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物权 修订1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法物权 修订14版
  • 郑玉波著;黄宗乐修订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957143922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法物权 修订1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物权法之意义1

第一、实质上之意义1

第二、形式上之意义1

第二章 物权法之性质5

第一、物权法为私法5

第二、物权法为财产法5

第三、物权法为强行法7

第三章 我国物权法之特色9

第一、符合最新法律思潮9

第二、尊重固有民族习惯9

本论11

第一章 物权总论11

第一节 物权之概念11

第一、物权之社会作用11

第二、物权之本质13

第二节 物权之种类18

第一、物权法定主义18

第二、物权之分类21

第三节 物权之效力25

第一、物权之优先效力27

第二、物上请求权29

第四节 物权之变动31

第一款 总说31

第一、物权变动之意义31

第二、物权变动之原则32

第三、物权变动之原因38

第二款 物权行为40

第一、物权行为之立法主义40

第二、物权行为之独立性与无因性41

第三款 物权变动之征象43

第一、不动产物权变动之征象44

第二、动产物权变动之征象47

第四款 混同52

第五款 抛弃55

第二章 所有权57

第一节 总说57

第一、所有权之社会作用57

第二、所有权之根据60

第三、所有权之意义62

第四、所有权之权能65

第五、所有权之保护70

第六、所有权之时效75

第七、所有权之分类87

第二节 不动产所有权88

第一款 不动产所有权之范围88

第一、土地所有权之范围88

第二、建筑物所有权之范围90

第二款 相邻关系91

第一、营建施设关系94

第二、排水用水关系98

第三、通行侵入关系102

第四、枝根果实关系107

第五、越界建筑关系108

第三节 动产所有权112

第一款 动产所有权之范围112

第二款 动产所有权之取得113

第一、善意受让114

第二、无主物之先占116

第三、遗失物之十得119

第四、埋藏物之发见123

第五、添附125

第四节 共有134

第一款 总说134

第一、共有之意义及形态134

第二、我民法上之共有138

第二款 分别共有139

第一、分别共有及其应有部分之意义139

第二、分别共有之内部关系141

第三、分别共有之外部关系145

第四、分别共有物之分割146

第三款 公同共有155

第一、公同共有之意义155

第二、公同共有之内部外部关系156

第三、公同共有之消灭157

第四款 准共有158

第三章 典权159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159

第一、用益物权之意义159

第二、用益物权之社会作用160

第三、用益物权之种类161

第二节 典权总说162

第一、典权之沿革162

第二、典权之社会作用164

第三、典权之性质165

第四、典权之意义169

第三节 典权之发生171

第四节 典权之期限172

第五节 典权之效力173

第一款 典权对于典权人之效力173

第一、典权人之权利173

第二、典权人之义务177

第二款 典权对于出典人之效力179

第一、出典人之权利179

第二、出典人之义务180

第六节 典权之消灭180

第一、回赎181

第二、找贴185

第四章 地上权187

第一节 总说187

第一、地上权之沿革及其社会作用187

第二、地上权之意义188

第二节 地上权之发生190

第三节 地上权之存续191

第四节 地上权之效力193

第一、地上权人之权利193

第二、地上权人之义务195

第五节 地上权之消灭197

第一、存续期间之届满197

第二、地上权之抛弃198

第三、地上权之撤销199

第四、约定消灭事由之发生200

第五、第三人取得时效200

第六、公用征收200

第五章 永佃权203

第一节 总说203

第一、永佃权之沿革及其社会作用203

第二、永佃权之意义204

第二节 永佃权之发生206

第三节 永佃权之效力206

第一、永佃权人之权利206

第二、永佃权人之义务207

第四节 永佃权之消灭208

第六章 地役权211

第一节 总说211

第一、地役权之沿革211

第二、地役权之社会作用213

第三、地役权之意义214

第四、地役权之特性217

第五、地役权之分类218

第二节 地役权之发生220

第三节 地役权之效力221

第一款 地役权及于地役权人之效力221

第一、地役权人之权利221

第二、地役权人之义务222

第二款 地役权及于供役地人之效力223

第一、供役地人之权利223

第二、供役地人之义务223

第四节 地役权之消灭224

第一、土地灭失224

第二、法院宣告224

第三、抛弃224

第四、约定消灭事由之发生225

第七章 抵押权227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227

第一、担保物权之意义227

第二、担保物权之社会作用228

第三、担保物权之分类230

第二节 抵押权总说235

第一、抵押权之沿革235

第二、抵押权之社会作用243

第三、抵押权之意义246

第四、抵押权之分类248

第五、抵押权之特性249

第三节 抵押权之发生253

第四节 抵押权之效力256

第一款 抵押权效力之范围256

第一、抵押权所担保债权之范围256

第二、抵押权标的物之范围258

第二款 抵押权对于抵押人之效力265

第三款 抵押权对于抵押权人之效力268

第一项 抵押权之保全268

第二项 抵押权之处分271

第一、抵押权之处分271

第二、抵押权次序之处分272

第三项 抵押权之实行276

第一、拍卖280

第二、拍卖以外之方法290

第五节 抵押权之消灭292

第六节 特殊抵押权294

第一款 法定抵押294

第二款 权利抵押297

第三款 动产抵押300

第四款 财团抵押306

第五款 共同抵押309

第六款 所有人抵押312

第七款 最高额抵押317

第八款 证券抵押321

第八章 质权325

第一节 总说325

第一、质权之沿革325

第二、质权之社会作用328

第三、质权之分类329

第二节 动产质权331

第一款 动产质权之意义331

第二款 动产质权之发生334

第三款 动产质权之效力338

第一项 动产质权效力之范围338

第一、动产质权所担保债权之范围338

第二、动产质权标的物之范围340

第二项 动产质权对于出质人之效力341

第三项 动产质权对于质权人之效力341

第一、质权人之权利341

第二、质权人之义务351

第四款 动产质权之消灭352

第三节 权利质权353

第一款 权利质权之意义353

第二款 权利质权之发生356

第三款 权利质权之效力363

第一项 权利质权效力之范围363

第一、权利质权所担保债权之范围363

第二、权利质权标的物之范围364

第二项 权利质权对于出质人之效力365

第三项 权利质权对于质权人之效力365

第一、质权人之权利365

第二、质权人之义务370

第四项 权利质权对于第三债务人之效力370

第四款 权利质权之消灭371

第九章 留置权373

第一节 总说373

第一、留置权之沿革373

第二、留置权之社会作用375

第三、留置权之意义375

第四、留置权与其类似权利之区别377

第二节 留置权之发生379

第一、留置权成立之积极要件379

第二、留置权成立之消极要件383

第三节 留置权之效力385

第一款 留置权效力之范围385

第一、留置权所担保债权之范围385

第二、留置权标的物之范围385

第二款 留置权及于留置物所有人之效力386

第三款 留置权及于留置权人之效力387

第一、留置权人之权利387

第二、留置权人之义务390

第四节 留置权之消灭391

第五节 特殊留置权394

第十章 占有401

第一节 总说401

第一、占有之社会作用401

第二、占有之意义405

第三、占有之分类407

第四、占有之转变412

第二节 占有之发生413

第一款 直接占有之取得413

第一项 直接占有之原始取得413

第二项 直接占有之继受取得414

第一、继受取得之原因414

第二、继受取得之效力416

第二款 间接占有之取得417

第一项 间接占有之创设取得417

第二项 间接占有之继受取得418

第三节 占有之效力418

第一款 权利之推定418

第二款 权利之取得(善意受让)420

第一、总说420

第二、善意受让之要件421

第三、善意受让之效力426

第四、善意受让之例外427

第五、善意受让例外之例外430

第三款 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之关系433

第一、总说433

第二、善意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之关系434

第三、恶意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之关系437

第四款 占有之保护441

第一、占有人之自力救济权441

第二、占有人之物上请求权443

第四节 占有之消灭447

第五节 准占有448

第一、准占有之意义448

第二、准占有之效力449

附录一:从法律观点看货币的所有权451

附录二:本书参考书目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