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寻求内源发展 中国西部的民族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寻求内源发展 中国西部的民族与文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3034280.jpg)
- 周大鸣,刘志扬,秦红增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2705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研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寻求内源发展 中国西部的民族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内源式发展与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思维1
一、发展思维的演变及内涵2
二、内源式发展的提出及实质6
三、内源式发展与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思维11
(一)再造农民运动11
(二)农民再造乡村的理论与实践15
四、关于中国西部内源发展的思考18
(一)临夏回族自治州19
(二)甘南藏族自治州21
(三)天祝藏族自治县22
(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23
(五)酒泉24
(六)分析和思考25
第一章 中国藏区的发展31
一、参与式发展与西藏现代化31
(一)当前农牧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32
(二)当地群众对旅游业和重大项目的参与情况35
(三)问题和建议38
二、西藏妇女的参与发展42
(一)发展、参与式发展和妇女参与42
(二)西藏妇女参与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44
(三)建议56
三、西藏经济发展的道路与问题57
(一)西藏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57
(二)人口发展与耕地、草场有限的问题66
四、藏区的教育发展71
上 四川省康定县的基础教育发展71
(一)调查点的选择71
(二)调查地区的经济文化背景73
(三)调查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76
(四)讨论和建议92
下 云南省维西县的基础教育发展94
(一)维西县基础教育基本情况94
(二)塔城镇基础教育基本情况96
(三)白济汛乡基础教育基本情况100
(四)问题与讨论102
(五)建议104
第二章 新疆与甘肃的畜牧业综合发展107
上部 新疆畜牧业综合发展社会评价108
一、项目性质与项目目标108
二、评估工作的实施情况109
(一)2000年项目PRA调查及其结论110
(二)世界银行对2001年社会评估的要求113
(三)项目社会评估县的选择依据115
(四)项目评估组和评估活动116
三、项目区社会评估分析118
(一)项目区背景118
(二)项目评估县的基本情况120
(三)项目评估县的畜牧业生产现状123
(四)调查点的社会经济状况128
(五)畜牧产品市场131
(六)生产分工138
(七)劳动力过剩问题144
(八)收入的分配体制144
(九)劳动生产率147
(十)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152
(十一)农牧区社会管理机构154
(十二)民间组织157
(十三)社会贫富差异162
(十四)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劳动分工167
(十五)影响项目实施的项目区社会文化因素175
(十六)民族关系182
(十七)项目区教育状况与农牧民获得信息的渠道183
四、与项目相关问题的排序187
(一)劳动生产率排序187
(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因素的排序191
(三)项目对当地有利影响的排序193
(四)项目对当地不利影响的排序197
五、生态环境描述与项目实施的生态环境条件198
(一)生态环境描述199
(二)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地方冲突206
(三)农牧民对草场改良及维护生态环境的看法207
六、农牧民对项目和项目实施的看法209
(一)农牧民对项目的态度210
(二)农牧民对贷款的希望214
(三)贷款的决定权219
(四)贷款受益者分析220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带来的正反面影响225
七、对项目设计及其实施的主要结论和建议225
下部 甘肃省畜牧业综合发展及多民族发展计划229
一、项目区少数民族概况229
(一)甘肃省少数民族概况229
(二)项目区少数民族人口230
(三)项目区少数民族简介231
(四)项目区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习俗234
二、项目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38
(一)项目调查县的经济状况238
(二)项目调查县的社会基本状况241
(三)项目区中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现状243
(四)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优势排序256
(五)制约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序258
三、调查点各民族对项目的参与260
(一)调查点的民族状况260
(二)调查点各主要民族对项目的参与260
四、调查点各主要民族受项目的影响264
(一)积极影响264
(二)消极影响266
(三)减轻消极影响的措施267
五、建议267
(一)项目区农牧民的建议267
(二)项目区县、乡、村管理者的建议269
(三)项目评估组的建议271
(四)项目内容272
(五)牧民参与市场培训和贷款试点计划273
六、法律框架、土地使用权和监督275
(一)制定《多民族发展计划》的法律框架275
(二)土地所有权问题277
(三)监督和评估278
(四)《多民族发展计划》执行时间表279
第三章 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青海省研究报告282
一、绪论282
(一)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82
(二)青海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的意义283
二、影响青海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因素分析284
(一)人口284
(二)资源288
(三)社会发展300
(四)生态环境303
三、青海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307
(一)人口数量稳定309
(二)人口素质普遍提高312
(三)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313
(四)生态平衡313
(五)社会和谐、稳定314
四、青海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314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315
(二)坚持以人为本315
(三)坚持参与式发展理念316
(四)统筹资源开发与保护316
(五)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17
五、青海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和途径319
(一)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19
(二)能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319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21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323
(五)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324
(六)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330
六、青海省农业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研究333
(一)青海省农业资源现状333
(二)农业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334
(三)农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338
(四)农业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341
(五)农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343
七、青海省牧业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研究347
(一)牧业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348
(二)牧业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351
(三)牧业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53
(四)牧业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356
八、青海省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361
(一)实现青海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362
(二)青海省工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364
(三)青海省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66
结论 西部内源发展和文化资本的彰显369
一、内源发展与文化369
二、文化与文化资本372
三、西部内源发展中的文化资本375
(一)西部地区文化资本的表现375
(二)西部内源发展与文化资本的彰显376
四、文化资本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