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理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管理学新论
  • 李福海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5371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管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管理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管理学基本理论3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3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活动3

一、管理的概念3

二、管理的类别4

三、管理活动的结构4

四、管理活动的属性6

五、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模式7

第二节 管理学与管理学的科学体系8

一、管理学的概念8

二、管理学的三个层次8

三、管理学的学科体系10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范式13

一、管理学的研究范式13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5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21

第一节 管理思想概述21

一、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脉络21

二、管理思想的内在结构21

三、研究管理思想史的方法22

第二节 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革23

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管理思想发展时期23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上的集权管理思想发展时期2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集权—分权管理思想发展时期24

四、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26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26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逻辑结构26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结构及逻辑体系29

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30

第四节 西方管理思想的历史演革38

一、工业化时代的特征39

二、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39

三、西方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40

四、研究西方管理学的方法论启示46

第五节 中西管理思想的交融与跨文化管理47

一、中西管理思想比较47

二、西学东渐与中西管理思想的交融48

三、我国企业要学会跨文化管理49

第三章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及规律52

第一节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52

一、同构原理52

二、系统原理52

三、整分合原理52

四、反馈原理53

五、封闭回路原理53

六、能级原理53

七、弹性原理53

八、动力原理53

第二节 管理学的基本规律53

一、管理学的普遍规律54

二、管理学的特殊规律56

第三节 管理学的难题57

一、管理的不确定性57

二、管理的二重性58

三、管理的复杂性58

第四章 管理行为、过程与效益59

第一节 管理行为59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59

二、管理行为的基本模式59

三、管理行为的特点62

第二节 管理过程62

一、管理过程的概念62

二、管理流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64

第三节 管理效率和效益65

一、管理效率65

二、管理效益68

下篇 现代管理理论75

第五章 人本管理理论75

第一节 人本管理的内涵和本质75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75

二、人本管理的本质78

三、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不同点80

第二节 人本管理工程、机制与方式80

一、人本管理工程80

二、人本管理机制82

三、人本管理方式的选择与运用83

第三节 人本管理的方法85

一、参与式管理85

二、激励管理88

三、柔性管理89

四、生涯管理93

第四节 人本管理的新发展98

一、人文管理98

二、能本管理99

第五节 摩托罗拉的人本管理实例107

一、成熟的雇聘制度107

二、完备的培训体系107

三、科学的工作安排108

四、公正的评估体系108

五、真正的人格尊重108

六、开放的沟通渠道109

七、平和的离职安排109

第六节 适合中国企业的人本管理模式109

一、三元经济结构下的三种管理模式109

二、中国企业的选择:科学—人本管理模式110

第六章 团队管理理论112

第一节 “团队”管理的缘起与含义112

一、传统的垂直管理的严重缺陷112

二、当代的市场竞争形势需要团队管理112

三、团队的含义113

四、工作群体与团队的差异114

第二节 团队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14

一、团队的基本特征114

二、团队的类型115

第三节 团队的构成要素和建设116

一、团队的构成要素116

二、团队建设的步骤116

三、团队的发展118

第四节 团队管理119

一、实施团队管理的原因119

二、维持团队有效运转的条件119

三、团队的领导类型120

四、团队管理的合理授权120

五、团队工作取得成功的因素120

第五节 团队效能(team effectiveness)121

一、团队效能的含义121

二、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122

三、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组织效能之间的关系125

四、团队效能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127

第六节 团队精神128

一、团队精神的含义128

二、团队精神的发挥128

第七节 企业实行团队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129

一、大公司更应该实施团队管理129

二、采用适合的领导模式129

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工作设计130

四、建立科学的人员招聘、甄选和配置程序130

五、正确评价团队的绩效130

六、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131

第七章 核心能力理论132

第一节 企业能力理论的兴起132

一、核心能力理论产生的背景132

二、核心能力理论的形成过程133

第二节 企业核心能力的含义与特点137

一、核心能力的含义137

二、核心能力的特点138

第三节 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140

一、研究和开发能力(R&D)140

二、不断创新的能力141

三、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141

四、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142

五、应变能力142

第四节 影响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142

一、企业决策者和企业成员的知识、能力、素质对核心能力的影响142

二、企业的经济实力(即物质条件和资金)对核心能力的影响143

三、企业的技术力量对核心能力的影响143

四、企业创新机制对核心能力的影响143

五、企业凝聚力对核心能力的影响144

第五节 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144

第六节 核心能力的培育145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145

二、加大对R&D的投入,增强企业R&D能力145

三、坚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选好跨越突破口146

四、促进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型向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型转变146

五、改善和提高企业决策者素质,造就新型企业家146

六、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培育146

第七节 核心能力的管理147

一、找出现有的核心能力147

二、制定获取核心能力的计划147

三、培养新的核心能力148

四、部署核心能力148

五、保护并保持核心能力的领先地位148

第八节 核心能力的竞争层次148

一、第一层,开发与获取构成核心能力的技能与技术之争149

二、第二层,整合核心能力之争149

三、第三层,核心产品份额之争149

第八章 学习型组织理论151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缘起151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151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点152

三、学习型组织产生的原因153

第二节 学习型企业的几种构建模型153

一、鲍尔·沃尔纳(Paul woolner)的五阶段模型153

二、约翰·瑞定(John Reeding)的“第四种”模型154

三、彼得·圣吉(Peter Senge)模型156

第三节 组织学习的智障及消除157

一、组织学习的智障157

二、组织学习障碍的消除159

第四节 中国企业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160

一、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160

二、日本和德国的做法162

三、在中国怎样创建学习型企业164

第九章 企业再造理论167

第一节 企业再造的含义与企业再造理论167

一、企业再造的概念167

二、美国学者韩默和钱辟的企业再造理论168

第二节 企业再造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76

一、世界各国企业所处的共同历史背景176

二、中国企业特殊的历史背景177

三、企业再造的外部原因178

四、企业再造的内部原因179

第三节 企业再造的条件和主体180

一、进行企业再造的条件181

二、企业再造的主体181

第四节 企业再造的内容182

一、企业产权关系与角色再造182

二、企业战略再造182

三、企业流程再造182

四、企业组织再造183

五、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再造183

六、企业营销活动再造183

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再造183

八、企业领导和决策体制再造184

九、企业文化再造184

十、企业环境再造184

第五节 企业再造的类型和方法184

一、企业再造的类型184

二、企业再造的方法185

第六节 企业再造的评估体系186

第十章 危机管理理论188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内涵、表现形态与类型188

一、危机管理的内涵188

二、企业危机的表现形态189

三、企业危机的类型189

第二节 企业危机发生的原因189

一、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失误189

二、企业价值链的老化190

三、企业组织结构的异化190

四、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异190

五、竞争对手的挑战190

六、不可抗力量的干扰190

第三节 企业危机的识别系统190

一、企业危机分析平台190

二、企业危机诊断平台191

第四节 企业危机的监测和预警系统192

一、决策制动机制192

二、危机监测和预警机制192

第五节 企业危机的处理系统197

一、危机处理的程序197

二、企业危机处理无能与危机处理者的素质要求198

第六节 企业危机处理实务和方法198

一、协调危机各方的关系198

二、建立起相互信任机制198

三、调整好心态199

四、扫除危机处理的障碍199

五、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199

六、注意危机处理的谈判方法200

第七节 企业危机管理实例200

附录 管理陷阱204

参考文献2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