯类抗真菌抗生素310
第一节 两性霉素B的生产工艺311
第二节 制霉菌素的生产工艺315
第三节 灰黄霉素的生产工艺320
第四节 曲古霉素的生产工艺323
第五节 克念菌素的生产工艺326
第六节 球红霉素的生产工艺327
第七节 金褐霉素、菲律宾菌素等简介331
第一节 多粘菌素E的生产工艺333
第二十二章 多肽类抗生素333
第二节 杆菌肽的生产工艺338
第三节 万古霉素340
第四节 卷须霉素的生产工艺342
第五节 紫霉素的生产工艺345
第六节 结核放线菌素N348
第七节 威里霉素和恩拉霉素350
第二十三章 抗肿瘤抗生素353
第一节 博莱霉素的生产工艺354
第二节 更新霉素的生产工艺357
第三节 自力霉素的生产工艺360
第四节 正定霉素的生产工艺362
第五节 阿霉素的生产工艺364
第六节 链褐霉素的生产工艺368
第七节 光辉霉素的生产工艺370
第八节 色霉素A3和阿克拉霉素373
第九节 新制癌菌素375
第二十四章 其它抗生素377
第一节 创新霉素377
第二节 赤霉素379
第三节 井岗霉素381
第四节 环丝氨酸382
第五节 利福霉素384
第六节 林可霉素387
第七节 新生霉素389
第八节 鱼素和溶菌酶391
第九节 蒜素及黄连素392
第十节 庆四素393
第五篇 半合成抗生素395
第二十五章 概述395
第二十六章 半合成青霉素398
第一节 青霉素的化学改造398
第二节 6-氨基青霉烷酸(6-APA)399
第三节 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与作用特点403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半合成青霉素及其生产方法407
第二十七章 半合成头孢菌素411
第一节 头孢菌素的化学改造411
第二节 头孢菌素C412
第三节 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419
第四节 半合成头孢菌素的主要品种421
第五节 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制法425
第一节 头霉素及其它7-甲氧基头孢菌素432
第二十八章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432
第二节 棒酸和青霉烷砜433
第三节 硫霉素及其有关化合物434
第四节 诺卡菌素和单胺菌素类抗生素436
第五节 化学合成制得的新母核的衍生物438
第二十九章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40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类型与特性440
第二节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441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化学改造441
第四节 几种主要的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45
第五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447
第三十章 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451
第一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化学改造451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452
第三节 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合成方法454
第三十一章 半合成利福霉素457
第一节 利福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457
第二节 利福霉素的化学改造458
第三节 几类主要的半合成利福霉素459
第四节 利福平的合成461
第三十二章 半合成林可霉素463
第一节 林可霉素的化学与生物学特性463
第二节 林可霉素的化学改造464
第三节 氯林可霉素的合成467
第三十三章 其它抗生素的化学改造469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化学改造469
第二节 蒽环类抗生素的化学改造471
第三节 博莱霉素的化学改造472
第四节 两性霉素B与创新霉素474
第六篇 全化学合成抗生素(供选读)477
第三十四章 氯霉素及其衍生物477
第一节 氯霉素的理化性质及药理特性477
第二节 氯霉素的化学合成480
第三节 氯霉素的衍生物483
第三十五章 其它全合成抗生素488
第一节 磷霉素的化学合成488
第二节 灰黄霉素的化学合成489
第三节 环线氨酸的化学合成490
第四节 林可霉素的化学合成491
第五节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成492
第六节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成499
一、PH值测定法505
附录:505
二、水分测定法506
三、干燥失重测定法507
四、炽灼残渣检查法508
五、重金属检查法508
六、熔点测定法509
七、旋光度测定法510
八、分光光度法与比色法511
九、热原检查法515
十、无菌检查法516
十一、青霉素酶活力测定法519
十二、安全试验法520
十三、降压物质检查法520
十四、抗生素生物检定法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