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能源报告 2006 战略与政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能源报告 2006 战略与政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3025764.jpg)
- 魏一鸣,范英,韩智勇,吴刚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7002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能源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2006;能源经济-经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2006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能源报告 2006 战略与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能源发展回顾1
1.1 世界能源发展2
1.1.1 世界能源储量及分布2
1.1.2 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4
1.1.3 世界能源市场5
1.1.4 国际能源与环境合作7
1.2 中国能源生产回顾8
1.2.1 中国能源的储量与分布8
1.2.2 中国能源生产量及生产结构10
1.3.1 中国能源消费量及消费结构13
1.2.3 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发展13
1.3 中国能源消费13
1.3.2 各产业部门能源消费16
1.3.3 能源效率与节能17
1.4 区域能源消费与资源、经济关系18
1.4.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18
1.4.2 能源消费的区域分布19
1.4.3 能源消费和能源资源的区域差异23
1.4.4 能源消费和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差异25
1.5 本章小结28
第二章 中国能源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关系30
2.1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31
2.1.1 序列间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31
2.1.2 中国能源经济总量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33
2.1.3 各产业能源经济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37
2.1.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40
2.2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与能源强度分析42
2.2.1 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的能源强度分析43
2.2.2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44
2.2.3 中国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49
2.2.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53
2.3 中国能源结构变化与能源效率分析54
2.3.1 中国能源经济及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55
2.3.2 中国能源结构变化影响能源效率的定量研究57
2.3.3 中国的能源边际效率及其边际替代比率61
2.3.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64
2.4 本章小结66
第三章 中国能源供需的分析与预测68
3.1.2 情景分析与投入产出方法69
3.1.1 能源需求研究现状69
3.1 中国2020年能源需求预测69
3.1.3 能源需求预测系统CErCmA71
3.1.4 2020年能源需求情景分析71
3.1.5 主要结论76
3.1.6 政策建议84
3.2 煤炭供应系统的经济分析84
3.2.1 煤炭供应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与数据85
3.2.3 结果分析与政策讨论90
3.2.2 投资对煤炭供应能力的影响90
3.3 本章小结91
第四章 石油市场波动及其政策研究93
4.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特征分析94
4.1.1 国际石油价格对全球经济的影响94
4.1.2 三次石油危机的油价价位特征94
4.1.3 2005年的油价价位特征99
4.1.4 国际原油价格的长期走势分析100
4.1.5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短期波动分析103
4.1.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05
4.2.1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的长期关系107
4.2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互动关系分析107
4.2.2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的短期关系分析108
4.2.3 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动态影响分析110
4.2.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12
4.3 中国原油、成品油价格变化特征分析115
4.3.1 汽油、柴油和原油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115
4.3.2 汽油、柴油与原油价格之间的比价(或对数差价)分析117
4.3.3 汽油、柴油价格对原油价格的动态响应关系120
4.3.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25
4.4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25
4.4.1 油价波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127
4.4.2 油价波动的情景分析130
4.4.3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43
4.5 国际石油价格预测145
4.5.1 变化多端的国际石油价格145
4.5.2 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期油价预测149
4.5.3 基于模式匹配的中短期油价预测153
4.5.4 采用期货价格调整的中短期油价预测159
4.5.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61
4.6 中国石油定价机制分析163
4.6.1 中国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发展概况163
4.6.2 中国石油定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65
4.6.3 中国石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若干建议167
4.7 本章小结173
第五章 能源环境与二氧化碳减排问题175
5.1 《京都议定书》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76
5.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关系176
5.1.2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77
5.1.3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179
5.1.4 我国能源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79
5.2.1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182
5.2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特征182
5.2.2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的比较184
5.2.3 方法和数据来源185
5.2.4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186
5.2.5 主要结论189
5.3 不同发展阶段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190
5.3.1 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190
5.3.2 STIRPAT模型191
5.3.3 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人口、经济、技术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191
5.3.4 结果分析与讨论195
5.3.5 主要结论200
5.4 居民生活行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201
5.4.1 生活行为方式与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202
5.4.2 CLA方法与数据203
5.4.3 居民生活行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204
5.4.4 主要结论211
5.4.5 政策建议211
5.5 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预测212
5.5.1 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212
5.5.2 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213
5.5.3 不同发展路径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214
5.5.4 政策建议221
5.6 本章小结222
第六章 石油战略储备与国家能源安全225
6.1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226
6.1.1 能源安全定义及内涵226
6.1.2 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227
6.1.3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隐患228
6.2 中国最优战略石油储备规模229
6.2.1 战略石油储备现状230
6.2.2 基于决策树的最优石油战略储备模型231
6.2.3 不同储备规模的分析讨论232
6.2.4 主要结论236
6.3 国际原油进口风险评价及应对策略237
6.3.1 国际原油贸易现状237
6.3.2 基于HHA的原油进口风险评价方法239
6.3.3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石油进口风险权系数240
6.3.4 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风险评价242
6.3.5 主要结论249
6.4.1 能源外交政策250
6.4.2 石油进口政策250
6.4 中国能源安全政策建议250
6.4.3 石油储备政策251
6.4.4 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政策252
6.4.5 海洋油气资源政策252
6.5 本章小结253
第七章 能源技术与政策255
7.1 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变迁256
7.1.1 自然增长与能源替代(~1859)256
7.1.2 能源危机与技术多样化(1859~1992)258
7.1.3 面向清洁、可持续能源系统(1992~)260
7.2 石油危机与能源技术R D投入响应模式261
7.2.1 经济、能源系统的需求和供给调整262
7.2.2 能源技术研发对石油危机的响应模式264
7.3 能源技术研发投入组合研究267
7.3.1 熵统计267
7.3.2 能源研发投入在技术维的变化268
7.3.3 能源研发投入在国家维的变化271
7.4 中国能源技术替代路线与可再生能源政策分析274
7.4.1 化石能源技术替代路线274
7.4.2 案例研究:中国的煤液化技术276
7.4.3 可再生能源技术政策分析279
7.5 中国能源技术政策建议281
7.6 本章小结283
第八章 中国能源展望285
8.1 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区域差异增大286
8.2 石油进口呈现多元化,进口风险逐步降低,战略储备规模逐渐增加286
8.3 煤炭供需基本平衡,清洁能源得到发展,消费格局呈现多元化287
8.4 能源效率稳步提高,节能潜力仍然巨大,技术进步是关键288
8.5 排放总量继续扩大,产业结构趋向碳密集型,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可低估289
8.6 能源战略与政策应突出“走出去”、“多元化”、“可持续”291
参考文献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