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石圈物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岩石圈物理学
  • 滕吉文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406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90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10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岩石圈物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格局和地质-地球物理分析概论1

第一节 中国地壳构造格局2

第二节 我国大地构造单元与分区特征18

第三节 我国大地构造的交替发展与断裂构造和演化特点24

第四节 地球的径向运动和横向运动27

第二章 岩石圈物理学研究导论34

第一节 岩石圈物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4

第二节 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科学内涵与研究途径41

第三节 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意义48

第四节 岩石圈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制约55

第五节 地球内部的研究必须向纵深发展71

第三章 地壳与地幔结构和构造与类型76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77

第二节 大陆的地壳结构和构造86

第三节 海洋地壳的结构与分层特征104

第四节 地幔结构与地幔低速层及其不均匀性113

第五节 地壳模型122

第一节 壳-幔过渡带的结构类型134

第四章 地壳与上地幔的过渡带——Moho“界带”的介质结构和性质134

第二节 地震宽角反射实际观测资料所提供的地壳-地幔过渡带性质与信息139

第三节 近垂直反射波场的记录特征151

第四节 壳-幔过渡带不同特征的动力学标志157

第五节 壳-幔过渡带(Moho“界带”)的性质与岩石学特征165

第五章 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属性171

第一节 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172

第二节 海洋地壳的物质组成181

第三节 地幔物质组成与间断面188

第四节 中国东部大陆的上地幔物质组成201

第六章 地震波在岩石圈复杂介质中的传播212

第一节 地震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212

第二节 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231

第三节 低耗损介质中的一般矢量平面波250

第四节 双相介质中的地震波258

第五节 随机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264

第六节 非线性介质中的地震波266

第七章 岩石圈介质的性质、类型和非弹性274

第一节 地球介质的流变模型及其衰减性质275

第二节 地震波衰减的物理机制282

第三节 几个典型地区实测地震波动Q值的分布特征289

第四节 冰期后的均衡回跳与地幔的黏滞性302

第八章 高斯波束与理论地震图305

第一节 高斯波束的基本理论306

第二节 高斯波束的特性和波束参数的选择314

第三节 柱面波和球面波的高斯波束展开318

第四节 高斯射线束体波理论地震图324

第五节 计算程序框图337

附录340

第九章 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结构和构造的人工源地震深部探测方法342

第一节 利用地震波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的主要方法概述342

第二节 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构造的宽角反射和折射的深部地震探测355

第三节 近垂直反射波场效应与反射界面的形成368

第四节 海洋地区岩石圈结构的深部地震探测387

第十章 岩石圈介质结构的地震体波速度反演404

第一节 常速介质中地震波速度的概念404

第二节 地震反射波场的叠加和偏移技术412

第三节 纵向不均匀分层介质结构中地震波速度的反演420

第十一章 地震面波和岩石圈结构444

第一节 均匀弹性半空间介质中的面波——瑞利波445

第二节 成层介质中的SH型面波——洛夫波449

第三节 地震面波的频散454

第四节 地震面波频散与岩石圈结构反演459

第五节 地球内部的面波与导波474

第一节 天然地震转换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481

第十二章 天然地震转换波和体波接收函数与岩石圈介质结构481

第二节 地震转换波资料的分析与结果解释490

第三节 地震转换波的资料分析和转换界面深度的计算497

第四节 远震体波接收函数与分辨率508

第五节 远震体波接收函数及其波形反演与岩石圈结构515

第十三章 岩石圈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523

第一节 三维结构与地震层析成像的分类和研究途径与基本原理523

第二节 地震层析成像的反演方法532

第三节 衍射地震层析成像542

第四节 用P波走时反演地壳三维结构546

第五节 全球岩石圈地震层析成像的几个例子和结果可靠性与分辨率的分析556

第十四章 地球重力场与岩石圈567

第一节 地球引力位及重力位567

第二节 地球重力场572

第三节 重力资料的几项改正578

第四节 地下单一密度分界面反问题的解法585

第五节 重力资料与岩石圈结构和构造593

第十五章 地磁场模型和卫星磁异常598

第一节 全球地磁场模型598

第二节 区域地磁场模型615

第三节 卫星磁异常634

第十六章 岩石圈热结构与热演化652

第一节 岩石圈内的热传递与浅部热状态和热流测量652

第二节 岩石圈的稳态热结构660

第三节 岩石圈动态热体制664

第四节 岩石圈的热演化670

第十七章 大地电磁测深673

第一节 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的基本内容674

第二节 数据采集、分析和解释680

第三节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的应用684

第十八章 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变形687

第一节 岩石力学基础687

第二节 流变学基础695

第三节 岩石变形的机制——晶体中的缺陷与运动712

第四节 岩石圈介质流变性质的几个例子726

第十九章 大陆地壳科学深钻井、超深钻井与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734

第一节 大陆科学钻探及其在岩石圈物理研究中的作用734

第二节 美国大陆科学钻井计划738

第三节 前苏联的超深钻井计划与结果744

第四节 德国和其他国家大陆深钻井和超深钻井计划与实施752

第五节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757

第二十章 中国及邻区的沉积盆地与深层过程764

第一节 盆地特征与分类765

第二节 沉积盆地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768

第三节 我国西北沉积盆地地域的三维速度结构772

第四节 沉积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型——一个新的大陆地壳模型782

第五节 中国及邻区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的研究方向786

第一节 东亚大陆裂谷的特点与形成机制788

第二十一章 东亚大陆伸展和裂谷作用的深层过程788

第二节 大陆裂谷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特征790

第三节 裂谷的性质和类型797

第四节 裂谷构造带的深层过程与大陆动力学799

第五节 大陆裂谷构造与资源、地震灾害和动力学807

第六节 东亚大陆裂谷研究的方向与任务809

第二十二章 地幔热柱与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的深层过程813

第一节 地幔热柱概念的提出和它的形成与属性814

第二节 地幔热柱基本形态的模拟与化学组分819

第三节 地幔热柱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825

第四节 热点与地幔热柱的分布832

第五节 超级地幔热柱838

第六节 热点与地幔热柱的来源841

第七节 地幔热柱研究的地球科学意义843

第八节 地幔热柱与板块构造846

第二十三章 中国岩石圈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与矿产资源862

第一节 岩石圈结构、构造变异带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分布与大地构造格局864

第二节 华南及陆缘地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对资源和能源的控制868

第三节 康滇构造带岩石圈结构,地球物理场背景,地质构造特征与金属和非金属矿床871

第四节 青藏高原东部地带的构造格局与矿床分布特征896

第五节 我国未来找矿应重视的几个方面910

第二十四章 中国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揭示的构造格局、各向异性和大陆动力学912

第一节 中国地球物理探测剖面与地学断面的选择和分布914

第二节 中国地球物理深部地震探测揭示了地壳和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复杂性917

第三节 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和滑脱构造922

第四节 地球内部速度分布与各向异性924

第五节 岩石圈形成、演化和动力学研究927

第一节 地球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与各向异性935

第二十五章 地球深部岩石圈介质结构与构造的复杂性935

第二节 地球内部结构与物质属性的非均匀性939

第三节 复杂地球深部结构研究的新动向与问题943

第二十六章 地球深部圈层结构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思考946

第一节 对地球内部与深层过程的思考946

第二节 地球深部圈层与动力学研究的主体内涵947

结语950

参考文献9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