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3020991.jpg)
- 孟建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3913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英国古典学派的货币理论1
第一章 货币政策思想来源及基本理论1
二、瑞典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3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理论5
四、凯恩斯的货币、金融理论6
五、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7
六、费雪的交易方程式8
七、现代货币主义理论9
八、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9
第二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内涵11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11
二、货币政策内容13
三、货币政策的主要作用14
四、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15
五、货币政策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16
一、经济背景19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基础19
二、金融背景21
三、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以前的信贷资金管理28
第四章 中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探索阶段(1984—1992)32
一、1984年: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33
二、1985年: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38
三、1986年:稳中求松的货币政策43
四、1987年: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47
五、1988年:从松到紧的货币政策50
六、1989年: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55
七、1990年:由紧到松,适时调节的货币政策59
八、1991年:适时调节,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64
九、1992年:从严控制,加强调控力度的货币政策68
十、1984—1992年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70
十一、银行体系变革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75
一、1993年:反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78
第五章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改善阶段(1993—1996)78
二、1994年:继续实施反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84
三、1995年:继续实施反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92
四、1996年:继续实施反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98
五、1993—1996年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104
第六章 中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成熟阶段(1997—2005)109
一、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经济背景109
二、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111
三、1997年:由适度从紧到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112
四、1998年:实施从反通货膨胀、适度从紧到反通货紧缩、适当的货币政策121
五、1999年:继续实施反通货紧缩、稳健的货币政策130
六、2000年:继续实施反通货紧缩、稳健的货币政策138
七、2001年:继续实施反通货紧缩、稳健的货币政策143
八、2002年:继续实施反通货紧缩、稳健的货币政策146
九、2003年:继续实施反通货紧缩、稳健的货币政策153
十、2004年:实施反通货膨胀、稳健的货币政策161
十一、2005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173
第七章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184
一、四大目标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184
二、四大目标的内涵185
三、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186
四、22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188
五、“四大平衡”与四大目标的关系189
第八章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91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涵191
二、美国、日本及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92
三、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两个阶段194
四、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新见解195
第九章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197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198
二、再贴现199
三、公开市场业务201
四、再贷款202
五、法定存贷款基准利率205
六、贷款规模控制206
七、有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窗口指导”207
第十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208
一、凯恩斯学派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本观点208
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的主要过程210
三、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路214
第十一章 我国的利率体制及利率市场化217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利率体制217
二、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体制的改革218
三、我国的主要利率工具220
四、我国利率制度及形成机制的基本特征223
五、对我国利率管理制度的理性分析225
六、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226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基本概念231
第十二章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231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232
三、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讨论237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241
一、有效性问题的提出241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241
三、货币政策有效性中的几个现实问题257
第十四章 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265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265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模式266
三、改革开放以来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267
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270
五、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271
六、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274
七、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基点的选择276
八、“双稳健”政策的选择及内涵276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79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279
二、我国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的制度性安排282
三、我国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的运作282
四、未来货币政策与产业结构协调的可行性分析286
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289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和改革290
二、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291
三、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方向及思路297
第十七章 货币政策区域化的必然性分析300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300
二、货币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07
三、我国金融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差异310
四、制定与实施区域性货币政策的基本思路312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协调317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现状317
二、货币政策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320
三、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323
四、我国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协调的基本思路327
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执行与金融稳定的协调331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331
二、金融稳定的内涵334
三、银行业危机理论335
四、货币政策与金融风险337
五、执行货币政策与维护金融稳定的思路338
第二十章 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346
一、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346
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理论349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影响351
四、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355
五、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思路363
参考书目368
参考文献370
后记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