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温与体温调节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体温与体温调节生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0032298.jpg)
- 杨永录主编;胡晓松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8470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体温调节-生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体温与体温调节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体温1
第一节 环境温度的一般效应与温标1
一、温度的概念与环境温度1
二、环境温度的一般效应2
三、温标4
第二节 体温及其生理波动范围5
一、机体热量5
二、体温的概念6
三、机体深部(体核)温度6
四、机体表层温度8
五、体温的测量10
六、体温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波动12
第三节 体温昼夜节律21
一、体温昼夜节律的特点与种系之间的差异21
二、影响体温昼夜节律的主要因素22
三、体温昼夜节律形成的机制24
第2章 机体产热与散热27
第一节 机体产热及其机制27
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27
二、体热的储存28
三、机体热量的计算28
四、功率29
五、产热形式及其机制30
六、棕色脂肪组织与非战栗产热35
第二节 散热及其机制41
一、机体内热量到达皮肤的途径42
二、散热的方式及其机制44
三、人体散热稳定度与影响因素54
第三节 汗腺与机体蒸发散热56
一、汗腺的组织结构与特点56
二、汗腺分泌与机体散热59
三、汗腺分泌的调节66
四、出汗异常67
第3章 体温调节73
第一节 温度感受器与温度觉75
一、温度感受器75
二、温度觉78
第二节 皮肤温觉转导与传入81
一、感觉神经末梢和皮肤表皮细胞81
二、表皮细胞在温度感觉中的作用83
三、热转导85
四、冷转导88
第三节 体温调节的神经通路90
一、热感觉的神经通路94
二、冷感觉的神经通路94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作用95
一、脊髓95
二、中脑96
三、臂旁外侧核96
四、下丘脑97
五、大脑皮质99
六、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100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温敏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104
一、温敏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105
二、中枢不同部位温敏神经元的生理功能107
三、POA温敏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与温度敏感性113
四、POA温敏神经元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116
五、AVP和PGE对POA温敏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120
第六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122
一、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方式与生理意义123
二、影响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因素127
三、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机制128
第七节 神经肽与其他神经递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133
一、精氨酸加压素133
二、α2-MSH在体温调节和解热中的作用138
三、神经降压素141
四、铃蟾肽143
五、多巴胺145
第4章 胎儿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150
第一节 胎儿体温与体温调节150
一、胎儿与母体的体温差及影响因素150
二、胎儿产热与控制产热的因素153
三、胎儿散热与影响散热的因素155
第二节 新生儿体温与体温调节158
一、新生儿体温的正常值及其波动范围158
二、新生儿体温的测定159
三、新生儿产热与散热160
第5章 老年人体温调节与老年性低温症163
第一节 衰老的概况164
一、有关衰老的概念164
二、人体衰老的特征和表现166
三、衰老的机制169
第二节 老年人体温调节175
一、老年人皮肤温度敏感性的变化176
二、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对体温调节的影响177
三、衰老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影响179
四、衰老对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影响182
五、寒冷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降低与衰老速率的变化184
第三节 老年性低温症186
一、老年性低温症的流行病学186
二、老年性低温症的病因187
三、老年性低温症的临床表现189
四、老年性低温症的诊断190
五、老年性低温症的检查190
六、老年性低温症的治疗191
七、老年性低温症的对策192
八、老年性低温症的自救方法193
九、老年性低温症的预后与预防193
第四节 低温与阿尔茨海默病195
一、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概况195
二、低温是引起和促进AD发病的危险因素198
三、低温促进AD发病的机制199
第6章 低温205
第一节 低温的分类与生存环境的温度范围205
一、低温的分类与特点205
二、恒温动物生存环境温度的范围206
第二节 低温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207
一、偶发性低温207
二、创伤性低温208
三、化学毒剂引起的低温209
第三节 调节性低温与非调节性低温210
一、调节性低温与非调节性低温的特点210
二、调节性低温与非调节性低温的比较210
三、调节性低温的研究方法211
四、调节性低温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意义211
五、调节性低温机制的研究217
第四节 低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218
一、低温对组织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218
二、低温对主要脏器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220
第五节 低温的细胞与分子机制223
一、低温与酶活性的变化223
二、低温与细胞因子的变化223
三、低温与离子通道224
第7章 应激与应激性体温过高229
第一节 应激229
一、应激的全身性反应和细胞反应229
二、应激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233
第二节 应激性体温过高235
一、应激性体温过高的概念235
二、发热与体温过高的区别235
第三节 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实验动物模型236
一、群居小鼠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实验模型236
二、单笼小鼠应激引起体温过高的实验模型237
三、用无线遥测技术记录应激体温过高反应237
四、开放环境实验箱237
第四节 参与应激性体温过高的介质与细胞因子239
一、前列腺素E2239
二、白介素-1240
三、白介素-6240
四、肿瘤坏死因子241
五、糖皮质激素241
六、精氨酸加压素241
七、5-羟色胺242
八、多巴胺243
九、去甲肾上腺素243
十、外周胆碱能神经243
十一、交感神经系统244
十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245
第五节 应激性体温过高的机制及其争议246
一、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可能机制246
二、情感变化对POA温敏神经元活动的影响247
三、预知性焦虑引起的体温升高248
四、应激性体温过高机制的争议248
五、人心理应激性体温升高的可能机制250
第8章 热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医学防护252
第一节 热环境中机体的热交换与体温调节252
一、我国热环境气候的特点252
二、热环境中机体热交换与体温调节254
三、热环境中人体生理应激反应255
第二节 热习服262
一、热适应与热习服的概念262
二、热习服形成的过程262
三、热习服形成的机制263
四、热习服的生理学特征264
五、热习服形成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64
第三节 中暑265
一、中暑的诱因266
二、中暑的分类267
三、中暑发生的病理生理学268
四、中暑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270
五、中暑对机体功能的影响272
六、中暑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276
第四节 热致疾病与卫生防护278
一、热环境作业卫生防护278
二、常见热致疾病的防护281
第9章 化学毒性物质对体温调节的影响285
第一节 化学毒性物质引起调节性低温及其机制285
一、抗胆碱酯酶药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285
二、醇类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291
三、空气中有害物质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293
四、金属类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295
五、化学毒性物质对围生期体温的影响298
六、化学毒性物质引起体温的变化与耐受性300
第二节 化学毒性物质引起体温过高及其机制302
一、啮齿动物实验模型在发热与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02
二、抗胆碱酯酶类杀虫药与体温升高302
三、其他毒剂引起的体温过高与发热307
第三节 温度对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313
一、温度与化学毒性物质毒性的关系313
二、环境温度与体温对动物体内毒性物质毒性的影响316
三、温度对毒性物质毒性影响的机制320
四、习服与化学毒性物质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