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西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上洋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3953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5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西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改革开放30年的恢宏历程1
一、改革开放的起步2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工作重点转移2
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4
3.扩大开放,区域突破5
4.对符合省情发展路子的初步探索6
二、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开展治理整顿8
1.策应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支持、跟进、接替9
2.深化改革的两大战役:农业开发总体战和工业结构调整提高攻坚战11
3.开展治理整顿的三年12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14
1.生产力布局:沿京九线和浙赣线展开14
2.工业农业两篇文章一起做16
3.一手抓抗洪抢险,一手抓经济发展19
四、在中部地区奋力崛起20
1.新起点,新定位,新气象21
2.崛起的两大战略支点:全面开放与全民创业23
3.科学发展,富民兴赣26
第二章思想解放与全省发展战略的演进31
一、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发展战略的初步提出32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江西32
2.“写好田园诗”和“画好山水画”的战略构想33
二、思想解放与“更大胆”发展的构思35
1.“全国翻两番,我们怎么办”的讨论35
2.“两个更大胆,一个略高于”发展方针及新的发展战略36
三、生产力标准讨论与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构想38
1.生产力标准的讨论与新的发展思路38
2.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构筑江西经济大厦的战略构想39
四、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全省思想大解放与“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40
1.鹰潭会见与全省思想大解放40
2.“立足农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43
五、思想解放与工业化、大开放主战略的确定44
1.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热潮44
2.“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50
3.“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52
4.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战略54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59
一、从探索闯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奠基60
1.艰难的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60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思61
3.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62
4.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努力63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市场主体的培育65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民走向市场65
2.国有企业改革探索与企业走向市场70
3.增量改革与民营经济的勃兴74
4.流通体制改革与流通主体的多元化7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80
1.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80
2.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83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88
四、地方法制与服务型政府建设91
1.地方法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92
2.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96
第四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的大步推进102
一、江西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103
1.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106
2.城市规模偏小、集聚功能较弱,缺乏辐射力强的大中城市107
3.城市结构趋同,城市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108
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108
1.江西加快工业化进程108
2.昌九工业走廊的建设113
3.六大支柱产业的确定117
三、工业园区的兴起122
1.集中力量办好工业园区123
2.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四个鲜明特点125
四、城市化的快速推进128
1.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城市建设128
2.以花园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塑造城市形象129
3.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运用市场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城市131
4.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高132
第五章 第三产业兴起与壮大138
一、江西第三产业发展成绩显著139
1.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作用不断增强139
2.第三产业投资结构不断完善139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140
4.第三产业的质量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140
5.第三产业成为社会新增就业的主渠道140
6.商贸流通和城乡服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140
7.交通、物流和仓储业等基础建设快速发展141
二、旅游业蓬勃发展141
1.旅游人数和收入持续增长,逐渐成为全省支柱产业141
2.旅游设施明显改善142
3.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142
4.旅游空间布局日趋完善143
5.省域大旅游圈逐渐形成144
三、现代物流业快速推进146
1.江西物流业稳步发展146
2.物流业总体布局日趋完善149
四、金融业发展步伐加快151
1.组织体系渐趋完备151
2.金融市场稳定发展,融资渠道和规模扩大152
五、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喜人153
1.房地产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53
2.房地产市场呈现供求两旺的发展格局154
3.商品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154
4.商品住房价格总体平稳154
5.二手房交易日趋活跃154
第六章“三农”事业的大发展157
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158
二、农业优势的新发展160
1.粮食主产区地位的强固160
2.从关于柑橘生产的通信到多种经营的发展164
三、“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170
1.“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思路与实践170
2.富有特色的林权制度改革172
四、农村税费改革174
1.比全国早一年免征农业税174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177
五、新型生产经营方式178
1.农业综合开发178
2.农业产业化经营179
3.“一村一品”180
4.绿色有机食品181
5.农民劳务产业182
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3
六、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184
1.农村水利建设多元化185
2.装备设施现代化186
3.科研推广体系日趋完善190
4.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191
5.农村扶贫开发193
6.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194
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8
1.在实践中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198
2.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展开201
第七章 生态优势的形成204
一、水土流失的窘境205
1.土地沙化严重,惊现“江南沙漠”205
2.“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206
3.江西人挥之不去的切肤之痛207
二、闻名世界的山江湖工程209
1.山江湖工程的酝酿209
2.山江湖工程基本战略的形成210
3.从“山光、水尽、田瘦、人穷”到“山青、水秀、粮丰、民富”211
4.山江湖工程有力的组织保障214
5.世界从山江湖看到希望,江西从山江湖走向世界214
三、为香港同胞保护好水源216
1.共饮一江水,难解东江缘216
2.立法保护,综合治理217
四、“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20
1.“生态立省”守护“绿水青山”221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金山银山”222
3.“三个不上”和“七个不准”系统生态工程223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24
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统一的新支点225
五、生态优势的形成和保障226
1.可持续发展“活的教科书”226
2.政策与制度保障227
第八章 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升231
一、从京九铁路到全省铁路网的形成232
1.发展序曲:初步构架起通往中部各省的通道网232
2.高歌猛进:构建和强化全省大交通路网233
3.部省合力,续写江西铁路辉煌237
二、高速公路筑起江西崛起的希望之路239
1.“八五”、“九五”在落后中追赶,在发展中加速240
2.“十五”迎来全新发展时期241
3.四年实现新起点上2000公里新跨越241
4.“十一五”宏伟蓝图构建“三纵四横”高速路网242
5.30年改革的创新之举——投融资创新243
三、县乡公路构筑“富民兴赣”之路244
1.改革开放初期,公路建设从普及转入提高阶段244
2.“九五”以来县乡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245
四、航空与水运完善全省立体交通网248
1.民用航空事业空前发展248
2.水路运输加快发展步伐250
五、能源设施建设的跃升252
1.“六五”、“七五”期间电力建设跨入了超高压、大机组、大电网建设的新时期253
2.“八五”、“九五”期间策应京九铁路经济带布局,形成火电沿京九线分布的新格局255
3.“十五”、“十一五”前期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大关258
4.煤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260
5.新能源建设方兴未艾260
六、通信建设的新貌262
1.探索中前进,行业发展能力逐步增强262
2.改革中奋起,行业发展经历巨大飞跃263
3.加速中崛起,行业发展获得全新跨越264
七、水利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265
1.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65
2.农村水利条件不断改善267
3.水土保持建设稳步推进268
第九章 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形成270
一、对外经济活动的恢复与发展271
1.对外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与发展271
2.“南门北港”的开放与建设275
二、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78
1.对外开放城市与开发区的设立278
2.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开展280
3.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83
三、大开放战略的实施与经济国际化的努力286
1.与沿海地区的横向经济联系不断加深286
2.“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的实施288
3.工业园区的兴起与大开放局面的形成292
第十章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96
一、科技事业走向繁荣297
1.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297
2.“星火”计划与科技兴农301
3.“火炬”计划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02
二、教育事业走向兴盛305
1.30年的发展概况305
2.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特点306
3.各类教育事业齐头并进309
三、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320
1.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321
2.“三个体系”建设成果丰硕322
3.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330
4.“民生”卫生工作取得实效332
5.坚持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333
6.高度重视卫生政风行风建设,医疗服务管理得到加强334
四、民生工程事事为民335
1.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335
2.民生工程让老百姓享受改革成果339
第十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绩342
一、理论学习教育高潮不断343
1.干部理论学习逐渐转入正规化轨道34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345
3.学习教育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349
4.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人心352
二、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355
1.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355
2.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359
3.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推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363
4.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364
三、文化建设多姿多彩368
1.精品创作日渐繁荣368
2.文化产业蓬勃兴起372
3.文化事业快速发展375
第十二章 三十年发展的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379
一、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380
1.经济规模和质量跨越式提升380
2.农业迎来黄金发展期382
3.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383
4.城镇旧貌换新颜384
5.基础设施建设发生巨大变化385
6.消费市场繁荣活跃386
7.对外开放成果丰硕387
8.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388
9.社会事业蓬勃兴旺390
10.生态优势彰显392
二、探索新路的可贵经验394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江西巨变的力量源泉394
2.创新体制、优化环境,是江西巨变的根本原因396
3.放眼世界、全面开放,是江西巨变的关键环节398
4.立足省情、敢闯新路,是江西巨变的决定因素400
5.围绕中心、紧抓发展,是江西巨变的必由之路403
三、发展水平的重大突破406
1.对人均生产总值的分析判断406
2.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判断408
3.对就业结构的分析判断409
4.对城乡结构的分析判断410
5.对生产结构的分析判断410
6.对外贸结构的分析判断411
7.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分析判断411
四、现存差距的分析判断413
1.经济发展速度慢于邻省413
2.经济实力差距较大413
3.产业结构不够合理414
4.体制改革相对滞后415
5.自主创新能力薄弱416
6.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416
7.城镇化水平不高417
8.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剧417
9.就业形势依然严峻418
第十三章 新形势下的新奋进420
一、深入解放思想,以崛起目标凝聚干部群众的力量421
1.在深化省情认识上进一步解放思想421
2.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进一步解放思想421
3.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解放思想422
4.在探索公有制多样化实现形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进一步解放思想423
5.在优化投资环境上进一步解放思想423
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424
1.抓重大项目建设是江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424
2.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424
3.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425
4.提高领导干部抓项目建设的能力426
三、加强“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427
1.毫不放松粮食生产427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429
3.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30
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步伐431
1.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431
2.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432
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433
4.加快城镇化进程433
五、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提供强劲动力435
1.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436
2.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436
3.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436
4.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437
5.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机制437
6.进一步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437
7.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437
8.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438
六、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438
1.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意义重大439
2.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目标定位440
3.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着力点440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取得重要进展442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43
1.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43
2.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443
3.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444
1978—2008年江西大事记447
江西改革开放30年10件大事和10件提名大事535
后记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