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史教程 1840-1949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董守义,张立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50042694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史教程 1840-1949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中国近代史的内涵1
二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3
三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4
四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4
五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规律8
六 本书的若干特点9
一 落伍的清王朝12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2
第一章 国门洞开12
二 西方强国扬帆东侵15
三 闭关政策与中外贸易态势18
第二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21
一 鸦片走私猖獗21
二 林则徐厉行禁烟24
三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29
四 道光帝命将出师与“羁縻”对策32
五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38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42
一 修约交涉42
二 英法两国的战争阴谋46
三 《天津条约》与上海谈判51
四 《北京条约》与扩大开放54
五 俄国侵吞中国边疆领土59
第四节 战后的中国社会65
一 中外贸易的增长65
二 封建经济的初步解体68
三 忧患意识与史地学兴起70
四 “两宫”垂帘72
第二章 民变烽起75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75
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75
二 反革命湘军的崛起90
三 定都南京后的军事行动93
四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95
一 封建等级制度被复制107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蜕变及失败107
二 领导集团内部残杀110
三 重建领导核心与力挽危局119
四 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122
第三节 捻军起义126
一 捻军的组织特点126
二 捻军对华北的冲击132
三 捻军的失败138
第四节 各族人民的反抗142
一 西北回民起义142
二 广西壮、汉各族人民起义143
三 贵州苗、教、号军起义144
四 云南回、彝各族人民起义145
第五节 义和团运动147
一 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在北部中国的发展147
二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153
一 自强纲领的提出与洋务派的出现157
第一节 政治与财政结构的新变动157
第三章 自强运动157
二 新式国家机构的产生与运作160
三 新型财政结构的产生与发展164
四 自强运动的阶段与洋务思想166
第二节 近代工业文明的引进与移植170
一 兴办新式军用工业170
二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173
三 举办近代文化教育事业177
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与特点182
第三节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出现与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182
二 早期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184
三 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与早期斗争187
第四节 近代国防建设188
一 编练陆军188
二 建设海防190
三 筹办海军192
一 “自强”政策下的外交方针193
第五节 中外关系193
二 第二次修约与清政府的对策196
三 传教事业与反洋教斗争197
四 “马嘉里案”与《中英烟台条约》202
第六节 边疆的危机与规复205
一 美日侵略台湾与台湾建省205
二 阿古柏入侵新疆南部与英俄态度208
三 中俄伊犁交涉210
四 左宗棠收复新疆与新疆建省213
五 西藏问题与西南改土归流214
第七节 属国体制走向瓦解218
一 中国与周边友好国家的关系218
二 法国侵略越南与清政府的反应221
三 中法战争与订约225
四 藩篱尽破230
第四章 维新变法235
第一节 中国面临瓜分危机235
一 中日甲午战争及其结局235
二 日本逼签《马关条约》243
三 瓜分狂潮的兴起246
四 中国进一步危机252
第二节 戊戌维新259
一 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259
二 “公车上书”与新型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261
三 维新运动深入发展268
四 戊戌新政277
五 新旧斗争与变法流产279
六 维新运动的社会影响290
第三节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298
一 八国联军侵华与清政府宣战298
二 北部抗战与“东南互保”303
三 清廷屈服与《辛丑条约》签订313
第四节 清政府挽救危亡的努力317
一 清廷统治危机与改行“新政”317
二 清末“新政”的内容及评价319
一 孙中山与兴中会325
第五章 共和革命325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325
二 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出现327
三 著书办报热潮328
四 学界的爱国运动332
五 民主革命团体的组建335
第二节 清廷“仿行宪政”337
一 五大臣出洋考察337
二 预备立宪开始339
三 立宪党人的活动340
四 皇族内阁与立宪派的分化345
第三节 1905年前后的城乡经济346
一 农村经济凋敝346
二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初步发展347
第四节 民主派的成熟与共和运动的发展349
一 孙中山的建党活动349
二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353
三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356
四 前仆后继的暴力革命360
五 保路风潮与各派大汇合362
第五节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365
一 武昌起义成功365
二 地方军政府自治成立368
三 民国的诞生373
四 全面革新的政策法令375
五 袁世凯出山与南北议和377
六 第一部民主共和制大法382
七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83
第六节 共和与帝制的反复较量388
一 袁世凯的“统一”与二次革命388
二 毁弃约法与扭曲的总统制393
三 民国初期的中外关系395
四 洪宪帝制与护国战争397
五 张勋拥溥仪复辟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