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范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崇阳,李茂青编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2939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软科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范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软科学概述1
一、软科学的基本概念1
(一)软科学的定义1
(二)软科学研究对象与任务3
(三)软科学的范围和内容4
(四)软科学的特点及其局限性5
(五)软科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8
二、软科学的学科体系结构与功能12
(一)软科学的四大类主体学科构成12
(二)软科学的体系结构13
(三)软科学的功能15
(四)结构、功能关系的复杂性16
(五)结构与功能的表现形式18
三、软科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19
(一)软科学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和科学价值19
(二)促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20
(三)推动决策机制转变,促进决策观念更新22
(四)在决策中发挥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库作用24
四、软科学的产生与发展28
(一)社会实践催生软科学28
(二)我国软科学发展进程29
(三)我国软科学发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32
第2章 软科学研究方法论34
一、软科学研究的原则34
(一)研究对象指标的选取原则34
(二)对研究对象实施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原则35
(三)结果可行性分析的原则36
二、软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构成37
(一)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37
(二)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38
(三)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62
三、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核心64
(一)人·机结合64
(二)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65
(三)综合集成方法在我国软科学研究中的运用65
四、软科学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66
(一)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66
(二)软科学研究方法改进的基本方向67
第3章 软科学研究的系统思考69
一、软科学研究的基元规律69
(一)基元规律69
(二)基元规律的表达式70
(三)软科学的基元规律73
(四)基元规律的演绎75
(五)基于复杂系统的基元规律集成76
二、系统思考的辩证关系78
(一)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的辩证统一78
(二)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79
(三)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80
(四)平衡与非平衡辩证关系82
(五)静态与动态的辩证统一82
(六)竞争与协同的辩证统一84
三、硬系统思考(功能主义范式)85
(一)思想方法85
(二)硬系统思考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89
(三)硬系统思考对软科学研究的启示89
四、软系统思考(诠释主义范式)91
(一)循环学习范式91
(二)软系统方法论评说93
(三)软系统方法论对软科学研究的启示93
五、后现代系统思考(多元主义范式)95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95
(二)后现代系统思考的几种方法95
(三)后现代系统思考的启示和来自各方面的评说97
第4章 软科学研究的自组织思考99
一、组织、他组织、自组织99
(一)组织99
(二)他组织100
(三)自组织101
(四)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辩证统一101
二、自组织判据102
(一)熵判据103
(二)序参量判据103
(三)系统动力学方程判据103
(四)自由能判据104
(五)信息判据104
三、自组织的基本形态104
(一)自创生104
(二)自生长105
(三)自同构105
(四)自适应106
(五)自复制106
(六)自催化106
(七)自反馈107
四、自组织的基本特征107
(一)开放性特征107
(二)涨落特征108
(三)非线性特征109
(四)反馈特征109
(五)不稳定性特征109
五、早期的自组织理论110
(一)生物学的自组织理论110
(二)经济社会领域的自组织理论110
(三)物理学自组织理论111
(四)控制论的自组织理论111
六、基于现代科学的自组织理论111
(一)耗散结构理论112
(二)协同学114
(三)超循环理论118
七、自组织的状态描述123
八、自组织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特性125
(一)自组织的基本研究方法125
(二)自组织方法论的特性126
第5章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思考129
一、复杂性与复杂系统语义129
(一)复杂性语义129
(二)复杂系统语义133
(三)复杂系统的特征与演化路径135
二、复杂性科学138
(一)复杂性科学兴起的背景138
(二)复杂性科学的特点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141
(三)复杂性科学思想方法的启示144
三、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147
(一)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思想、特性与机制148
(二)主体的适应和学习153
(三)复杂适应系统回声模型156
(四)复杂适应性系统建模软件平台158
(五)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应用与发展163
第6章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范式166
一、复杂性范式的意义166
(一)范式的意义166
(二)复杂性范式语义166
(三)从简单到复杂认识范式的更替167
二、复杂性范式的形成169
(一)简单性——经典科学的终极追求169
(二)复杂性范式的萌芽169
(三)复杂性范式雏形170
三、融贯论171
(一)超越还原论171
(二)超越整体论172
(三)融贯论173
四、综合集成方法175
(一)综合集成方法的意义175
(二)综合集成方法的特点、运用过程与基本步骤176
(三)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179
五、鲁棒性180
(一)鲁棒性的语义181
(二)鲁棒性与脆弱性、稳定性、演化的关系182
(三)鲁棒性的应用183
六、混沌边缘183
(一)混沌的意义和特征184
(二)混沌系统研究的方法188
(三)走向混沌边缘190
七、基于复杂性的思维方式转变193
(一)思维方式向辩证思维复归194
(二)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的转变195
(三)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转变196
(四)从简单到复杂超循环旋进197
(五)定性判断与定量描述结合198
(六)从力学自然观到人类生态系统观转变199
第7章 复杂性范式应用实例201
一、财政收支预测与控制201
(一)概述201
(二)内容及应用理论与方法202
(三)几点启示211
二、石狮市经济社会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超循环可持续发展212
(一)经济社会系统耗散结构213
(二)石狮耗散结构的成因214
(三)经济社会系统超循环可持续发展215
(四)政策建议219
三、闽宁合作动力机制与运行机制221
(一)课题研究背景221
(二)内容及应用理论与方法222
(三)闽宁合作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236
(四)政策建议237
四、弱发展地区可持续发展动态仿真研究238
(一)系统辨识239
(二)不可逆熵增与可持续发展240
(三)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241
(四)可持续发展动力学模型242
(五)几点启示244
参考文献246
后记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