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原理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原理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3049982.jpg)
- 陈桂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2181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原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5
1 教育的简单要素5
引言:“教育的简单要素”问题5
一、前人考察“教育简单要素”的尝试6
二、教育过程演变逻辑的展开10
2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属性12
引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关系属性”问题12
一、“教育对象”的发现13
二、“教育主体”的认定16
3 “教育资料”的分解18
引言:“教育资料”问题18
一、分解“教育资料”的视角19
二、“教育资料”的构成25
三、“教育资料”:人类教育文明的“测量器”27
四、从“文化资料”到“教育资料”28
五、驾驭“教育资料”的主体31
4 教育过程与教育实体33
引言:“教育组织”问题33
一、教育形态的形成与教育实体的产生34
二、“学校”的出现35
三、教育过程结构的演变37
四、教育实体内部结构的变化48
五、当代关于“学校教育”的反思52
5 教育系统55
引言:“制度化教育”问题55
一、各级学校系统发生的路线56
二、各类学校系统的形成59
三、教育系统对教育实体、教育过程的影响62
四、教育组织演变的趋势64
五、“制度化教育”在中国68
Ⅱ79
前言79
6 教育与传播媒介79
引言:传播媒介在教育上的意义79
一、有声语言与教育的发生80
二、文字与正式教育的形成81
三、大众传播媒介开辟的教育前景及引发的教育问题83
四、传播媒介在教育上的应用85
7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活动的社会背景(一)87
引言:考察“教育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的视角87
一、从劳动的技术基础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88
二、从劳动的社会属性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的“生产”属性问题95
三、生产力作为教育占有人口资源与物质资源的限度98
四、教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状态100
五、教育在现代生产中的地位103
引言:考察“教育与社会经济结构关系问题”的视角105
8 教育与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活动的社会背景(二)105
一、社会经济结构与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社会的不平等与教育的不平等108
二、社会经济结构与教育的社会性质:不平等的社会与不平等的教育11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平等”问题121
9 教育与政治——教育活动的社会背景(三)125
引言:考察“教育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视角125
一、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发生126
二、政治作为教育的动因、教育的政治控制与调节128
三、教育中的政治: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133
四、教育的“政治”属性问题138
五、教育民主化的实质与趋势146
10 教育与闲暇149
引言:“闲暇教育”:当代教育的新课题149
一、教育与闲暇关系的演变149
二、“闲暇教育”性质的转变153
三、基于现代“闲暇”观念的“闲暇教育”160
11 教育的“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162
引言:教育的“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问题162
一、教育“自我保存”的属性163
二、教育“自我更新”的潜力167
三、着眼于教育“自我保存”、“自我更新”的教育方略169
Ⅲ177
前言177
12 “教育”概念177
引言:“教育概念”问题177
一、三种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辨析179
二、“教育”概念的内涵180
三、“教育”概念的层次182
四、一种操作性的“教育”定义184
引言:“教育价值取向”问题187
13 教育价值取向187
一、近代以来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188
二、西方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197
三、社会主义教育价值取向问题200
四、教育在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统合202
14 教育目的204
引言:“教育目的”观念问题204
一、教育目的取向的演变206
二、当代“终身教育”的目的取向214
三、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218
四、教育目的机制问题221
15 “教育”内涵的分解224
引言:教育理论上的一个误区224
一、“教育”内涵分解的过程225
二、在什么意义上分解“教育”的内涵230
三、确立“全方位教育”观念232
16 学校的职能234
引言:考察“学校职能”问题的视角234
一、学校职能的演变235
二、学校职能的分解236
三、学校职能组合的类型242
四、现代学校的异化243
五、我国学校职能问题245
17 学校与家庭248
引言:考察学校与家庭关系问题的视角248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250
二、家庭在“教育机构群”中地位的变化253
三、现代家庭与学校职能的错位255
四、家庭教育的趋向258
五、家庭与学校关系形态的演变260
Ⅳ271
前言271
18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理论问题——从“毛泽东教育思想”到“邓小平教育理论”271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与“毛泽东教育思想”比较271
二、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收获275
19 关于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问题278
一、研究“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思路278
二、邓小平考察“社会主义本质”的视角282
三、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特征”的表述284
四、“资本主义教育”的定性288
五、“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教育”要义292
20 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297
一、“教育的战略地位”的含义297
二、“教育的战略地位”的立论299
三、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的澄清303
四、“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落实305
一、“拨乱反正”的基调308
21 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问题308
二、“人才”观念310
三、在经济发展战略意义上的“知识”与“人才”312
四、人才与教育315
22 关于教育“三个面向”问题318
一、不可忽视的基本前提318
二、老传统与新课题320
三、教育“三个面向”的新意322
一、“四有”提法的变化325
23 关于培养“四有”新人问题325
二、“四有”要义330
三、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教育333
四、关于“最大的失误”的告诫334
24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336
一、逞新时代教育的“体制风流”336
二、“教育体制”的形式框架337
三、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前提338
四、办学主体的结构340
五、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343
六、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344
七、学校管理体制346
跋:教育理论“专业性”问题350
[附录]352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述评352
本书尝试探索与尚待探索的问题363
外国人名索引371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382
本书作者教育著作目录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