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自杀行为与干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生自杀行为与干预研究
  • 李艳兰著 著
  •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生自杀行为与干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认识自杀1

二、自杀的危害3

(一)大学生自杀对亲友造成情感伤害4

(二)大学生自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6

(三)大学生自杀给高校与社会带来恶劣影响8

(四)大学生自杀给其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隐患8

三、自杀的理论9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9

(二)社会学习理论10

(三)应激—易感模型理论10

(四)逃离自我理论11

(五)杀死自我理论12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12

(一)资料来源13

(二)统计学方法13

(三)自杀对象基本特征14

(四)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14

第二章 大学生自杀的类型16

一、根据自杀的结果分类16

(一)自杀死亡16

(二)自杀未遂24

(三)自杀意念29

二、根据自杀发展的过程分类37

(一)情绪型自杀37

(二)理智型自杀38

三、根据自杀的动机分类38

(一)心理解脱型自杀38

(二)寻求关注型自杀39

(三)抗争惩罚型自杀39

(四)要挟型自杀40

第三章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基本特征42

一、大学生自杀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2

(一)自杀与性别42

(二)自杀与年级47

(三)自杀与专业49

(四)自杀与学校类别52

二、大学生自杀的时间特征55

(一)自杀与月份、季节55

(二)自杀与星期61

(三)自杀与具体时间65

三、大学生自杀的方式与地点特征69

(一)自杀方式特征69

(二)自杀地点特征75

第四章 大学生自杀诱因82

一、大学生自杀诱因概述82

(一)自杀诱因总体特征82

(二)自杀诱因与性别84

(三)自杀诱因与年级85

(四)自杀诱因与专业86

(五)杀诱因与学校类型87

(六)自杀诱因与时间88

(七)自杀诱因与方式90

(八)自杀诱因与地点91

二、与自杀密切相关的种种诱因92

(一)情感挫折与自杀92

(二)学业不良与自杀96

(三)精神疾病与自杀101

(四)适应不良与自杀110

(五)就业压力与自杀116

(六)人际困扰与自杀121

(七)家庭因素与自杀126

(八)网络成瘾与自杀133

第五章 大学生自杀过程与征兆137

一、大学生自杀的过程137

(一)自杀意念形成阶段137

(二)自杀意念强化阶段138

(三)自杀行为选择阶段138

(四)自杀行为实施阶段139

二、大学生自杀征兆总体特征139

三、与自杀密切相关的种种征兆142

(一)言语征兆与自杀142

(二)行为征兆与自杀149

(三)情绪征兆与自杀152

(四)躯体征兆与自杀156

第六章 大学生自杀的人格基础159

一、人格及人格特质理论159

(一)人格、人格障碍、人格缺陷159

(二)人格特质理论160

二、不良人格形成原因163

(一)生物学因素163

(二)家庭因素164

(三)学教教育因素165

(四)社会环境因素166

(五)心理因素166

三、不良人格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167

(一)不良人格造成认知偏差167

(二)不良人格带来情绪障碍168

(三)不良人格影响身心健康170

(四)不良人格导致不良行为172

四、与自杀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176

(一)抑郁、自卑、敏感多疑176

(二)非理性信念179

(三)空虚、悲观182

(四)冲动184

(五)完美主义188

(六)内向、孤僻、退缩190

第七章 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194

一、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概述194

(一)自杀危机干预的基本内涵194

(二)危机干预的发展历程196

(三)自杀干预机制构建的基本依据198

(四)危机干预的模式和方法200

二、对有自杀企图学生的干预203

(一)发现有自杀企图的人203

(二)获取相关信息206

(三)对自杀危险的评估215

(四)对有自杀企图者具体干预措施216

三、对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干预221

(一)控制好现场222

(二)做好现场防护措施222

(三)选择好危机干预者222

(四)实施危机干预工作223

四、自杀后的危机干预228

(一)对自杀未遂者的干预228

(二)对其他相关人员的干预231

五、走出对自杀认识的误区239

(一)声称“我想死”的人往往不会自杀239

(二)与有自杀意念的人谈论自杀将会增加他们自杀的风险240

(三)自杀者都患有精神疾病240

(四)想自杀的人最终还是会选择一种方式结束生命,自杀无法预防240

(五)自杀危机过后就不会再自杀241

(六)自杀具有遗传倾向,会世代承袭241

(七)出现自杀事件要封锁消息,否则对学校影响不好241

(八)应该尊重人们选择生或死的权力242

参考文献243

后记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