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
  • 洪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0424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放射医学:物理学;放射医学-辐射防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放射物理与防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原子结构1

一、初期理论的实验基础1

第1章 物质结构基础1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2

三、核外电子结构7

第二节 原子核结构8

一、原子核的组成8

二、原子核的结合能9

三、原子核的稳定性9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12

一、α衰变12

第2章 核衰变12

二、β衰变13

三、γ衰变和内转换14

第二节 核衰变规律14

一、衰变定律14

二、有效半衰期15

三、放射性活度16

第三节 放射性统计涨落及放射平衡17

一、统计涨落17

二、放射平衡19

第3章 X射线的产生22

第一节 X射线的本质与特性22

一、X射线的发现22

二、X射线的本质23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原理24

一、X射线的产生装置24

三、X射线的基本特性24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25

第三节 X射线的量与质及产生效率28

一、X射线的量与质28

二、X射线的产生效率30

第四节 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30

一、薄靶周围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30

二、厚靶周围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31

一、电离与激发34

二、弹性散射34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4

第4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4

三、轫致辐射35

第二节 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5

一、X(或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35

二、光电效应36

三、康普顿效应38

四、电子对效应41

五、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1

第三节 X(或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43

一、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43

二、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45

三、人体的构成元素和组织密度50

四、X射线通过人体的衰减规律51

第5章 常用辐射量及单位54

第一节 辐射测量特征量及其单位54

一、辐射量及单位的定义54

二、常用辐射特征量分类55

第二节 描述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55

一、粒子注量55

二、照射量57

三、比释动能58

四、吸收剂量59

五、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的关系60

第三节 辐射防护用辐射量和单位62

一、当量剂量63

二、有效剂量64

三、集体当量剂量和集体有效剂量65

四、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66

五、放射生物剂量估计66

第6章 放射线的测量69

第一节 照射量的测量69

一、自由空气电离室69

二、实用空气电离室70

三、电离电荷测量电流72

第二节 吸收剂量的测量73

一、吸收剂量的基本测量方法73

二、电离室测量法74

三、吸收剂量D的其他测量方法77

第三节 计数测量79

一、GM计数管79

二、闪烁计数器80

第四节 射线质的测量82

一、400kV以下X射线质的测定82

二、高能X射线能量的测定82

三、高能β射线能量的测定83

第7章 放射生物效应85

第一节 放射线产生的生物效应85

一、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85

二、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87

三、近期效应与远期效应88

四、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88

第二节 胎儿出生前的受照影响89

一、胚胎死亡90

二、畸形90

三、智力低下90

四、诱发癌症90

第三节 皮肤效应91

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91

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92

三、放射性皮肤癌92

一、辐射与自由基93

第四节 生物靶的调节作用93

二、稀释效应94

三、氧效应95

四、防护效应95

五、温度效应96

六、抗自由基的氧化酶系效应96

第8章 放射线的医学应用99

第一节 X(或γ)射线的医学应用99

一、普通X射线摄影99

二、X-CT102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应用105

一、核素显像105

三、X射线在治疗方面的应用105

二、放射性核素在治疗方面的应用106

第三节 放射治疗剂量学基础107

一、放射源及照射方式107

二、射线中心轴上的剂量参数107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学110

第9章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14

第一节 放射防护法规114

一、放射防护目的114

二、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14

三、医用放射防护标准的现实意义118

第二节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18

三、个人剂量限值119

二、防护的最优化119

一、实践的正当化119

第三节 放射防护的基本标准120

一、放射防护的基本限值120

二、放射防护的推定限值121

三、放射防护体系中的干预水平123

四、教学和事故等照射的防护要求124

第四节 医疗照射剂量的约束125

一、医疗照射指导水平125

二、医疗照射对非患者受照的约束129

第五节 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国民安全文化素养129

一、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129

二、开放源防护的基本措施132

三、开放源的安全系数操作规程133

四、放射危险标志134

五、国民安全文化素养134

第10章 放射线屏蔽防护137

第一节 基本措施137

一、内照射防护137

二、外照射防护138

第二节 屏蔽材料138

一、屏蔽材料的选择138

二、屏蔽材料厚度的确定139

三、常用屏蔽防护材料146

一、视屏装置的不良作用147

第三节 视屏装置的辐射防护147

二、个人防护措施148

第11章 医用放射线的防护150

第一节 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50

一、我国医疗照射现状150

二、医疗照射的合理应用153

三、医疗照射的最优化154

第二节 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155

一、防护原则155

二、防护性能要求155

三、防护设施155

五、妇女和儿童X射线检查及其防护措施157

四、防护操作要求157

第三节 医用治疗放射线的防护要求160

一、医用加速器160

二、医用γ照射远距离治疗160

三、体外放射治疗患者的防护161

第四节 放射防护监测162

一、医疗照射场所监测163

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163

第12章 介入放射学的安全与防护167

第一节 介入放射环境的辐射剂量及其估算方法167

一、介入放射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167

二、介入诊治患者所受辐射剂量169

三、介入诊断患者的剂量估算171

四、介入操作者个人剂量估算172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173

一、介入操作者的防护措施174

二、防护用品174

三、影响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175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规范操作与管理177

一、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177

二、操作室基本条件与布局178

三、安全管理178

二、许可登记制度181

一、管理机构职责1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职责及许可登记制度181

第13章 放射防护管理181

第二节 管理措施182

一、放射防护知识培训182

二、放射器材的使用与管理要求183

三、健康管理183

四、放射事故管理185

五、质量保证187

六、档案管理188

附录A 2002年卫生部颁布放射卫生防护及放射病诊断标准题录190

附录B 中国现行放射医学与卫生防护法规题录192

参考文献193

索引1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