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门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伤寒门径
  • 张喜奎,杨承祖,郝朝军主编;王旭丽,王宁,李玉英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288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10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7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伤寒门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

概说1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4

一、太阳病提纲4

二、太阳病分类5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10

四、辨传变及欲解时11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15

一、中风表虚证15

(一)桂枝汤证16

(二)桂枝汤禁例40

(三)兼证42

二、伤寒表实证49

(一)麻黄汤证49

(二)麻黄汤禁例66

(三)兼证70

三、表郁轻证81

第三节 太阳病兼变证88

一、变证治则88

二、辨虚证实证89

三、辨寒热真假91

四、辨汗下先后94

五、热证97

(一)栀子豉汤类97

(二)麻杏石甘汤证102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109

(四)葛根芩连汤证111

(五)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113

六、虚寒证114

(一)心阳虚证114

1.桂枝甘草汤证114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115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116

4.桂枝加桂汤证117

(二)阳虚兼水气证118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118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120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122

(三)脾虚证124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124

2.小建中汤证125

3.桂枝人参汤证126

(四)肾阳虚证127

1.干姜附子汤证127

2.茯苓四逆汤证128

3.真武汤证130

七、阴阳两虚证131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131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143

3.炙甘草汤证144

八、蓄水证146

九、蓄血证156

十、结胸证162

(一)结胸证辨163

(二)热实结胸163

1.大陷胸丸证163

2.大陷胸汤证165

3.小陷胸汤证172

(三)寒实结胸证173

十一、脏结证175

十二、痞证177

(一)痞证的成因177

(二)热痞178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78

2.附子泻心汤证180

(三)寒热错杂痞证182

1.半夏泻心汤证182

2.生姜泻心汤证184

3.甘草泻心汤证186

(四)下焦滑脱痞利俱甚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187

(五)水痞证(五苓散证)189

(六)痰气痞(旋复代赭汤证)189

十三、上热下寒证190

十四、火逆证191

十五、欲愈辨证197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200

一、十枣汤证200

二、瓜蒂散证202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05

概说205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209

一、阳明病提纲209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210

三、阳明病脉证213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216

一、阳明病经证216

(一)栀子豉汤证216

(二)白虎汤证218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227

(四)猪苓汤证231

二、阳明腑证238

(一)承气汤证238

1.调胃承气汤证238

2.小承气汤证241

3.大承气汤证245

(二)润导法266

(三)下法辨证268

(四)下法禁例275

第三节 阳明病兼变证278

一、发黄证278

二、血热证288

第四节 阳明病辨证293

一、辨中风与中寒293

二、辨虚证实证297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301

概说301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304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306

一、小柴胡汤证306

二、小柴胡汤禁例325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327

一、变证治则327

二、柴胡桂枝汤证327

三、大柴胡汤证334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342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344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345

七、传变及预后347

附:热入血室348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351

概说351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355

一、太阴病提纲355

二、太阴病欲愈候358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360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361

一、太阴病兼表证361

二、太阴腹痛证363

三、太阴病转愈与转属阳明的辨证366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70

概说370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375

一、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脉证375

二、少阴病治禁383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385

一、少阴寒化证385

(一)四逆汤证385

(二)通脉四逆汤证398

(三)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400

(四)真武汤证403

(五)附子汤证405

(六)吴茱萸汤证410

(七)桃花汤证411

(八)刺灸法413

(九)预后416

1.阳回自愈可治证416

2.阳亡不治证418

二、少阴热化证422

(一)黄连阿胶汤证422

(二)猪苓汤证423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425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425

二、少阴三急下证433

三、四逆散证435

四、热移膀胱证439

五、伤津动血证439

第四节 咽痛证441

一、猪肤汤证441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443

三、苦酒汤证444

四、半夏散及汤证447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448

概说448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455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456

一、乌梅丸证456

二、干姜芩连人参汤证469

三、麻黄升麻汤证471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474

第四节 辨厥481

一、厥证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特点481

二、热厥484

三、寒厥485

(一)阳虚寒盛致厥485

(二)血虚寒凝致厥488

(三)下焦冷结致厥493

(四)厥证灸法494

四、其它厥证495

(一)痰食厥495

(二)水饮厥495

五、厥证治禁496

第五节 辨下利498

第六节 辨呕哕503

一、辨呕503

二、辨哕507

第七节 辨预后509

一、寒证预后509

二、寒证死候辨510

三、寒利阳复太过辨514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516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526

第九章《伤寒论》理论阐释535

第一节 运用六经辨证治肾脏疾病经验535

一、对肾脏疾病病因的认识535

(一)外邪入侵535

(二)内在因素536

二、对肾脏疾病病理的认识539

(一)病变脏腑以肾、脾、肺、肝、胆为主,而波及诸多脏腑、组织539

(二)虚实并见是其基本机转540

(三)该类疾病的传变规律542

三、辨证方法544

(一)太阳病期544

(二)少阳病期545

(三)阳明病期546

(四)太阴病期547

(五)少阴病期548

(六)厥阴病期550

四、治法简介552

(一)基本治法552

(二)治法特色555

五、特殊体征用药规律557

(一)蛋白尿558

(二)血尿559

(三)脓尿560

(四)高血压561

(五)尿毒症562

(六)泌尿系结石562

(七)低蛋白血症563

(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563

(九)尿糖、血糖增高564

(十)血色素低564

(十一)IgA升高564

(十二)肾囊肿565

(十三)高脂血症566

六、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567

(一)急进性肾炎567

(二)易感冒问题567

(三)水肿不退、小便不利者568

(四)关于激素的应用及撤减问题568

(五)小儿用药问题569

(六)妇女月经、妊娠期用药570

(七)皮肤瘀斑570

第二节 试论《伤寒论》太阳病的杂病属性571

一、太阳病的标准及其传统认识简述571

二、来自临床的疑惑572

三、太阳病非尽外感、亦有杂病573

四、太阳杂病证治举隅576

(一)霍乱576

(二)蓄水证577

(三)结胸证577

(四)发黄证577

(五)宿食578

(六)阴阳两虚证578

第三节 试论《伤寒论》太阳中风的阳热属性579

一、太阳中风的诊断及其传统认识579

二、来自临床的困惑581

三、太阳中风阳热病性浅析582

四、《伤寒论》有关论述浅释584

五、太阳中风与伤寒、温病的关系586

第四节 论《伤寒论》之中介证588

一、太阳病中的中介证589

(一)中风、伤寒的中介证589

(二)表寒表热的中介证590

二、太阳阳明中介证592

(一)太阳表证与阳明经热的中介证592

(二)表邪内传肠腑之中介证593

(三)表邪内传阳明肠腑结实中介证595

(四)表邪发黄中介证596

三、太阳少阳中介证596

四、太阳太阴中介证597

五、太阳少阴中介证598

(一)桂枝加附子汤证598

(二)麻黄附子细辛汤证599

(三)麻黄附子甘草汤证599

六、太阳厥阴中介证600

七、少阳阳明中介证601

(一)大柴胡证602

(二)柴胡加芒硝证602

八、少阳太阴中介证603

九、少阳厥阴中介证604

十、阳明经、腑的中介证604

十一、阳明太阴中介证605

十二、阳明少阴中介证608

十三、阳明厥阴中介证609

十四、太阴少阴中介证610

第五节《伤寒论》厥证辨治观探析611

一、提纲张目论因机611

二、举约释博断病证614

三、扣证切机立治法615

四、当机立断施方术617

五、简明扼要示禁例618

六、全面体察辨预后619

第六节 张仲景脾阴虚辨治观初探621

一、病因病机622

二、主要证候622

三、辨证论治622

四、用药特点626

第七节 试论《伤寒论》之举变达常法628

一、举变达常的意义629

二、举变达常条文举略630

三、知变达常条文的参悟方法634

第八节 张仲景肝阳虚辨治观635

一、病因病机635

二、主要病证及症状635

三、辨证施治636

四、治疗原则639

五、用药特点639

第九节《伤寒杂病论》南阳方言释要641

一、脱气641

二、不沾641

三、少阳脉卑642

四、白粉642

五、清浆水643

六、?痛643

七、白饮644

八、索饼644

九、不胜645

十、苦645

十一、瞑645

十二、翕646

十三、结胸647

十四、胃中干647

十五、不来648

十六、脱649

第十节 浅谈《周易》六位概念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650

一、《周易》六位概念651

二、六经辨证体系的创立651

第十一节《伤寒论》原文6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