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京沦陷八年史 1937年12月13日-1945年8月15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京沦陷八年史 1937年12月13日-1945年8月15日
  • 经盛鸿著(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582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8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707页
  • 主题词:南京大屠杀-史料;南京市-地方史-史料-1937~194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京沦陷八年史 1937年12月13日-1945年8月15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册1

第一章 沦陷前的南京——中国的国都1

第一节 南京的璀璨历史与近代发展1

第二节 抗战前南京的人口激增与市政建设4

一 南京市区划界与人口激增4

二 抗战前南京的市政规划与市政建设6

三 治理秦淮河,建设风景名胜区9

第三节 抗战前南京的经济发展与文教昌盛12

一 抗战前南京的工业发展12

二 抗战前南京的商业20

三 抗战前南京的交通业25

四 抗战前南京的郊、县农业28

五 抗战前南京的文教事业30

第二章 抗战前日本在南京地区的挑衅与间谍活动35

第一节 古代南京对日本的影响35

第二节 抗战前日本在南京制造的军事挑衅与外交事件37

一 1927年3月24日炮击南京事件38

二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日本在南京的挑衅事件40

三 1934年6月:藏本英明在南京失踪事件44

四 1936年3月松井石根到南京“调停”中日关系51

第三节 抗战前日本在南京的间谍活动55

一 晚清时期日本间谍开始在南京活动56

二 1924~1927年冈村宁次在南京的情报活动57

三 1928~1929年佐佐木到一在南京任蒋介石顾问60

四 战前南京成为日本在华间谍活动的中心之一65

五 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南京日谍黄浚案67

第三章 南京的沦陷与南京大屠杀72

第一节 南京保卫战的失败与南京沦陷73

一 日本当局希望甲午战争的历史在南京重演73

二 1937年的南京不是甲午战争时的北京81

三 “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具有最大的价值”95

四 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下达“攻击敌国首都南京”的“敕令”104

五 1937年12月13日:血战后南京沦陷121

第二节 日本当局以大屠杀的恐怖威慑促使中国“反省”133

一 南京大屠杀——“有计划的恐怖政策”134

二 南京成为血海尸山中的“人间地狱”139

三 “期望中国四万万人民加以反省”165

第三节 南京被日军长期军事占领176

一 1937年12月至1945年8月驻防南京的日军部队179

二 驻防日军对南京的法西斯军事管理192

三 战争末期,南京成为日军“收缩战略”的设防重点202

第四章 日本的“以华制华”政策与南京的伪政权、伪组织210

第一节 何谓伪政权210

第二节 南京第一届伪政权——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213

一 松井石根“巡视”南京,指示成立“地方自治之中国人团体”213

二 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的筹备与成立217

三 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四个月的工作224

四 日方当局对“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的监控与抛弃240

第三节 南京的第二届伪政权——伪“维新政府”暨“督办南京市政公署”245

一 松井石根为在南京组建“华中新政权”绞尽脑汁245

二 伪“维新政府”暨“督办南京市政公署”255

三 日方当局对“维新政府”的笼络与监控266

四 伪“维新政府”被迫“换旗”与宣告解散277

第四节 南京的第三届伪政权——汪伪“国民政府”暨“南京特别市政府”284

一 日方当局策动在南京建立“真正的中央政府”284

二 汪伪“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297

三 蔡培与周学昌309

四 日方对汪伪政权的戒备与控制318

第五节 南京的各种伪社会组织342

一 “大民会”343

二 伪化的南京帮会——“安清同盟会”与“大亚山正义堂”349

三 汪伪“国民党”及其“南京市党部”358

四 各种伪行业组织与伪青年组织363

第六节 板垣征四郎在南京倡导的“东亚联盟”运动373

一 “东亚联盟”运动与板垣征四郎374

二 “东亚联盟”运动在南京的鼓噪379

三 “东亚联盟”运动在南京的变质385

第七节 东条内阁“对华新政策”在南京的实施及其失败395

一 东条急召汪精卫飞往东京接受日本“对华新政策”395

二 日本“对华新政策”在南京的种种表现404

三 东条下台与日本“对华新政策”的失败424

第八节 失败前夕日军总部在南京向国、共发动和谈攻势426

一 日本当局主动向中国国民政府求“和”426

二 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主动向新四军求“局部和平”436

三 伪政府头目的最后挣扎与秘密向抗日政府输诚438

第五章 日伪对南京的社会控制与特务统治443

第一节 日方的“治安肃正”政策与日本宪、特机构在南京的活动443

一 南京——“目前应迅速确立治安之要域”443

二 日本在南京设立的主要宪、特机构446

三 日本宪、特机构在南京的主要活动453

第二节 日方通过伪政权控制南京社会治安464

一 扶植与控制南京伪政权的警察机关与警备部队465

二 多次普查人口,实施“安居证”与户籍制度475

三 划甲编保,建立基层伪政权487

四 “五家互保”、“联保切结”493

五 对南京城乡的终年巡查与突击搜查496

六 设立“首都警防团”500

第三节 汪伪特工组织——“76号特工总部南京区”的建立与活动504

一 从日特组织到利用汪伪汉奸特务组织504

二 “76号特工总部南京区”的建立507

三 从苏成德到马啸天512

四 “梅机关”对“南京区”的严密控制525

第六章 在日本“以战养战”政策下的南京殖民性经济533

第一节 从疯狂的摧残抢劫到“更有秩序的掠夺”533

第二节 日伪统治下的南京工、矿、交通业541

一 对南京工业、交通业的战争破坏541

二 被“统制”与掠夺的南京工矿企业545

三 “第二碇泊场”与“三井码头”558

四 “华中铁道公司南京支社”与“华中都市公交公司南京营业所”568

第三节 对南京的商贸控制与物资统制579

一 战火对南京商业的摧残579

二 扶植日商企业——“日人街”585

三 “应急措施”:开设马路摊贩市场599

四 优先恢复发展妓业、烟(毒品)业与典当业604

五 中国商店的艰难恢复610

六 商贸控制与物资“统制”614

七 粮食危机与粮食风潮626

第四节 日伪统治下的南京郊、县农业637

一 日军对南京郊、县农业的破坏与农产品统制638

二 日伪当局实施的“农业增产运动”及其失败646

第五节 日伪统治下的南京财政与金融654

一 日伪时期的南京财政税收654

二 前期:钱庄业独霸南京金融业两年之久661

三 后期:银行业畸形发展666

第六节 陷入失业、贫困与沦为“苦力”的南京市民673

一 战前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673

二 日伪统治下的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676

下册685

第七章 对南京的“文化大屠杀”与思想奴化685

第一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横遭摧残与劫掠686

一 被野蛮摧残的南京历史文化古迹遗存687

二 被疯狂劫掠的南京图书典籍692

三 被疯狂劫掠的南京珍贵文物与学术标本701

四 日本当局利用南京图书文物为侵华战争服务705

第二节 控制新闻与操纵舆论712

一 日本当局在攻略南京与南京大屠杀期间对新闻的控制714

二 各届伪政权的新闻传媒工具738

三 失败前夕在南京发起的“撤兵”、“停战”宣传752

第三节 严管文化市场,培植亲日汉奸文艺756

一 严管南京文艺演出与出版市场756

二 大力推销日伪影、剧、音乐与书画762

三 笼络中国“文学者”,炮制汉奸文学770

四 萧条冷落的南京文艺界779

第四节 传播、培植殖民汉奸文化的其他种种方法781

一 宣扬日本神道文化781

二 利用儒学与孔子784

三 利用宗教787

四 利用尊崇孙中山793

五 利用“日中文化交流”与留日学生796

六 建立各种官办的文化学术机构与“民办”的文化学术社团804

七 举办“花甲同庆会”809

八 不断制造“群众运动”812

第五节 控制各类学校,实施奴化教育825

一 摧毁南京原有的教育体制与各类学校825

二 在伪“维新政府”时期南京殖民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827

三 在汪伪“国民政府”时期南京殖民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停滞837

四 制订崇日教育方针,实施奴化教育849

五 日伪在南京奴化教育的危机与破产869

第八章 日军的“慰安妇”制度与南京的慰安所873

第一节 南京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由来873

第二节 日军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主要途径878

一 日军各部队奉命自行设立慰安所878

二 由中国的地痞流氓与伪政权设立慰安所884

三 日军部直接开办或委托日侨娼业主设立慰安所890

第三节 日军方对南京慰安所的管理901

第四节 南京“慰安妇”的血泪908

第五节 南京慰安所直到日本投降后才被查封915

第九章 日本的毒化政策与烟毒弥漫的南京918

第一节 抗战前南京“已彻底实现了禁烟”918

第二节 日本当局对南京的毒品毒化政策及其实施921

一 开办“华中宏济善堂”暨“南京分堂”,组织售毒网络923

二 鸦片“弛禁”与“专卖”——毒品售吸公开化与法律化934

三 以种种方法诱迫中国民众进入吸毒者行列943

第三节 日本毒品毒化政策的后果及其用心948

一 “南京几成烟土世界”948

二 日本“可获两种利益”951

第四节 “清毒运动”后日方被迫将毒品业务转交汪伪政府960

第十章 日本的生化武器国策与南京日军“荣字第1644部队”的秘密试验969

第一节 日本的生化武器国策与南京日军“荣字第1644部队”的建立969

一 日本的生化武器国策970

二 1939年4月:南京日军“荣字第1644部队”建立972

第二节 南京日军“荣字第1644部队”对细菌、毒气的秘密试验977

第三节 南京日军“荣字第1644部队”对细菌战剂的大规模生产984

第四节 南京日军“荣字第1644部队”直接参与对中国军民的细菌战987

一 1940年10月:宁波鼠疫战988

二 1941年11月:常德鼠疫战990

三 1942年5~9月:浙赣细菌战991

第十一章 驻南京的西方侨民及其对日抗争996

第一节 日军攻占南京前后:西方侨民奋勇救护中国难民997

一 “南京的各国官民的行动”引起日本当局的高度重视997

二 日机空袭日益加剧:西方侨民拒绝撤离危城南京999

三 日军逼近南京:西方侨民组织“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004

四 日军大屠杀期间:20多名西方侨民救护了20多万南京难民1014

五 日方当局对“安全区”的两面态度1023

第二节 1938年3月至1941年12月:驻南京英美侨民的生活与对日抗争1035

一 1938年3月至1941年12月留驻南京的西方侨民1035

二 英美侨民新成立的“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及其工作1040

三 日方当局的限制与英美侨民的反限制斗争1048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京的英美侨民被日方关押与驱逐1069

第十二章 南京地区的抗日斗争与南京光复1074

第一节 南京市民的自发抗日斗争1075

一 对日军暴行的奋勇抗争1075

二 冒死密藏日军屠城血证1079

三 “不合作运动”与“消极之抵抗”1087

四 1939年6月10日:南京日本总领事馆毒酒案1093

五 浦口战俘营三次暴动1099

六 自发的南京学生斗争1103

第二节 重庆国民政府在南京地区的抗日活动1106

一 国际宣传处秘密派遣国际友人赴日本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1106

二 国民政府空军对南京日军的多次空袭1109

三 “中统”与重庆“国民党南京地下市党部”1115

四 “军统”在南京的暗杀与情报活动1127

五 周镐与“军统南京站”接管南京的失败113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地区的抗日活动1135

一 中共在南京建立了多条地下活动路线1135

二 潜伏在汪精卫身边的中共情报人员1142

三 发动南京职工运动1144

四 领导青年学生的“驱樊”与“清毒”运动1146

五 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接管南京1153

六 成功策反汪伪警卫第三师起义1155

第四节 驻南京的部分日本军民的觉醒与“内省”1159

一 将南京的“二月兰”变成日本的“紫金花”1159

二 女军医佐乡渥洋子在南京与日本当局决裂1162

三 1944年8月5日:驻南京18名日军士兵集体叛逃1165

四 三笠宫亲王在南京的“内心反省”1169

第五节 抗战胜利,侵华日军在南京签署投降书1174

一 1945年8月10日:南京电台转播日本乞降消息的风波1175

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玉音”在南京响起1180

三 1945年9月9日: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投降书1187

四 日本战犯与汉奸头目受审与伏法1193

附录 南京沦陷前后大事简记1205

图片1242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与论著1256

后记1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