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先秦诗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先秦诗学新论
  • 范卫平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604284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诗学-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先秦诗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文体在活动中生成1

一、歌体文学·乐体文学·诗体文学2

1.一种需要反思的诗学观2

2.三种活动、三种文化、三种文学8

3.关于歌体文学11

4.关于乐体文学25

5.关于诗体文学40

二、“诗言志”原解47

三、声·音·乐——先秦诗学研究需要辨析的重要概念53

1.关于“声”54

2.关于“音”58

3.关于“乐”63

4.结语70

四、“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述评——兼论诗体文学的自觉72

中篇 乐体文学视角中的诗骚研究83

一、《诗经·芣苢》论释——禹夏族的图腾祭祀乐84

1.《诗》家释《芣苢》之误84

2.“芣苢,似木,实似李,食之宜子”,即薏苡87

3.薏苡:禹夏族的图腾91

4.薏苡是禹夏族遭受洪水之灾时得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93

5.有关禹夏族“吞”薏苡而“生”的文化信息97

6.《芣苢》:禹夏族的图腾祭祀乐98

二、从忠臣到爱国诗人——历代评屈论骚的方法论失误101

1.司马迁评屈论骚的方法论失误102

2.“狂狷之士”和“忠贞之臣”:班固、王逸眼中的屈原112

3.“千古第一忠臣”115

4.五四以来的“非屈”和“颂屈”116

5.总结失误并非否定屈骚123

三、楚辞产生的文化生态——论楚文化结构及其特性124

1.物态文化层:采集、渔猎等原始经济成分仍占很大比重125

2.制度文化层:社会形态、政体结构、官职制度、组织原则等保存着较多的氏族社会性质127

3.行为文化层:尚鬼、崇巫、淫祀、好卜132

4.心态文化层: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国民品性、思维方式等都显示出氏族神巫文化的特点135

四、屈原: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屈氏所守莫敖、三闾大夫为神职官员说140

1.屈氏世守莫敖之职140

2.莫敖为神职官员144

3.三闾大夫屈原也为神职官员150

4.屈原: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159

五、楚辞文体渊源诸说质疑161

1.楚辞文体渊源的几种观点161

2.《诗经》不可能是楚辞的活水源头163

3.楚辞也不是由楚民歌发展而来166

4.楚辞也不是汲取散文笔法创造出来的168

5.楚辞也非屈原自创的文体170

6.楚辞也不是屈原抒情言志的个体抒情诗172

7.小结174

六、“楚辞体”文体特性研究述要——以1995—2004年论文为例175

1.从《诗》《骚》异同比较中看“楚辞体”的文体特性175

2.从汉代人对楚辞的接受和认识中看楚辞的文体特性178

3.从楚辞的语体特点看“楚辞体”的文体特性180

4.从楚辞的“体性”特征看“楚辞体”的文体特性186

5.小结190

七、论楚辞的“乐体文学”特性192

1.“兮”字句:楚辞“乐体文学”特性的重要标志193

2.“歌节”:楚辞曲式构成的最小单位197

3.“乱”、“少歌”、“倡”:楚辞乐章结构的音乐处理手法200

八、太阳之礼赞宗神之祭歌——南楚神巫文化系统中的《离骚》205

1.楚辞是祀神乐曲206

2.《离骚》:楚王族祭祀其“始祖—太阳神”的祀神乐典212

3.《离骚》的主旨是极力倡导太阳神精神231

4.死的沉思生的执著——《离骚》的死亡意识、生命意识246

5.从彭咸求中正——《离骚》祭仪的深层结构252

附1 《离骚》首十二句新解262

附2 《离骚》的结构及大意——从楚王族祭祀其“始祖—太阳神”乐的视角288

九、从藏族《世巴问答歌》看《天问》的文体性质——论《天问》是楚民族问歌体创世史诗292

1.“呵壁题诗、渫愤舒愁说”质疑292

2.“穷理诘问、怀疑反思说”质疑297

3.“史诗”:现代学者认识《天问》文体性质的关键词303

4.从《世巴》和《天问》内容结构的比照看《天问》的创世史诗性质307

5.从《世巴》的演唱、传习活动看《天问》只问不答的成因318

6.从《世巴》看《天问》的题义、作旨、“错简”传播、定型320

7.结语328

下篇 乐学思想探幽329

一、《老子》“音声相和”释义辑述330

1.从自然、生活现象理解“音声相和”330

2.从音乐文化事象理解“音声相和”332

3.从声音的大小、长短、强弱、高低、清浊的对立应和理解“音声相和”338

4.随意注解、不知所云的情况339

5.简要评述340

二、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释《老子》“音声相和”辨正343

1.对蔡著释“音声相和”的几点质疑344

2.辨正一:“和”是音乐的重要特征346

3.辨正二:《老子·二章》的论旨是讲辩证法思想349

4.辨正三:“音”、“声”不分“艺术之声”和“自然之声”351

5.辨正四:《老子》所包含的音乐美学思想≠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354

三、《老子·二章》“故”字引起的歧解误释356

1.对章旨的歧解造成对“音声相和”的误释356

2.对“故”字理解的偏颇导致对章旨的歧解和对“音声相和”的误释361

3.我们的观点364

四、《老子》“音声相和”命题之所指366

1.《老子·二章》论旨及“音声相和”的语境366

2.关于“音声相和”之“和”368

3.关于“音声相和”之“音”、“声”370

4.五声调和八音而乐成372

5.结语375

五、“音声相和”:中国乐学思想的核心命题376

1.区分“含蓄意指系统”和“直接意指系统”的“音声相和”376

2.“音声相和”命题是对宗周礼乐文化活动中长期音乐实践经验及其特征的总结378

3.“音声相和”命题是对《老子》之前诸家乐论思想的凝练概括388

4.“音声相和”命题从音乐内在结构的矛盾关系中揭示了音乐的审美特质392

主要参考文献396

后记4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