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考对策 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考对策 地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3272676.jpg)
- 顾红年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25780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地理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考对策 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必考部分1
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1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
考点解析1
应试对策1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
2009年高考真题组3
知识精要解析3
一、经纬网的地理意义3
二、经线和纬线的主要区别3
三、山顶与盆(洼)地等高线地形图的不同特征3
四、山脊等高线与山谷等高线特征的区别4
五、比例尺大小的区别4
六、易混淆知识分析4
七、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4
解题方法与技巧4
一、经纬线和方向的判读4
二、比例尺5
三、距离求算5
四、坡度的判断5
五、画剖面图5
六、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6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6
模拟预测题组7
模拟预测题组一7
模拟预测题组二9
模拟预测题组三11
第二讲 宇宙中的地球14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4
考点解析14
应试对策14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4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4
2009年高考真题组17
知识精要解析17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7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7
三、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17
四、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18
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8
六、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18
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9
八、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0
九、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21
解题方法与技巧21
一、地球——生命的摇篮21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1
三、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利用21
四、昼夜更替的理解22
五、地方时与区时22
六、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22
七、光照图的类型22
八、识读和运用光照图的基本思路23
九、有关地理问题的计算24
十、与晨昏线有关的判读与计算25
十一、晨昏线的确定25
十二、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25
十三、昼夜长短的确定26
十四、太阳高度的确定26
十五、日出、日落时刻的确定26
十六、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的确定26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6
模拟预测题组27
模拟预测题组一27
模拟预测题组二28
模拟预测题组三30
第三讲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32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32
考点解析32
应试对策32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32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32
2009年高考真题组34
知识精要解析34
一、水循环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4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4
三、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35
四、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35
五、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35
六、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35
七、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35
八、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36
九、水循环36
十、洋流分布规律36
解题方法与技巧36
一、矿物、矿产、岩石等基本概念36
二、地质循环37
三、板块运动37
四、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37
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8
六、水循环38
七、海水运动40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41
模拟预测题组41
模拟预测题组一41
模拟预测题组二42
模拟预测题组三44
第四讲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46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46
考点解析46
应试对策46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46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46
2009年高考真题组48
知识精要解析49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49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49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9
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49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9
六、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49
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50
八、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50
九、锋面系统与天气50
十、全球性大气环流系统及对气候的影响50
解题方法与技巧50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50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51
三、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52
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52
五、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53
六、常见的天气系统53
七、气 候54
八、图解影响气候的因素57
九、重要知识点补充58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60
模拟预测题组61
模拟预测题组一61
模拟预测题组二63
模拟预测题组三64
第五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67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67
考点解析67
应试对策67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67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67
2009年高考真题组68
知识精要解析68
一、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68
二、生物循环是如何使大气、水、土壤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68
三、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哪两大新功能?69
四、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形成基础是什么?69
五、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差异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在地球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69
六、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形成基础是什么?地球上最典型的地区在哪里?如何分异?69
七、山地垂直地域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分异规律与哪些因素有关?69
八、总结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69
九、陆地自然带的特征和分布69
十、北半球自然带和气候联系图示70
十一、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70
十二、土壤70
解题方法与技巧70
一、如何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70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71
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71
四、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71
五、山地垂直地域分异71
六、关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71
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差异规律与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的有机结合72
八、土壤的形成72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72
模拟预测题组73
模拟预测题组一73
模拟预测题组二74
模拟预测题组三75
第六讲 自然被害78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78
考点解析78
应试对策78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78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78
2009年高考真题组79
知识精要解析80
一、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80
二、世界主要的自然灾害80
解题方法与技巧80
一、地质灾害80
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83
三、图解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及成因84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85
模拟预测题组85
模拟预测题组一85
模拟预测题组二87
模拟预测题组三89
第七讲 资源和能源91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91
考点解析91
应试对策91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91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91
2009年高考真题组93
知识精要解析93
一、某地区水资源总量93
二、我国水资源问题地区差异93
三、能源问题93
四、中国的能源战略问题94
解题方法与技巧94
一、世界主要能源的产、销和运输情况94
二、什么是世界能源问题?94
三、中国的能源问题94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94
模拟预测题组95
模拟预测题组一95
模拟预测题组二96
模拟预测题组三98
第八讲 人口与城市100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00
考点解析100
应试对策100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00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00
2009年高考真题组103
知识精要解析104
一、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104
二、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04
三、人口结构104
四、人口迁移104
五、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104
六、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04
七、城市化的基础知识104
八、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104
解题方法与技巧105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型和判断方法105
二、人口迁移的判断105
三、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05
四、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105
五、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105
六、人口问题105
七、城市区位分析106
八、城市化特点和问题106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107
模拟预测题组107
模拟预测题组一107
模拟预测题组二109
模拟预测题组三111
第九讲 区域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113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13
考点解析113
应试对策113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13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13
2009年高考真题组119
知识精要解析120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20
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20
三、农业区位分析的答题思路120
四、工业区位分析120
五、交通运输121
解题方法与技巧122
一、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办法122
二、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122
三、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解释122
四、判断工业区位选择的类型123
五、图示法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123
六、列表比较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差异124
七、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评价124
八、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评价124
九、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124
十、城市交通运输124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125
模拟预测题组126
模拟预测题组一126
模拟预测题组二128
模拟预测题组三129
第十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31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31
考点解析131
应试对策131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31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31
2009年高考真题组134
知识精要解析136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36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36
三、环境问题136
四、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36
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36
六、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36
解题方法与技巧136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36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38
三、可持续发展138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39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140
模拟预测题组140
模拟预测题组一140
模拟预测题组二142
模拟预测题组三144
第十一讲 区域可持续发展145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45
考点解析145
应试对策145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45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45
2009年高考真题组148
知识精要解析149
一、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三大障碍的形成原因149
二、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49
三、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150
四、南方低山丘陵发展农业的优势和问题151
五、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为例151
六、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152
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153
八、跨区域资源调配153
解题方法与技巧154
一、区域环境生态建设154
二、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资源的开发路154
三、农业区开发问题分析思路154
四、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思路154
五、水土流失的发生机制155
六、低湿地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治理有何不同155
七、“鱼塘—台田”模式与“基塘农业”模式的异同155
八、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因素和好处155
九、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情况对比155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155
模拟预测题组156
模拟预测题组一156
模拟预测题组二157
模拟预测题组三159
第十二讲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62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62
考点解析162
应试对策162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62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62
2009年高考真题组163
知识精要解析163
一、地理信息技术163
二、数字地球164
三、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164
解题方法与技巧165
遥感影象的判读165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165
模拟预测题组165
模拟预测题组一165
模拟预测题组二167
模拟预测题组三168
第十三讲 区域空间定位170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70
考点解析170
应试对策170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70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70
2009年高考真题组171
知识精要解析172
一、经纬网与地理事物172
二、线、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173
三、建立有序的地理分布概念174
解题方法与技巧174
一、掌握定位方法174
二、提高定位能力175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175
模拟预测题组176
模拟预测题组一176
模拟预测题组二177
模拟预测题组三178
第十四讲 区域地理181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81
考点解析181
应试对策181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81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81
2009年高考真题组185
知识精要解析186
一、世界海陆分布186
二、海底地形、陆地地形186
三、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186
四、重视世界区域地理特征比较,加强空间定位能力训练186
五、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186
解题方法与技巧191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191
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内容191
三、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区域案例选取思路191
四、区域地理分析时突出的几个方面191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192
模拟预测题组192
模拟预测题组一192
模拟预测题组二193
模拟预测题组三194
第十五讲 等值线的判读197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197
考点解析197
应试对策197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197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197
2009年高考真题组198
知识精要解析199
一、重要等值线图示199
二、气象要素类型的等值线199
三、等值线的特点199
解题方法与技巧200
一、等值线的一般判别方法200
二、等温线(等积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等日照时数线)200
三、等压线201
四、其他等值线的判断202
五、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202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02
模拟预测题组202
模拟预测题组一202
模拟预测题组二203
模拟预测题组三204
第十六讲 图表、图像的处理207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207
考点解析207
应试对策207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207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207
2009年高考真题组210
知识精要解析211
一、地理的图像特点211
二、地理的数量特点211
三、地理图表的功能特征211
四、各类地理图表分类解说211
解题方法与技巧212
一、坐标图的判读技巧212
二、结构图的判读技巧212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213
四、关联图的判读技巧213
五、模式图的判读技巧213
六、景观图和主题漫画判读技巧213
七、表格的分析技巧213
八、地理图表绘制213
九、地理原理读图技巧214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14
模拟预测题组214
模拟预测题组一214
模拟预测题组二216
模拟预测题组三217
第十七讲 地理解题技巧219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219
考点解析219
应试对策219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219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219
2009年高考真题组220
知识精要解析220
一、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220
二、高考综合题的解题技巧222
三、地理现象时空分布规律归类小结223
四、几类常见的答题思路224
五、地理特征描述224
六、地理答题步骤224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24
模拟预测题组224
模拟预测题组一224
模拟预测题组二226
模拟预测题组三227
第十八讲 地理热点229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229
考点解析229
应试对策229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229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229
2009年高考真题组231
知识精要解析232
一、世界热点问题232
二、世界热点地区和国家232
三、“热点”区域地理的思维能力培养准则233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36
模拟预测题组236
模拟预测题组一236
模拟预测题组二238
模拟预测题组三239
第十九讲 地理计算242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242
考点解析242
应试对策242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242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242
2009年高考真题组244
知识精要解析245
一、地理计算综合题的特点245
二、教材中的相关地理计算的主要内容245
解题方法与技巧246
一、各种地理计算之间的关系246
二、各种地理计算的基本原理246
三、地理计算综合题的复习备考策略246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47
模拟预测题组247
模拟预测题组一247
模拟预测题组二248
模拟预测题组三249
第二十讲 海洋地理251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251
考点解析251
应试对策251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251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251
2009年高考真题组253
知识精要解析253
一、海洋与地理环境253
二、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54
三、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254
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254
五、海水的运动254
六、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形成255
七、洋流分类及成因255
八、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255
九、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55
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255
十一、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256
解题方法与技巧256
一、洋流南、北半球判断256
二、确定季节257
三、洋流名称、流向的判定257
四、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257
五、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海水盐度的时空变化规律257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57
模拟预测题组258
模拟预测题组一258
模拟预测题组二259
模拟预测题组三261
第二十一讲 旅游地理263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263
考点解析263
应试对策263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263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263
2009年高考真题组265
知识精要解析266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66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67
三、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268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269
解题方法与技巧269
一、旅游景观的欣赏269
二、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270
三、生态旅游270
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270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70
模拟预测题组270
模拟预测题组一270
模拟预测题组二272
模拟预测题组三273
第二十二讲 城乡规划276
高考资讯精确导航276
考点解析276
应试对策276
最新三年高考真题组276
2007、2008年高考真题组276
2009年高考真题组277
知识精要解析278
一、城市的作用与形态278
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78
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结构和原因278
四、城市的合理规划278
解题方法与技巧279
一、城市的合理规划279
二、中国三大城市群279
必备知识自主梳理280
模拟预测题组280
模拟预测题组一280
模拟预测题组二282
模拟预测题组三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