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
  • 仝冠军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的意义1

1.1.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2

1.1.2 对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丰富和发展5

1.1.3 实现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有效途径6

1.1.4 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扩大文化研究领域8

1.1.5 对当下中国传播实践的启发意义9

1.2 本文的研究范围11

1.2.1 “先秦诸子”之界定12

1.2.2 “传播”与“传播思想”之界定15

1.3 研究现状19

1.3.1 研究现状综述19

1.3.2 研究现状分析24

1.4 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之处27

1.4.1 研究方法27

1.4.2 研究难点28

1.4.3 创新之处29

1.5 本文主要内容31

2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产生的条件33

2.1 先秦时期的交通条件33

2.2 传播方式36

2.2.1 口头传播36

2.2.2 书面传播42

2.2.3 非语言传播48

2.2.4 口头传播与书面传播的消长及其意义48

2.3 传播载体54

2.3.1 甲骨54

2.3.2 简牍55

2.3.3 青铜器57

2.3.4 缣帛和其他载体58

2.4 传播符号59

2.4.1 语言59

2.4.2 文字60

2.4.3 语言文字的统一61

2.5 传播规范资源62

2.5.1 谚语62

2.5.2 “古人有言”64

2.5.3 志书65

2.6 先秦时期的社会思潮66

2.6.1 从神本走向人本66

2.6.2 民本主义思想的诞生67

2.6.3 史鉴意识与历史审判精神68

2.6.4 诗歌外交与“断章取义”70

2.7 “学术下移”与教育普及74

2.8 小结76

3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77

3.1 对语言传播功能的认识77

3.2 慎言与“三不朽”78

3.3 诚信、客观80

3.4 重视舆论81

3.5 重视历史传播83

3.6 非语言传播思想84

3.7 受众层次85

3.8 小结86

4 孔子传播思想研究87

4.1 孔子的传播活动88

4.1.1 开办私学与游说列国89

4.1.2 整理和传授文献93

4.1.3 对孔子传播活动的评价98

4.2 孔子传播思想的来源99

4.3 孔子的传播思想101

4.3.1 孔子的传播理念101

4.3.2 传播符号论104

4.3.3 传播目的论114

4.3.4 求信与求真思想116

4.3.5 受众思想118

4.3.6 内向传播思想122

4.3.7 历史传播思想123

4.3.8 舆论思想125

4.3.9 传播环境论127

4.4 小结:孔子传播思想的总结129

5 孟子传播思想研究131

5.1 孟子的传播活动131

5.1.1 游说与著述131

5.1.2 辩论132

5.2 孟子的传播思想136

5.2.1 孟子传播思想的社会根源136

5.2.2 孟子论传播秩序与传播责任139

5.2.3 “势”与传播活动144

5.2.4 知言与知人147

5.2.5 传播的原则与权变150

5.2.6 孔子、子思对孟子传播思想的影响152

5.3 小结:孟子传播思想评价155

6 荀子传播思想研究157

6.1 荀子的传播活动157

6.2 荀子的传播思想158

6.2.1 传播控制论158

6.2.2 “君子必辩”:传播者的社会责任165

6.2.3 “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的传播策略167

6.2.4 传播效果与传播符号论168

6.2.5 “解蔽”:传播内容的客观性与传播过程的透明度170

6.2.6 其他传播思想172

6.3 小结:荀子传播思想评价173

7 老子传播思想研究175

7.1 老子的传播活动175

7.2 老子的传播思想178

7.2.1 老子传播思想的来源178

7.2.2 无地自由的传播活动181

7.2.3 传播活动中的慎、信、文、质191

7.2.4 其他传播思想191

7.3 小结:老子传播思想评价192

8 庄子传播思想研究193

8.1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193

8.2 庄子的传播思想194

8.2.1 传播主体:带着镣铐的舞者194

8.2.2 传播活动中的“成见”和是非标准197

8.2.3 突破语言外壳:言意之辩200

8.2.4 寓言理论207

8.2.5 其他传播思想208

8.3 小结:庄子传播思想评价211

9 墨子传播思想研究212

9.1 墨子的传播活动212

9.2 墨子的传播思想213

9.2.1 墨子传播思想的功利色彩213

9.2.2 墨子传播思想的集权色彩214

9.2.3 传播过程的隐蔽性218

9.2.4 重视经验的传播思想219

9.2.5 其他传播思想219

9.3 小结:墨子传播思想的评价221

10 韩非子的传播思想222

10.1 韩非子的传播活动222

10.2 韩非子的传播思想222

10.2.1 韩非子传播思想展开的背景223

10.2.2 独断专行的传播网络224

10.2.3 “说之难”:韩非子对传播心理的分析232

10.2.4 重质轻文的传播思想234

10.2.5 传播活动中的“歧义”235

10.3 小结:韩非子传播思想评价236

1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的总结238

11.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涉及的主要问题238

11.2 先秦诸子对主要传播问题的看法240

11.2.1 先秦诸子对理想传播体系的构想240

11.2.2 先秦诸子对传播符号的看法242

11.2.3 先秦诸子对受众和传播效果的看法243

11.2.4 先秦诸子的舆论思想244

11.2.5 先秦诸子的传播策略245

11.2.6 “慎”“信”与“文”“质”246

11.3 先秦两大传播思潮的分流与交汇247

11.3.1 “和而不同”与“尚同”两大传播思潮的划分248

11.3.2 两大传播思潮的主要分歧248

11.3.3 两大思潮的交汇与合流253

11.4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的特色256

11.4.1 道德倾向256

11.4.2 政治化倾向256

11.4.3 历史经验性256

11.4.4 预设性257

11.5 小结257

12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与西方传播理论的比较258

12.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的经验性与西方传播理论的经验主义258

12.2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的人文精神与西方传播理论的科学精神259

12.3 关注重点的不同——几种中西传播模式的比较261

12.4 人文与科学的结合263

12.5 小结264

结语265

主要参考文献266

附录1:论文图索引274

附录2:论文表索引275

后记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