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 费孝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3688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民族研究——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与思考&费孝通1

第一章 导论3

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3

(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4

(二)多元的起源5

(三)新石器文化多元交融和汇集6

(四)凝聚核心汉族的出现8

(五)地区性的多元统一10

(六)中原地区民族大混杂、大融合15

(七)北方民族不断给汉族输入新的血液16

(八)汉族同样充实了其他民族21

(九)汉族的南向扩展23

(十)中国西部的民族流动27

(十一)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31

(十二)瞻望前途36

二、中华民族研究的新探索39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47

一、中华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区域性发展47

(一)中华文化起源于中华大地48

(二)黄河中下游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52

(三)长江中下游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54

(四)燕辽文化区及黄河上游文化区56

(五)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文化区58

(六)北方游牧与渔猎文化区60

(七)南北农业及狞猎文化三带的平行发展62

二、中华远古的各部落集团70

(一)史料问题71

(二)父权制以前的史影75

(三)父权制时代各部落集团81

三、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分期100

(一)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孕育101

(二)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103

(三)中华民族从自发到自觉的联合109

四、中华民族的结构111

(一)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112

(二)中华民族的民族结构117

(三)中华民族的政治结构125

五、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132

(一)中华民族认同有长远的历史渊源132

(二)各兄弟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33

(三)各具特点和特长而又互相学习和吸收139

(四)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纪元148

六、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二)151

(一)远古神话所反映的共性与个性151

(二)中国各民族远古祖先的认同与各自的特点156

(三)各民族的历史自古认同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161

(四)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中同呼吸共命运165

第三章 民族称谓含义的演变及其内在联系169

一、“汉人”考169

(一)“汉人”称谓的起源169

(二)“汉人”族称的形成170

(三)“汉人”范围的扩大与“汉族”称谓的出现175

(四)对“汉人”称谓的演绎183

二、“契丹”——汉人之别名185

三、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192

(一)少数民族的崛兴往往得助于汉人193

(二)汉人之化入西北民族的成分198

(三)汉人之化入西南、东南民族的成分201

(四)汉人之化入中南民族的成分203

(五)汉人间有迁于邻国而被涵化的成分208

(六)民族间相互涵化是促进发展的因素209

四、中国·华夷·蕃汉·中华·中华民族211

(一)中国名称的起源211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华夷的含义218

(三)秦以后中国含义的发展演变与确立226

(四)汉人与蕃汉对举的内涵及外延236

(五)中华与中华民族含义的演变和发展244

第四章 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地位257

一、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257

(一)匈奴统一中国北方游牧区的历史意义257

(二)长城内外广大农业区与游牧区的形成259

(三)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262

(四)游牧社会与农业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273

二、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276

(一)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背景276

(二)河西四郡促进了汉朝对西域的统一278

(三)河西四郡促进了中西交通的发展282

(四)河西四郡促进了西北经济文化的发展286

第五章 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95

一、民族研究新发展的良好开端295

(一)对中华民族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295

(二)对中华民族内涵与外延的探讨299

(三)对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探讨304

二、中华民族起源学说的由来与发展312

(一)从一元说到多元一体说313

(二)多元一体说的考古学依据316

(三)中华文明初曙发展的总趋势321

(四)需要对远古神话系统整理326

三、传统民族观与中华民族一体观332

(一)传统的“华夷之辨”333

(二)“大一统”格局中的“华夷之防”338

(三)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的联合347

四、中国民族研究的识异与求同354

修订本跋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