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心理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验心理学 第3版
  • 张学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3381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72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694页
  • 主题词:实验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验心理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一、近代哲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2

二、1800—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4

三、科学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9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初期实验心理学的发展11

五、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13

六、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发展16

第二节 实验法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17

一、观察法17

二、访谈法18

三、问卷法18

四、测验法18

五、实验法18

六、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19

第三节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19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0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24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25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29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29

第四节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30

一、数据整理30

二、描述统计分析31

三、推论统计分析32

四、其他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35

第五节 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与基本要求35

一、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与基本要求36

二、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和注意的问题42

第二章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43

第一节 仪器和其他技术手段在心理学实验中的作用43

一、心理学实验技术手段发展43

二、仪器和其他技术手段在心理实验中的作用47

三、心理实验和其他心理实验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48

四、心理学实验室的基本布局50

第二节 心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52

一、感知觉类的实验仪器52

二、注意类的实验仪器59

三、学习与记忆类实验仪器61

四、动作与技能实验仪器62

五、情绪和生理心理实验仪器64

第三节 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常用的现代实验仪器65

一、视野计65

二、多导生理记录仪66

三、EEG/ERP脑电记录仪67

四、多功能睡眠监护系统69

五、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原理70

六、脑磁图71

七、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72

八、快速重复刺激系统74

第四节 心理学实验教学与研究中常用的软件系统74

一、E-Prime实验设计系统平台75

二、Millionseconds Software的Inquisite实验软件76

三、D-Master(DMDX)实验系统软件77

四、实验心理学开放实验设计系统78

五、实验心理学实验系统——扩展版本82

六、普通心理学实验系统83

七、其他心理学实验软件系统的应用84

实验2-1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85

第三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理86

第一节 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86

一、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87

二、被试的反应倾向与实验者效应91

第二节 如何公正地对待实验动物95

一、实验动物与科学研究95

二、心理学实验中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规范95

三、为什么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实验动物96

第三节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科学精神97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98

二、实验材料99

三、论文写作100

四、论文发表101

第四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102

第一节 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103

一、心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103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105

第二节 心理实验中各种变量及变量的控制106

一、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106

二、如何编制指导语107

三、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107

四、如何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控制109

第三节 额外变量的来源以及控制方法109

一、额外变量来源109

二、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11

实验4-1 彩色明度差别阈限的测定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114

第五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118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中的非实验与准实验设计118

一、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非实验设计119

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法124

第二节 真实验设计的功能和种类130

一、实验设计功能130

二、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131

第三节 实验设计的统计分析方法148

一、描述统计分析148

二、组间差异的检验149

三、单因素方差分析153

四、多因素方差分析159

五、多因素实验设计中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168

第四节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评价170

一、心理学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评价170

二、影响实验设计科学性与可靠性的因素171

第六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174

第一节 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174

一、感受阈限及其测量的理论基础175

二、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77

第二节 传统心理物理法与感受性的测量182

一、最小变化法182

二、平均差误法184

三、恒定刺激法186

四、传统心理物理方法的前提假设和三种常用方法的比较189

第三节 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变式与感受性的测量190

一、最小变化法的变式——刺激系列分组法190

二、恒定刺激法的变式190

第四节 传统心理物理量表191

一、心理物理量表的分类191

二、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常用方法192

第五节 传统心理物理实验中常见的误差及控制方法196

一、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196

二、练习误差和疲劳效应197

三、空间误差197

四、动作误差198

五、时间误差198

实验6-1 最小变化法测量彩色明度差别辨别阈限200

实验6-2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205

实验6-3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一莱耶错觉208

实验6-4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215

实验6-5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218

第七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SDT)实验222

第一节 信号检测论的产生与发展222

一、信号检测论的产生与发展222

二、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差异224

第二节 信号检测论基本原理224

一、信号检测论测量感受性的基本假设224

二、信号检测论中被试的判断原则——统计决策论225

三、最优决策与判断原则226

第三节 信号检测论与感觉性的测量226

一、信号检测论应用于感知觉测量的两个基本假设226

二、信号检测论的三个测量指标——反应倾向性、判断标准和感受性227

三、操作者操作特性曲线228

四、信号检测论测量感受性的影响因素229

第四节 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应用231

一、信号检测论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231

二、信号检测论的应用232

实验7-1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234

实验7-2 信号检测论——迫选法239

实验7-3 信号检测论——评价法242

第八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248

第一节 反应时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48

一、反应时测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49

二、反应时测量的仪器和方法251

三、反应时间研究方法的应用253

第二节 人类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实验范式254

一、反应时间与刺激—反应的加工过程254

二、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原则257

三、常用的反应时测量范式257

第三节 反应时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减数法反应时和相加因素法260

一、减数法反应时的理论基础与应用260

二、相加因素法的理论基础及应用264

三、开窗实验268

第四节 反应时实验应控制的因素269

一、刺激变量方面的因素269

二、机体变量的因素270

三、环境因素270

四、来自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270

五、反应过程中的心理不应期271

六、选择反应时间与刺激物的数量和差异程度有关271

七、速度—准确性权衡原则及反应倾向性的检验271

实验8-1 Donders的A、B、C反应时实验274

实验8-2 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281

实验8-3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288

第九章 听觉实验研究293

第一节 听觉加工的理论293

一、听觉的生理基础293

二、听觉刺激——声音的物理属性294

三、听觉加工的理论297

四、声波的传播特性299

第二节 听觉现象的实验研究300

一、听觉掩蔽300

二、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302

三、其他的听觉效应303

四、听觉方向定位304

第三节 听觉实验及实验条件的控制305

一、听觉刺激方面的因素305

二、听觉生理功能的因素307

三、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308

实验9-1 最小变化法测量听觉绝对阈限310

实验9-2 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过程314

实验9-3 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测量316

实验9-4 听觉等响度曲线319

第十章 视觉实验研究323

第一节 视觉的生理基础与视觉加工的理论323

一、视觉刺激与人类的视觉加工323

二、视觉加工的理论326

第二节 视觉现象及视觉实验研究327

一、视觉现象与视觉加工规律327

二、颜色视觉328

三、其他视觉现象330

第三节 视觉实验及实验条件的控制332

一、光源刺激方面的因素333

二、视觉生理功能的因素334

三、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336

实验10-1 距离与单、双眼对深度知觉的影响337

实验10-2 视觉明适应与暗适应过程的测定342

实验10-3 彩色视野范围的测定345

第十一章 注意与意识实验研究349

第一节 注意加工理论及注意的神经机制349

一、注意与信息加工349

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353

三、关于视觉选择注意的理论355

四、多目标注意追踪与FINST模型359

第二节 注意的神经机制的研究361

一、静态物体注意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361

二、运动物体注意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364

三、视觉选择注意的神经网络365

四、关于脑功能损伤和注意缺失的研究366

五、注意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370

第三节 注意现象及注意加工的影响因素372

一、注意的现象372

二、影响注意加工的因素378

第四节 注意的实验研究方法381

一、注意的实验研究常用的技术381

二、视觉注意研究常用的实验范式383

三、听觉注意研究常用的实验范式384

四、跨通道的注意研究范式385

第五节 意识活动与实验研究方法385

一、意识现象和意识活动385

二、常见的意识与无意识活动386

三、意识活动的研究方法387

实验11-1 选择注意加工优先效应394

实验11-2 注意的正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402

实验11-3 注意加工过程中的返回抑制的实验研究412

实验11-4 视觉注意选择性的空间位置效应的研究416

实验11-5 视觉和听觉注意瞬脱现象的实验研究420

实验11-6 多目标视觉注意追踪的研究427

第十二章 知觉现象与知觉组织实验433

第一节 知觉现象与知觉加工433

一、知觉组织与加工的规律434

二、知觉组织与主观轮廓435

三、颜色知觉与明度知觉现象436

四、知觉组织与错觉现象438

五、错觉的理论442

第二节 知觉恒常性及其测量方法443

一、知觉的恒常性443

二、知觉的恒常性测量445

第三节 知觉组织与复合刺激加工448

一、复合图形加工理论448

二、复合图形加工与注意的关系451

第四节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453

一、深度知觉及其产生的机制453

二、空间方位定向456

三、运动知觉457

实验12-1 Stroop效应、无觉察知觉和盲视实验460

实验12-2 视觉阈下刺激对广告效果无意识觉察的影响465

实验12-3 线索与刺激特征相容性对刺激识别的影响:行为与ERP研究472

实验12-4 Ponzo错觉实验484

实验12-5 知觉融合对多重物体追踪的影响492

第十三章 语言认知实验499

第一节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499

一、语音及其声学特点499

二、中文阅读中的字形和语音加工506

三、关于记忆错觉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509

第二节 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513

一、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513

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513

三、语音知觉的生理机制与语音知觉理论514

第三节 语言认知的研究方法515

一、认知与行为层面的研究方法515

二、神经科学研究方法517

实验13-1 双耳分听任务中语音相似性对汉字认知的影响518

实验13-2 汉字语音在汉字知觉中的作用526

实验13-3 句子类型对句子理解速度的影响531

第十四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535

第一节 学习与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535

一、学习与条件反射的习得535

二、认知学习理论与认知性学习实验539

三、学习迁移实验539

第二节 学习和记忆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540

一、记忆的一般过程540

二、三级记忆模型541

三、记忆与遗忘544

四、长时记忆中知识的表征544

第三节 学习与认知技能的发展545

一、认知技能发展的阶段546

二、认知技能的发展与认知自动化548

三、认知技能发展的评价维度551

四、认知技能发展与评价研究的意义552

第四节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552

一、内隐记忆552

二、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554

三、内隐学习及其研究方法557

第五节 学习、记忆以及认知技能的研究方法558

一、传统的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方法558

二、现代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方法560

三、关于认知技能及其发展的评价方法560

四、学习和记忆研究方法总结562

实验14-1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564

实验14-2 不同材料的短时记忆保持量的测定569

实验14-3 材料呈现形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572

实验14-4 广告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577

实验14-5 学习迁移的实验研究584

实验14-6 系列位置效应590

实验14-7 目标熟悉性和任务难度对前瞻性记忆的影响593

第十五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的实验研究600

第一节 情绪的神经机制600

一、情绪的神经机制600

二、情绪的主要理论603

第二节 情绪的发展与进化605

一、情绪的发展与进化605

二、情绪语言的多样性609

三、情绪与适应610

四、情绪发展与进化的结论611

第三节 情绪的测量指标612

一、行为方面的指标612

二、生理反应的指标612

三、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613

四、神经生物化学指标和内分泌指标614

五、情绪的脑功能区激活和定位指标614

第四节 情绪指标的测量方法615

一、情绪活动的行为和生理指标的测量615

二、面部表情系统的指标测量615

三、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616

第五节 动机与归因研究617

一、动机定向与学业成就的关系618

二、成就归因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620

三、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622

四、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学业成就的影响623

五、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625

六、奖赏结构与结果效价对儿童归因风格影响的研究628

实验15-1 面孔识别特异性的实验研究633

实验15-2 不同阈下情绪材料对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影响638

第十六章 如何独立选题、设计与实施实验646

第一节 实验设计选题的要求646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646

二、研究问题的选择647

三、实验方法647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648

五、按照严格的研究论文的形式撰写研究报告649

六、主要参考文献649

七、需要标注的内容649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举例649

一、利用已有的软硬件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设计649

二、研究者独立设计实验研究的软件649

第三节 实验设计选题的领域与具体的选题652

一、关于实验设计的选题领域652

二、参考实验设计选题654

附录:主题索引6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