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青年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中国青年文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3036358.jpg)
- 朱清孟,杨德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5167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青年-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中国青年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篇 新中国青年文化发展史10
第一章 与主文化高度一致的青年文化时期(1949—1966)10
一、“党叫干啥就干啥”11
(一)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11
(二)积极参加社会改革和经济恢复运动13
(三)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改造17
(四)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大跃进”运动19
(五)服从国家安排,主动为国分忧21
二、做开创社会新风尚的排头兵23
(一)学文化,学科学23
(二)热爱农村,热爱劳动24
(三)“把青春奉献给祖国”25
三、持续高涨的青年学“毛著”、学雷锋运动29
(一)青年学“毛著”运动29
(二)青年学雷锋运动31
(三)青年学习运动的经验与教训33
四、走进“左”倾思潮的误区34
(一)阶级斗争教育的泛滥35
(二)红与专问题讨论走向极端36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批判37
第二章 由盲从到觉悟的青年文化时期(1966—1976)40
一、被社会政治完全左右的青年运动40
(一)红卫兵运动40
(二)上山下乡运动48
(三)“反潮流”运动51
二、单一政治化的时尚标准54
(一)革命化服饰的推崇54
(二)红卫兵歌曲的流行56
(三)政治流行语的产生58
(四)文化娱乐生活的禁锢59
三、逐渐复苏的青年主体意识61
(一)在“林彪事件”中受到震动61
(二)在“反潮流”运动中醒悟63
(三)在四五运动中爆发65
第三章 在困惑中觉醒的青年文化时期(1976—1982)69
一、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69
(一)“伤痕文学”的兴起70
(二)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73
二、把逝去的青春夺回来77
(一)争当新长征突击手77
(二)向科学进军80
(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81
三、挡不住的时尚追求84
(一)新奇发型与服饰的出现84
(二)流行音乐与迪斯科舞的传播86
(三)西方影视与爱情影视备受青睐88
第四章 前进与冲突的青年文化时期(1982—1989)91
一、向主导文化的回归91
(一)青年学马列风气逐渐恢复92
(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广泛开展94
(三)“读书热”、“自学热”再现高潮95
(四)“学英雄事迹,做‘四有’新人”蔚然成风97
二、关心改革 注重实践99
(一)投身改革,立志成才99
(二)脚踏实地,锐意进取101
(三)挑战旧观念,投身大市场103
三、与社会主文化的碰撞和冲突106
(一)持续不断的学潮106
(二)沙鸥讨论和蛇口风波108
(三)玩世不恭的“顽主”现象109
(四)粗鄙化的文学艺术现象111
(五)不切实际的高消费现象112
(一)青年偶像层出不穷114
四、变幻不定的流行热114
(二)流行歌舞应接不暇116
(三)通俗文学热点不断117
(四)服装饰品说变就变119
(五)校园热点更替频繁120
第五章 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时期(1989— )123
一、寻找现象热123
(一)“寻找毛泽东热”现象124
(二)“钱钟书热”与“蔡志忠热”的形成125
(三)“汪国真热”现象的产生127
(四)“雷锋热”的再度兴起128
二、理性的政治参与130
(一)青年志愿者在行动130
(二)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广泛开展132
(三)参加抢险救灾战斗134
(四)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36
三、复杂多样的个性追求138
(一)价值观念的复杂化138
(二)择业标准的多样性140
(三)文化娱乐生活的层次化142
(四)婚恋家庭观念的多变化144
四、文化聚焦:突出自我,实现自我146
(一)打破陈规,挑战自我146
(二)投身市场,艰苦创业148
(三)勤奋学习,实现理想150
(四)锻炼能力,实现自我152
一、浓厚的政治色彩155
(一)价值观念上的政治色彩155
下篇 新中国青年文化理论研究155
第六章 新中国青年文化发展的特征155
(二)精神产品的政治色彩158
(三)文化生活的政治色彩160
(四)生活方式的政治色彩161
二、鲜明的时代特征164
(一)理想型青年文化164
(二)权威型青年文化169
(三)实用型青年文化172
三、明显的不稳定性178
(一)青年文化热点的易变性178
(二)青年文化的非理性182
四、突出的超前性183
(一)青年意识文化的超前性183
(二)青年行为文化的超前性185
(三)青年物质文化的超前性189
第七章 影响新中国青年文化发展的因素191
一、社会主文化的影响191
(一)社会主文化对中国青年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192
(二)社会主文化的偏差对中国青年文化发展的误导194
二、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发展的影响195
(一)社会政治对青年文化的影响195
(二)经济对青年文化的影响197
(三)教育、科技对青年文化的影响198
三、传统文化的影响199
(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青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营养和动力源200
(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青年文化的消极影响202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203
(一)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年和青年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204
(二)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年和中国青年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206
(三)外来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青年文化走向208
第八章 新中国青年文化之比较211
一、新中国青年文化与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青年文化的比较212
(一)青年文化性质和任务比较212
(二)青年文化主体比较213
(三)青年文化环境比较216
(四)青年文化作用比较216
二、新中国青年文化与当代西方青年文化比较217
(一)东西方青年文化空间上的比较218
(二)东西方青年文化时间上的比较221
三、当代中国不同青年群体文化比较225
(一)当代不同青年群体扫描225
(二)当代不同青年群体文化比较233
四、当代中国不同区域青年文化比较234
(一)港、澳、台青年文化与大陆青年文化比较235
(二)沿海地区青年文化与内地青年文化比较235
第九章 新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规律237
一、社会主文化规定着青年文化发展的方向237
(一)青年文化的发展在主流上始终与社会主文化保持一致237
(二)青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社会主文化的导控、规划和整合,使它不过度偏离社会主文化的主导方向239
(三)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轨迹与社会主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社会主文化规定着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240
二、社会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青年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43
(一)青年文化本身就是社会化大生产、政治民主化进程、学校公共教育普及的产物243
(二)中国青年文化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中得以变化和发展245
三、青年的身心特点决定着青年文化发展的特征249
(一)青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青年的身心发展是密切关联的249
(二)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既受社会的影响,又由青年自身的身心特点所决定250
四、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252
(一)青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通过文化偏离和超越对社会主导文化产生着影响,推动着社会的进步253
(二)青年文化是一种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文化,往往给稳定静止的社会注入新鲜的活力254
(三)青年文化的发展历史也是青年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254
第十章 新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趋势258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仍将继续主导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258
(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青年文化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必须坚持社会主文化为主导259
(二)青年文化继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260
(三)青年文化只有在社会主文化的主导下,才能健康发展261
二、青年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主文化将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261
(一)21世纪的中国将寄厚望于青年,在青年备受重视的时代,青年文化必将对社会主文化产生更大的作用262
(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青年文化以其263
前瞻的特性将对社会主文化产生更大的影响263
(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实现,青年文化必将对社会主文化产生更大的作用264
三、青年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的节奏进一步加快265
(一)知识的急剧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文化演变与发展的节奏将加快265
(二)现代文化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青年文化的演变266
(三)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青年交流的机会增多,这也加速了青年文化的演变267
四、青年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趋势更加明显268
(四)随着知识获取方式的改变,青年群体内的认同感增强,也必然加速青年文化的演变268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文化传播速度的加快,必将进一步推动青年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趋势269
(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青年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使青年文化的多样性趋势更加明显270
(三)青年主体的多维分层,也将促进青年文化多样性趋势的发展271
五、反文化现象更加复杂271
(一)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诱发青年反文化现象的产生272
(二)社会阴暗面助长青年反文化现象的出现272
(三)世界性的邪教是青年反文化现象产生的又一因素273
(四)信息化使青年反文化现象激增273
六、知识经济必将对青年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274
(一)知识经济将改变青年的求知方式274
(二)知识经济将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274
(三)知识经济将提高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75
(四)知识经济将促进青年婚姻家庭生活的变革276
(五)知识经济为青年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课题278
第十一章 21世纪中国青年文化建设280
一、努力建设好社会主文化,充分发挥主文化对青年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280
(一)积极实践共同理想281
(二)崇尚科学信仰282
(三)大力弘扬正气283
二、要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为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284
(一)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284
(二)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285
(三)要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青年286
(四)要坚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青年286
(一)从青年学生的特点出发,积极创建校园青年文化287
三、从青年的身心特点出发,尊重青年文化发展的规律287
(二)从企业青年职工的特点出发,积极创建企业青年文化288
(三)从乡村青年的特点出发,积极创建乡村青年文化289
(四)从军营青年的特点出发,积极创建军营青年文化289
四、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国外青年文化的优秀成果290
(一)扬弃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促进青年文化的发展290
(二)博采世界文化之长,为青年文化不断注入新的精神营养291
五、以青年全面发展为主题,围绕青年素质的提高建设青年文化293
(一)青年的全面发展是青年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和目的293
(二)理解青年,关心青年的特殊利益是青年文化建设的基点297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对待青年文化建设300
后记303
主要参考文献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