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化学工业史 1860-194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化学工业史 1860-1949](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013937.jpg)
- 陈歆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8691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化学工业-工业史-中国-1860~194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化学工业史 1860-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史的舞台——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概略1
二、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发展概要5
第一章 火药工业13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火药工业14
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4
二、金陵机器制造局16
三、天津机器局16
四、山东机器局17
五、汉阳兵工厂18
六、徐寿(1818—1884)21
七、徐建寅(1845—1901)23
第二节 民国期间的火药工业25
一、金陵兵工厂26
二、沈阳兵工厂28
三、巩义兵工厂32
四、山西军火工业33
五、根据地的弹药工业34
六、徐尚武(1872—1958)37
七、李承干(1888—1959)38
第二章 硫酸工业41
第一节 我国早期的硫酸厂42
一、中国最早的铅室法硫酸厂——江南制造局42
二、天津机器局第三厂44
三、江苏药水厂(Kiangsu Chemical Work)44
四、其他各厂45
第二节 抗日战争以来的硫酸工业46
第三章 纯碱工业50
第一节 天然碱加工利用51
第二节 近代制碱工业的建立和发展54
一、路布兰法制碱54
二、索尔维法制碱55
第三节 抗日战争以来的纯碱工业57
一、抗日战争时期内地的纯碱工业57
二、抗战时期日寇占领区的纯碱工业60
三、抗战胜利后的纯碱工业61
第四节 制碱技术输出61
第五节 我国制碱工业的两位先贤62
一、范旭东(1883—1945)62
二、侯德榜(1890—1974)64
第四章 电化学工业(盐酸与烧碱)66
一、盐酸工业67
第一节 盐酸工业67
二、天原电化厂69
三、吴蕴初(1891—1953)69
第二节 烧碱工业70
第五章 化肥工业74
第一节 化肥工业75
一、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即硫酸铵厂)77
二、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78
三、台湾肥料(化肥)有限公司79
第二节 硝酸工业80
一、天利氮气股份有限公司83
二、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即硫酸铵厂)84
第六章 医药工业86
第一节 中法药房与黄楚九91
第二节 五洲大药房与项松茂94
第三节 信谊药厂96
第四节 新亚化学制药厂与许冠群、赵汝调98
第七章 火柴工业102
第一节 我国早期的火柴工业102
第二节 一波三折的火柴工业104
一、火柴工业的原料和设备110
二、刘鸿生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113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火柴工业115
一、战时大后方的火柴工业116
二、大后方火柴原料供应118
三、敌占区的火柴业118
第八章 皂烛工业122
一、前期的肥皂工业123
第一节 肥皂工业123
二、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的肥皂工业128
第二节 蜡烛工业130
第九章 制革工业132
第一节 近代制革工业的发展132
一、近代制革工业的发展132
二、外商对我国制革工业的控制135
三、皮革的进出口136
第二节 上海和天津的制革工业137
一、上海制革工业137
二、天津制革工业139
第三节 制革技术的研究141
第十章 造纸工业144
第一节 近代造纸工业145
一、近代造纸工业的兴起145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造纸工业151
三、抗战胜利后的造纸工业157
第二节 上海造纸工业158
一、上海造纸工业158
二、民丰、华丰造纸厂与竺梅先、金润庠161
第十一章 水泥、玻璃工业167
第一节 水泥工业167
一、水泥工业的创办167
二、水泥工业的发展期170
三、水泥工业勃兴时期172
四、抗战期间的水泥工业175
五、水泥工业的厄运176
第二节 玻璃工业178
一、我国玻璃工业发展概略179
二、耀华机器制造玻璃公司183
三、中央化学玻璃厂与王幸生187
第十二章 染料、油漆工业190
第一节 染料工业190
一、洋染料进入中国191
二、染料工业的肇始195
三、抗战期间的染料工业197
四、抗战胜利后的染料工业198
第二节 油漆工业201
一、油漆工业在我国的发展202
二、永明油漆厂与陈调甫204
第十三章 橡胶工业208
第一节 橡胶工业三十年210
第二节 广州、上海两地橡胶工业213
一、广州橡胶工业213
二、上海橡胶工业215
一、大中华橡胶厂218
第三节 两个典型的橡胶厂218
二、正泰橡胶厂221
第十四章 酒精工业224
第一节 初期的酒精工业224
第二节 抗日战争以来的酒精工业227
第三节 酒精发酵化学研究和陈騊声231
一、酒精发酵化学研究231
二、著名工业微生物学家陈騊声233
第十五章 燃料工业236
第一节 煤及煤炭的加工利用236
一、煤气工业237
二、煤焦工业238
一、石油239
第二节 液体燃料239
二、页岩油245
三、人造石油247
第三节 天然气248
第十六章 食用化学工业250
第一节 榨油工业250
一、前期榨油工业251
二、新式榨油工业254
三、手工作坊榨油258
四、食油工业259
第二节 制盐工业259
一、食盐管理体制沿革261
二、精盐工业263
第三节 制糖工业264
一、早期制糖工业266
二、机制糖工业269
第四节 味精工业272
第十七章 日用化学工业277
第一节 中国化学工业社与方液仙278
一、中国化学工业社278
二、方液仙280
第二节 家庭工业社和陈栩283
一、家庭工业社283
二、陈栩284
第三节 香料工业和李润田的鉴臣香料厂285
一、香料工业285
二、李润田和鉴臣香料厂287
第十八章 化学工业教育289
第一节 化学工业教育290
一、化学工业教育的初创期290
二、新学制的建立和发展292
第二节 化学工业教育精英300
一、俞同奎(1876—1962)301
二、徐名材(1889—1951)303
三、李寿恒(1898—1995)306
四、张洪沅(1902—1992)310
五、杜长明(1902—1947)314
六、丁绪淮(1907—1990)315
七、苏元复(1910—1991)317
八、时钧(1912—)321
第十九章 化学工业科学研究325
一、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333
第一节 近代化学工业科研机构333
二、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334
三、中央研究院工程(工学)研究所335
四、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335
五、中华工业化学研究所336
六、私立中国西部科学院理化研究所337
七、实业部中央工业实验所338
八、私立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339
九、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340
十、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学(化工)系341
十一、北平工业试验所341
十二、其他化工研究机构342
第二节 科苑楷模342
一、徐华封(1858—1928)342
二、赵承嘏(1885—1966)345
三、孙学悟(1888—1952)346
四、刘树杞(1890—1935)349
五、张克忠(1903—1954)352
六、张大煜(1906—1989)355
七、顾毓珍(1907—1968)358
八、方心芳(1907—1992)361
九、李苏(1914—)363
第二十章 化学工业学术团体367
第一节 我国早期和化学、化工有关的学术团体369
一、亚泉学馆369
二、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370
三、中国工程师学会371
四、中国科学社376
第二节 中国药学会379
五、中华化学会379
一、历届年会380
二、出版期刊381
三、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382
第三节 中华化学工业会383
第四节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387
第五节 中国化学会388
一、年会390
二、学术活动391
三、创办刊物393
第六节 热心学会工作的先贤——吴承洛(1892—1955)394
第二十一章 化学、化工书刊出版399
第一节 化学、化工书籍的出版399
一、有关化学工业的早期译著399
二、晚清出版的主要化学、化工译著400
三、清末和民国几本较常用的教科书412
四、我国专家编著的化工专著417
第二节 化工期刊的出版419
一、《格致汇编》421
二、《亚泉杂志》与杜亚泉422
三、《科学》425
四、《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志》(《化学工业》)426
五、《化学工程》427
六、《中国化学会会志》429
七、《化学》430
八、《黄海发酵与菌学》432
九、《化学世界》433
附录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大事年表435
参考文献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