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混合所有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效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董敬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51710572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经济效率-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混合所有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效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青年学者文库》书系出版前言&编者1
前言&董敬怡1
第一章 中国混合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1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的产生3
一、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依然保持主体地位3
二、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下降但依然保持主导作用4
三、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大量增长5
四、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迅猛发展6
五、出现了不同产权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结构6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产生的原因9
一、国民收人分配格局向个人倾斜10
二、国家融资体制变化12
三、劳动力资源“溢出”14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分析16
一、混合所有制是对所有制认识深化的结果16
二、混合所有制是所有制结构优化的结果20
三、混合所有制是所有制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结果22
第二章 西方混合所有制的兴起与发展25
第一节 日本的公私混合企业27
一、公私混合企业的形态及设立目的27
二、公私混合企业的发展轨迹28
三、公私混合企业的运营29
四、日本公私混合企业中国有资本经营效率评价32
第二节 法国的混合经济公司35
一、国有化运动中国家参股制的渗透36
二、私有化浪潮中国家参股制的拓展41
三、对法国国家参股制的经营管理评价52
第三节 英国的股份制企业57
一、国有化运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57
二、私有化浪潮及其评价61
三、后“撒切尔时代”英国混合经济的走向66
第三章 混合所有制理论简述69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与内涵71
一、混合所有制的概念界定71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混合经济的区分74
三、混合所有制的性质76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的基本表现形式78
一、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78
二、股份合作制是混合所有制的崭新表现形式80
三、合作、联营是混合所有制的重要表现形式81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的基本特征83
一、开放多元性83
二、杂交融合性84
三、交易流动性84
第四节 混合所有制生成的基本条件85
一、多种所有制的共存和共同发展是混合所有制生成的前提条件85
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混合所有制生成的环境基础86
三、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发育是混合所有制生成的重要平台87
第四章 国有资本经营效率理论与评价方法89
第一节 经济效率理论的回顾与评析91
一、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经济效率的论述与评价91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效率的论述及评价93
三、对我国理论界经济效率研究现状的评价99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效率的涵义与评价方法及评价内容103
一、国有资本效率的涵义103
二、国有资本效率的评价方法105
三、国有资本效率评价的主要内容109
第五章 混合所有制与国有资本经营113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与公司治理115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115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构成和职能117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及其职能118
四、混合所有制下的公司治理119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与现代企业制度127
一、公有制企业的制度缺陷127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济分析129
三、最优路径的选择——现代企业制度139
四、现代企业制度142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与国有资本股权经营149
一、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149
二、国有资本的股权经营150
第六章 混合所有制的实现途径与发展方向163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的实现途径165
一、混合所有制实现的环境条件165
二、体制内改革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实现途径之一172
三、体制外发展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实现途径之二175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方向188
一、混合所有制发展的过渡性188
二、混合所有制发展方向判断197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的深远意义20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201
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02
三、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及其实质204
四、后发展国家寻求社会主义的一个范式207
参考文献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