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年学术丛书 文化 清代骈文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年学术丛书 文化 清代骈文理论研究
  • 吕双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915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骈文-文学理论-理论研究-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年学术丛书 文化 清代骈文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1

一、“骈文”之名溯源3

二、“骈文”之实的演变7

三、“骈文”之名与实的演变13

四、骈文文体的兼容性19

第二节 骈文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25

一、六朝、隋唐“今体”理论点评25

二、宋四六话形式和内容研究29

三、清代骈文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思考32

第一章 晚明六朝文的兴起和四六选本的涌现38

第一节 六朝文风的推崇和四六创作的兴起40

第二节 晚明四六选本盛行和《四六法海》47

第二章 以康熙时期为主的清初四六批评59

第一节 清初文学思想与四六批评60

一、古文文统和经世道统下的骈文地位61

二、康熙时期的四六选本66

第二节 四六文特征的探讨和对清初骈文的点评78

第三章 乾嘉道时期的骈文思想与理论87

第一节 《四库全书总目》的骈文批评观90

一、徐庾:一代文宗与四六宗匠91

二、宋四六:以典雅流丽为宗94

三、四六选本和四六话:批评之批评97

第二节 前代文风影响下的骈文复古论102

一、以三唐骈文为取向的作家文风批评104

二、以六朝骈文为崇尚的骈文正宗论107

三、以魏晋骈散交融文风为准的作家风貌论112

第三节 骈文风格特征的自觉和自立115

一、沉博绝丽115

二、于绮藻丰缛之中,存简质清刚之制119

第四节 求对等、争正统与融骈散:骈文地位三重奏124

一、文章有俪体,六经开权舆125

二、荀卿为儒宗老师,萧统乃文章正派129

三、苟叙事明,述意畅,则单行与排偶一也137

第五节 乾嘉道时期的骈文选本143

一、对前代骈文的选本批评144

二、李兆洛及其《骈体文钞》155

三、对清代骈文的选本批评163

第四章 清代骈文理论专著——《四六丛话》173

第一节 孙梅与阮元的关系略析173

第二节 《四六丛话》的编撰体例177

一、编撰原因及体例177

二、《选》实骈俪之渊府,《骚》乃词赋之羽翼179

第三节 各类四六文体叙论182

一、骈偶视域中论述各类四六文演变183

二、比较视野中概述各类四六文特征185

三、历时性审视中点评名家四六文,勾勒各类四六发展史190

第四节 作家案语中的四六家概论199

第五节 《四六丛话·总论》及该书局限性204

第五章 以光绪时期为主的晚清骈文理论210

第一节 道咸间的骈文批评211

一、对骈文表达功能和文气的理论探讨211

二、对乾嘉骈文特征的形象点评217

第二节 晚清骈文家的骈文理论224

一、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的骈文思想224

二、谭献《复堂日记》中的骈文批评227

第三节 朱一新“潜气内转,上抗下坠”论233

一、司马迁和司马相如:散体之宗和骈体之祖233

二、潜气内转,上抗下坠236

第四节 晚清骈文选本244

一、续编或注释:乾嘉骈文选本的直接继承245

二、骈散兼行和地域本位:光绪骈文选本的新变248

第五节 以李详、孙德谦为代表的清末民初骈文理论262

一、以李详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的骈文理论263

二、孙德谦《六朝丽指》中的骈文思想270

第六章 清代骈文创作和理论繁荣的原因288

第一节 清初骈文创作和理论兴起的原因288

第二节 乾嘉道骈文理论繁荣背后的创作动因291

一、征实汉学与骈文特征的契合292

二、文章论争与骈文发展机遇295

第三节 晚清骈文创作和理论兴起的原因304

总论:清代骈文理论概论307

一、文位论:自然、经典和功能视域之中的骈文地位308

二、文体论:形式美和装饰性之中的骈文特征319

三、文风论:文体风格和作家风貌的交融332

参考文献347

后记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