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检察 第2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检察 第21卷
  • 张智辉主编;王守安,向泽选,谢鹏程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662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检察机关-工作-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检察 第2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法律监督逻辑要务1

一、法律监督逻辑概述2

(一)法律监督逻辑的概念2

(二)法律监督逻辑的研究对象3

(三)法律监督逻辑的特征3

二、职务犯罪侦查逻辑要务5

(一)职务犯罪侦查逻辑的概念5

(二)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逻辑运用6

(三)职务犯罪侦查假说8

三、刑事诉讼监督逻辑要务14

(一)刑事诉讼监督逻辑的概念14

(二)立案监督工作中的逻辑14

(三)侦查监督工作中的逻辑18

(四)公诉工作中的逻辑21

四、民事行政诉讼监督逻辑要务29

(一)民事行政诉讼监督逻辑的概念29

(二)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中的逻辑29

五、刑罚执行监督逻辑要务37

(一)刑罚执行监督逻辑的概念37

(二)刑罚执行监督中的逻辑37

(三)监管活动监督中的逻辑42

诉讼监督的范围和方式45

一、诉讼监督的范围与方式概述45

(一)诉讼监督的概念45

(二)诉讼监督的运行特征46

(三)诉讼监督范围概述56

(四)诉讼监督方式概述58

(五)刑事诉讼监督的特点与现状63

二、侦查监督的范围与方式65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66

(二)侦查监督的范围67

(三)侦查监督的方式71

(四)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中的方式问题78

三、刑事审判监督的范围与方式研究78

(一)刑事审判监督的内涵及其特征78

(二)刑事审判监督的现状分析80

(三)刑事审判监督的发展82

四、刑罚执行监督的范围与方式85

(一)刑罚执行监督范围与方式的现状86

(二)刑罚执行监督范围与方式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90

(三)刑罚执行监督范围与方式的完善与适度拓展95

(四)与刑罚执行监督相关联的监督工作100

五、民事诉讼监督的范围和方式103

(一)关于监督范围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建议103

(二)监督方式的不足与完善106

(三)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路径107

六、行政诉讼监督的范围和方式108

(一)行政诉讼监督的特殊性109

(二)行政诉讼监督的范围113

(三)行政诉讼监督的方式116

检察权配置问题研究——以检察权的法律定位和能动性为视角121

一、检察权的法律定位是检察职权配置的前提122

(一)我国检察权的法律定位及含义122

(二)检察职权的配置取决于检察权的法律定位125

二、能动性是检察权的应然属性129

(一)检察权能动性的提出129

(二)检察权能动性的理论依据137

(三)检察权能动性的实践依据139

三、检察权能动性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44

(一)检察权配置在能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144

(二)影响检察权能动性配置问题的原因151

四、优化检察权的能动配置162

(一)优化检察权能动配置的原则162

(二)优化检察权能动配置的建议168

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179

一、民刑交叉案件的界定及表现形式180

(一)民刑交叉的界定180

(二)民刑交叉案件的表现形式180

二、民刑交叉现象的产生原因187

(一)民刑交叉现象产生的实体原因187

(二)民刑交叉现象产生的程序原因195

(三)民刑交叉现象产生的观念原因198

三、民刑交叉案件的管辖冲突及处理201

(一)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反思204

(二)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应遵循的原则206

(三)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的思路207

渎职罪的证据标准213

一、渎职罪的证据质量标准214

(一)证据的客观性214

(二)证据的相关性217

(三)证据的合法性218

二、渎职罪的证据数量标准222

(一)渎职罪的证据种类标准222

(二)渎职罪的证据数量标准225

三、证据质量标准与证据数量标准的关系243

电子证据检验鉴定的研究——基于检察院实证研究的视角245

引言245

一、研究回顾246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48

(一)数据来源248

(二)研究方法249

三、研究结果250

(一)检察实践中电子证据检验鉴定技术特征250

(二)检察实践中电子证据检验鉴定的局限性258

(三)检察实践中电子证据提取和检验应注意的问题265

(四)检察实践中电子证据检验鉴定中的重点工作266

四、结论与建议270

(一)补充和增强网络取证技术手段270

(二)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架构实现电子证据的远程鉴定分析270

(三)提高最新的密码破解技术271

(四)建立和完善技术部门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协作机制271

(五)加强人才培养整合资源,联合开展电子证据鉴定工作271

公诉与非法证据排除273

绪论273

一、公诉环节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76

(一)我国检察机关作为非法证据排除主体的合理性276

(二)公诉环节排除非法证据的必要性278

(三)公诉环节排除非法证据的可行性280

二、公诉环节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的方法与途径283

(一)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的基本工作方法284

(二)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的动态路径287

三、公诉环节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工作机制296

(一)非法证据审查发现机制297

(二)非法证据调查证明机制301

(三)排除非法证据控辩意见交流机制304

(四)非法证据听证机制310

(五)非法证据认定排除机制314

(六)瑕疵证据转化机制317

(七)非法证据排除异议沟通机制320

监管场所人权保障与检察监督——刑罚执行监督过程中的问题与完善路径321

一、刑罚执行监督的主体与机构设置剖析322

(一)刑罚执行主体分散与监督主体的相对集中322

(二)刑罚执行监督主体的机构设置323

二、刑罚执行监督对象的问题与解决路径325

(一)刑罚交付执行的问题与解决路径325

(二)刑罚执行的问题与解决路径326

(三)刑罚执行变更的问题与解决路径328

三、刑罚执行监督方式滞后化与单一化的弥补330

(一)事后监督方式的问题与完善330

(二)纠正违法方式的问题与完善330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研究333

一、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概述333

(一)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含义与特征333

(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的内涵335

(三)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必要性分析336

二、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历史演进与中外比较338

(一)清末、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监外执行法律监督338

(二)新中国成立至社区矫正试点前的监外执行监督338

(三)域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制度及中外比较339

三、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现状与问题分析344

(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运行概况344

(二)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现行体系346

(三)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问题分析350

四、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353

(一)完善发现违法机制353

(二)完善纠正违法机制356

(三)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保障机制358

(四)建立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责任追究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360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研究361

一、引论361

(一)预防腐败政策的出台362

(二)检察机关的政策反应363

(三)“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的界定366

(四)研究的目的和规划367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368

(一)预防职务犯罪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形式368

(二)各项预防业务的开展状况370

(三)经费供给和人员配备371

三、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374

(一)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职能定位374

(二)预防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制度环境377

(三)经费保障制度和人员录用制度379

(四)惩治腐败的力度380

四、解决问题的方案381

(一)确定预防工作的核心业务382

(二)设计犯罪分析与预防调查的工作流程385

(三)规划各级检察机关的预防业务分工386

五、方案的可行性387

(一)法律依据388

(二)经费保障389

(三)激励机制390

六、延伸讨论391

(一)预防腐败的社会政治环境391

(二)对预防腐败政策的再思考393

(三)预防腐败政策的进化395

检察执法与案例指导问题实证研究400

一、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401

(一)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现行立法模式的必然结果402

(二)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司法实践精致化的现实需要404

(三)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405

(四)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提升检察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407

(五)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利于司法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408

二、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可行性409

(一)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政策基础——自上而下改革路径的优势409

(二)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法理基础——检察权的复合性以及检察职能的多样性410

(三)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基础411

(四)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组织基础——检察一体化的组织原则414

三、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有效性415

(一)案例指导制度在自身效力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415

(二)案例指导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17

(三)增强案例指导制度有效性的方式和路径420

检察管理研究——以现代管理学和检察业务管理为视角431

一、检察管理的概念、分类、方法和意义432

(一)检察管理的概念432

(二)检察管理的分类433

(三)常用的十三种检察管理方法434

(四)检察管理的意义445

二、三十多年来检察管理回顾446

(一)1978—2007年检察管理的主要成就446

(二)2008—2011年检察管理的创新发展449

(三)检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53

三、检察管理的改革创新464

(一)检察管理改革创新的价值464

(二)推动检察管理改革创新的基本需求464

(三)检察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469

四、创新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理论472

(一)关于案件集约化管理的定位473

(二)案件集约化管理的理念与原则475

(三)内部监督管理资源的整合477

五、推进检察管理的现代化建设480

(一)企业等领域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启示480

(二)构建检察机关的共同愿景482

(三)优化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485

(四)完善各类检察工作机制487

(五)检察事业发展与检察人员发展有机结合492

论检察政策497

一、检察政策的概念和分类498

(一)检察政策的概念和特点498

(二)检察政策的分类500

二、检察政策的地位和功能504

(一)检察政策与党和国家的政策504

(二)检察政策与法律505

(三)检察政策的功能506

(四)研究检察政策的方法和意义508

三、检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509

(一)检察政策的制定510

(二)检察政策的实施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