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防原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防原医学
  • 程天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19·1775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防原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核辐射物理学基础1

第一节 原于和原子核1

一、原子1

二、原子核2

三、核能3

第二节 放射性衰变5

一、放射性5

二、放射性核素的衰变5

第三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8

一、α粒子8

二、β粒子10

三、χ和γ辐射12

四、中子15

一、国际单位制(SI)18

第四节 常用的几个辐射量和单位18

二、常用的基本辐射量和单位20

三、辐射防护使用的量和单位25

第二章 核武器及其杀伤作用28

第一节 核武器28

一、核武器发展简述28

二、核武器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29

三、核武器的种类和核爆炸的原理31

四、核爆炸的方式35

五、核爆炸的外观景象37

第二节 核武器的四种杀伤因素41

一、光辐射41

二、冲击波43

三、早期核辐射47

四、放射性沾染49

一、核武器的杀伤范围57

第三节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57

二、核武器损伤的伤类伤情60

三、影响核武器杀伤作用的因素60

第三章 核武器损伤的防护63

第一节 关于“防护”的概念63

第二节 对四种杀伤因素可防性的分析64

一、对光辐射可防性的分析64

二、对冲击波可防性的分析65

三、对早期核辐射可防性的分析66

四、对放射性沾染可防性的分析67

第三节 简易防护68

一、利用地形地物68

二、利用就便器材和防护器材70

三、闪光后的隐蔽动作71

第四节 大型兵器防护71

第五节 工事防护72

一、工事对四种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特点73

二、野战工事的防护作用73

三、人防工事的防护作用75

四、永备工事的防护作用76

五、工事内人员的损伤特点77

第六节 放射性沾染的防护77

一、对放射性沾染的预测78

二、烟云到达前的防护准备79

三、辐射侦察和剂量监督79

四、进入、通过和停留沾染区时间的控制79

五、在沾染区内的防护措施和行动要求80

六、药物防护82

七、放射性沾染的消除83

第四章 辐射侦察88

第一节 辐射侦察的任务88

第二节 射线探测方法88

一、胶片法89

二、量热法90

三、化学法90

四、闪烁法92

五、电离法92

第三节 野战射线探测仪92

一、野战射线探测仪的基本构造原理92

二、几种辐射探测仪简介94

第四节 剂量监督96

一、外照射剂量的监测96

二、沾染检查98

第五节 战时核辐射控制量102

一、γ射线全身照射的控制量102

二、放射性落下灰在饮水、食物中的控制量104

三、空气中放射性落下灰沾染浓度的控制值104

四、放射性落下灰在各种表面上沾染程度的控制值105

第五章 急性放射病107

第一节 核爆炸时急性放射病的发生情况107

一、早期核辐射损伤的发生地域107

二、早期核辐射损伤的发生率109

三、发生单纯急性放射病的条件112

第二节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几个问题113

一、射线种类及生物对象113

二、影响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外部因素114

三、辐射效应的基本生物学特性121

第三节 辐射细胞效应126

一、辐射对细胞分裂周期进程的影响126

二、辐射对细胞膜的影响127

三、辐射对染色体的影响128

四、辐射引起的细胞死亡131

一、概述135

第四节 放射病的发病问题135

二、原发作用136

三、继发作用140

第五节 造血功能障碍144

一、正常造血145

二、造血细胞的辐射损伤与恢复149

一、出血综合征的发生原理156

二、出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61

第七节 急性放射病的免疫与感染163

一、免疫细胞和免疫淋巴组织对核辐射的敏感性163

二、核辐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65

第六节 出血综合征166

三、急性放射病免疫功能异常的实践意义169

第八节 辐射对物质代谢的影响175

一、核酸大分子损伤、核酸代谢障碍与DNA修复175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改变181

三、糖代谢和能量利用障碍187

四、脂类代谢的改变189

五、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189

第九节 急性放射病的病理变化190

一、细胎辐射损伤190

二、各系统的主要病理变化192

三、关于出血病变215

四、关于感染病变217

五、肠型放射病的病理变化222

六、脑型放射病的病理变化227

第十节 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230

一、伤情和剂量的关系230

二、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232

三、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经过234

四、不同剂量照射后对战斗力、劳动力的影响238

一、预防240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240

五、人急性放射病病例240

二、治疗241

第十一节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245

一、早期分类246

二、临床诊断248

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256

一、治疗原则256

第十二节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256

第十三节 急性放射病的药物预防265

一、概述265

二、放射防护剂的分类及其作用266

三、几种效价较高的防护剂270

四、防护剂抗放作用的原理275

五、防护剂的实际应用与今后研究方向277

第十四节 中子损伤281

一、中子特性简介281

二、中子弹283

三、中子损伤的特点284

四、中子损伤的防护287

五、中子损伤的预防和治疗288

第一节 内照射作用292

第六章 放射性沾染内照射损伤292

一、放射性体内污染的途径292

二、进入体内放射量的估计293

三、内照射作用的特点295

四、放射性物质在体内的代谢297

五、影响放射性物质体内代谢的因素302

第二节 内照射损伤的效应307

一、主要脏器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影响307

二、主要代谢变化311

三、机体反应性改变311

四、主要临床特点312

五、远期效应313

第三节 内照射损伤的诊断和防治318

一、内照射损伤的诊断依据318

二、内照射损伤的预防319

三、内照射损伤的急救和治疗319

第七章 慢性放射病331

一、自觉症状331

第二节 临床表现331

第一节 发病因素331

二、体征332

三、实验室检查333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36

一、射线接触史336

二、临床表现336

三、实验室检查336

四、鉴别诊断337

第四节 分度和处理原则339

一、Ⅰ度慢性放射病及其处理原则339

二、Ⅱ度慢性放射病及其处理原则340

二、小剂量外照射作用的特点344

一、小剂量外照射的概念344

第八章 小剂量外照射对机体的影响344

第一节 小剂量外照射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344

第二节 核战争中发生小剂量外照射作用的可能性346

一、早期核辐射小剂量照射人员将多于急性放射损伤伤员346

二、放射性沾染外照射所致小剂量照射人员将多于急性放射病病人347

三、核爆炸时可发生单纯小剂量照射和以烧伤、冲击伤为主的复合小剂量照射347

第三节 小剂量外照射对机体的影响349

一、早期自觉症状349

二、血液学变化350

三、染色体畸变352

四、机体其他功能、代谢改变353

第九章 核辐射对机体的远期效应和遗传效应356

第一节 核辐射对机体的远期效应356

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变化356

二、眼晶体混浊(白内障)357

三、对生殖腺和生育力的影响359

四、对胚胎、胎儿和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360

五、对衰老和寿命的影响361

第二节 辐射致癌效应362

一、不同性质辐射的致癌效应363

二、辐射所致肿瘤的类型364

三、辐射致癌的机制364

四、与辐射有关的几种主要癌症366

第三节 辐射遗传效应369

一、染色体畸变369

二、基因突变(点突变)371

第十章 皮肤放射损伤374

第一节 概述374

一、皮肤放射损伤的发生374

二、皮肤放射损伤的分类374

三、影响皮肤放射损伤的因素376

一、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病理变化380

二、慢性皮肤放射损伤的病理变化380

第二节 病理变化380

第三节 临床表现381

一、皮肤放射损伤的临床经过381

二、落下灰所致皮肤损伤的病程特点385

第四节 诊断386

第五节 急救和治疗386

一、救治原则386

二、具体治疗措施387

第十一章 核爆炸烧伤391

第一节 烧伤发生情况391

一、烧伤的发生地域391

二、光辐射烧伤的发生率392

三、烧伤的类型393

第二节 光辐射皮肤烧伤394

一、伤情特点394

二、深度分度397

三、临床过程400

四、临床诊断404

五、急救与治疗406

第三节 呼吸道烧伤409

一、发生条件409

二、病理变化和致伤原理410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411

四、预防和治疗413

第四节 眼烧伤和闪光盲413

一、角膜烧伤414

二、眼底视网膜烧伤415

三、闪光盲417

第十二章 核爆炸冲击伤419

第一节 致伤原理419

一、冲击波的致伤原理419

二、决定和影响冲击波致伤作用的因素421

第二节 发生情况424

一、冲击波的杀伤范围424

二、冲击伤的伤类427

三、冲击伤的伤情428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冲击伤429

一、听器冲击伤429

二、肺脏冲击伤430

三、心脏冲击伤432

四、腹部冲击伤433

五、颅脑冲击伤435

七、其他损伤436

六、四肢和脊柱冲击伤436

第四节 诊断和救治437

一、临床诊断437

二、急救与治疗441

第十三章 核爆炸复合伤446

第一节 复合伤的发生情况446

一、复合伤的发生地域和比例446

二、复合伤的类型449

一、放射损伤与其他伤害的复合效应453

第二节 放射复合伤453

三、复合伤的伤情分度453

二、以放射损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457

三、以烧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468

四、以冲击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469

第三节 烧冲复合伤470

一、实际伤情470

二、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471

三、主要死亡原因分析479

一、对伤类伤情的群体判断481

第四节 复合伤的诊断481

二、在杀伤区的初步判断482

三、在早期救治机构的早期分类和诊断482

四、在医院的确定诊断483

第五节 复合伤的急救与治疗486

一、对复合伤的基本救治原则486

二、杀伤区和早期救治机构的救治487

三、后方医院治疗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