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妨害证据犯罪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妨害证据犯罪研究
  • 闵春雷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3134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证据-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妨害证据犯罪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引言3

上篇9

第一章 证据概念论9

第一节 证据概念的反思9

一、证据范畴之基本界定9

二、有关证据概念的争论11

三、证据概念之我见13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特征23

一、证据的客观性23

二、证据的相关性25

三、证据的合法性27

第二章 证据价值论32

第一节 证据价值概说32

第二节 证据的外在价值34

一、证据是查明案情的唯一手段34

二、证据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38

第三节 证据的内在价值39

一、证据内在价值之界说39

二、证据内在价值的内容43

三、证据的法治价值53

第三章 证据法律保护论62

第一节 证据法律保护之概说62

一、证据法律保护之紧迫性62

二、证据法律保护之目的及途径65

第二节 证据规则—证据法律保护之内在方法67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及特征67

二、证据规则的证据保护功效69

第三节 刑法保护—证据法律保护之外在途径73

一、对证据进行刑法保护是基于刑法的保护功能73

二、妨害证据犯罪的本质在于其对刑法法益的侵害75

三、证据的刑法保护应注重刑法保护机能与保障机能的并重78

第四章 妨害证据犯罪概念论81

第一节 妨害证据犯罪的概念及特征81

一、妨害证据犯罪的概念81

二、妨害证据犯罪的特征82

第二节 妨害证据犯罪的类型89

一、司法侵权型犯罪与妨害司法型犯罪89

二、单纯型犯罪与复合型犯罪89

三、作为型犯罪与不作为型犯罪90

四、毁灭证据型、隐匿证据型、伪造证据型、妨害作证型、拒绝作证型及非法取证型犯罪91

五、特殊主体型犯罪与一般主体型犯罪92

第三节 妨害证据犯罪的立法简评92

一、妨害证据犯罪立法之优长92

二、妨害证据犯罪立法之不足94

第五章 妨害证据犯罪立法完善论95

第一节 立法完善之原则95

一、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原则96

二、现实性原则97

第二节 程序立法之完善——以证据规则为中心的探讨98

一、相关性规则98

二、供述自愿性规则99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01

四、传闻证据规则105

五、质证规则106

六、证人拒绝作特权规则108

第三节 妨害证据犯罪的刑法完善110

一、罪之完善110

二、刑之完善113

下篇119

第六章 非法搜查罪研究119

第一节 非法搜查罪的构成特征119

一、客体特征119

二、客观特征121

三、主体特征122

第二节 非法搜查罪的认定123

一、非法搜查罪与非罪的界限123

二、非法搜查罪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界限124

三、非法搜查罪中一罪与数罪的认定125

第三节 非法搜查罪的完善125

一、刑法规定之完善125

二、我国刑事搜查程序之重构127

第七章 刑讯逼供罪研究139

第一节 刑迅逼供罪的构成特征139

一、客体特征140

二、客观特征142

三、主体特征143

四、主观特征144

第二节 刑讯逼供罪的认定146

一、刑迅逼供罪与非罪的界限146

二、刑讯逼供罪的罪间界限147

三、关于刑讯逼供致人“伤残”的理解及定性149

第三节 刑讯逼供罪的处罚及完善150

一、适当提高刑讯逼供罪基本构成的法定刑150

二、增设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严密转化犯的构成条件151

三、刑讯逼供罪应增设资格刑156

第四节 遏制刑讯逼供罪的程序构想157

一、权利制约——被追诉方防御力量的强化158

二、权力制衡——侦查权的有效控制164

三、程序完善——讯问犯罪嫌疑人程序的规范化167

四、结果规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与贯彻169

第八章 伪证罪研究171

第一节 伪证罪的客观行为172

一、行为内容——关于“虚假证明”的理解172

二、行为对象——虚伪陈述的内容174

三、行为方式176

四、行为发生的时间阶段176

第二节 伪证罪的主体178

一、伪证罪主体应为法定的特殊主体178

二、围绕证人成为本罪主体的思考180

三、记录人不应成为伪证罪的主体184

第三节 伪证罪的主观故意186

第四节 伪证罪认定的几个问题187

一、伪证罪的罪数问题187

二、有关教唆伪证行为的认定188

三、伪证罪的证据要求190

第五节 遏制伪证罪的几点思考191

一、证人宣誓制度的确立191

二、交叉询问规则的确立194

第九章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合理性研究196

第一节 有关本罪的规范性分析196

一、本罪的立法背景196

二、本罪的构成特征200

第二节 刑法第306条之合理性检讨207

一、立法技术缺陷207

二、立法价值偏颇210

三、执法后果堪忧213

第三节 相关的立法建议215

一、确立律师刑事责任的豁免权215

二、刑法第306条之取消与第307条规定之完善217

第十章 拒绝作证罪研究219

第一节 增设拒绝作证罪的必要性219

一、拒绝作证行为的普遍性219

二、拒证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21

三、刑事立法协调性的需要223

四、国外立法经验之借鉴224

第二节 拒绝作证罪的构成特征225

一、客体特征225

二、客观特征226

三、主体特征228

四、主观方面229

第三节 拒证行为犯罪化必要的制度性支撑229

一、确立证人权利保障制度229

二、确立强制证人作证制度232

参考文献234

后记2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