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性与生活世界的变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性与生活世界的变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194355.jpg)
- 陆汉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632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市民-日常生活社会学-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性与生活世界的变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论1
第一章 城市化与城市居民的形成、数量及分布53
第一节 城市化: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化过程及其特征56
表1-1 不同区域1843年和1893年城市化水平比较67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居民:以1928~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69
统计图表目录72
图1-1 1928~1937年间的工业生产状况72
表1-2 1932~1937年公用事业之发电业统计74
表1-3 1936年全国各地区户口统计81
表1-4 1930年代全国各地区总人口及城市人口推算85
第二章 物质生活与消费水平92
第一节 收入与消费品价格93
表2-1 1933年城市不同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劳动收入94
表2-2 1930年各主要城市普通工业工人的工资与工时统计99
表2-3 1933年城市各行业收入分配状况102
表2-4 1931~1936年城市各行业不同年份收入状况103
表2-5 1926~1936年城市居民生活费指数106
图2-1 1926~1936年城市居民生活费指数曲线图107
第二节 消费额与消费结构108
表2-6 1933年长江下游及东南区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状况110
表2-7 1933年北方及西南区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状况111
表2-8 1933年边远区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状况112
表2-9 1933年不同区域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113
表2-11 1933年中国城市各阶层居民的消费结构114
表2-10 1933年全国各区域城市居民分阶层人数估计114
第三节 饮食、衣着、住房及其他: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点”型剖析119
第四节 医疗卫生状况132
表2-12 1933年部分城市医务人员与医疗设施统计136
表2-13 城市每万人拥有的医务人员和病床数及每家医疗机构需要服务的人口数量137
表2-14 城市居民分死因死亡人数及死亡率统计139
表2-15 北平1932~1933年死亡人口分年龄段统计145
表2-16 1931~1933年城市死亡人口的年龄特征146
表2-17 内政部统计的城市人口普通死亡率148
第一节 家庭生活与妇女地位149
第三章 群体生活与社会交往149
表3-1 城乡家庭结构与阶层地位等相关因素列联表159
表3-2 各主要城市男女工人月工资的回归分析164
表3-3 1932年度各省市正接受各类中等教育的女性人数及其在男女总数中所占比例166
第二节 组织与社团生活167
表3-4 1932年度各省市正接受各类初等教育的女性人数及其在男女总数中所占比例167
表3-5 1933年全国工厂与工人数量统计170
表3-6 1933年社团组织及人数统计174
表3-7 1933~1936年上海市劳资纠纷统计176
表3-8 1933~1936年上海市罢工停业事件统计177
第三节 人际互动:以交通指标为中心的测量180
表3-9 1931~1936年全国交通要况统计182
表3-10 1932~1936年部分城市市内电话用户构成统计189
表3-11 1932~1933年城市人口迁移状况统计190
第四节 离轨行为:群体生活的病态指征192
表3-12 1932年城市居民自杀状况统计194
表3-13 1932年不同性别者自杀原因对照表199
表3-14 1932年不同性别者自杀年龄对照表199
第四章 文化教育与精神生活204
第一节 外部设施与条件:文化教育环境的量度204
表4-1 1928~1936年度全国各级学校数量统计207
表4-2 1931~1936年度全国各级学校教职员人数统计208
表4-3 1931~1936年度全国社会教育统计209
表4-4 1932年度四城市初等教育条件与全国之比较211
表4-5 1933年年中四城市人口与全国人口对照211
表4-6 1932年度四城市中等教育条件与全国之比较211
表4-7 1932年度四城市社会教育条件与全国之比较212
表4-8 1932年度全国社会教育机构概况统计215
图4-1 1927~1937年间全国报纸数量(种类)变化图216
第二节 学习与休闲219
表4-9 1931~1936年度各级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及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22
表4-10 1932年度四城市接受各类初等教育的人数与全国之比较224
表4-11 1932年度四城市接受各类中等教育的人数与全国之比较225
表4-12 四城市学校式社会教育机构学生人数与全国之比较226
第三节 心态与追求:主观指标的应用231
结语251
结语表1 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生活与现代性的指标体系258
主要参考文献274
后记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