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简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简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3877580.jpg)
- 张士杰,崔明,王振随主编;李长耕,刘学文,乔反修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086247X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简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与现代市场经济1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1
一 现代市场经济的内涵1
二 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3
三 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8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8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9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12
第三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意义14
一 对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14
二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16
三 加快改革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17
第二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1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9
二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革的历史回顾20
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24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和框架26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26
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27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8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开创性事业30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30
二 坚定不移地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31
第三章 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35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及其一般特征35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及发展35
二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39
一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形成和现状39
二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40
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42
第三节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44
一 继续贯彻《企业法》和《条例》,把企业的各项权利和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44
二 认真执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落实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责任45
三 坚决制止向企业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46
四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要有所作为46
第四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48
第一节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48
一 公司的含义及其特征48
二 实行公司制是国有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50
第二节 规范化公司的类型、结构和法律责任51
一 规范化公司的基本类型51
二 规范化公司的组织结构54
三 公司的法律责任55
第三节 公司制改组的实施步骤与途径56
一 公司制改组的实施步骤56
二 公司制改组的途径和方法58
三 实行公司制改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0
第五章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61
第一节 市场的一般属性61
一 市场与市场功能61
二 市场机制与市场秩序63
三 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65
四 市场规则的内容和作用66
第二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及其目标67
一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67
二 我国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状况69
三 要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70
第三节 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72
一 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72
二 改革现有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72
三 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73
四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76
五 改革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7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78
第一节 政府干预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78
一 政府干预经济职能的产生和发展78
二 政府干预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83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必要性83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85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原则和手段89
第三节 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89
一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89
二 政企分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91
第七章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94
第一节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94
一 我国财政体制的沿革及其面临的问题94
二 实行分税制,建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96
三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98
四 改进和规范复式预算制度99
第二节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101
一 我国原有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及其面临的突出问题101
二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任务104
第三节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107
一 投资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07
二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08
第四节 加快计划体制改革111
一 加快我国计划体制改革的目标111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能112
三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112
第八章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14
第一节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114
一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14
二 坚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16
三 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18
第二节 建立适应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特点的工资制度与工资正常增长机制120
一 企业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制度119
二 行政机关要实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122
三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体现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和分配方式124
第三节 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126
一 对个人收入分配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26
二 建立和健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127
三 依法惩处采取非法手段牟取收入的行为129
第九章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130
第一节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及其意义130
一 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130
二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131
第二节 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135
一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内容135
二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原则137
三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想138
第三节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140
一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140
二 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经办机构141
三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用142
第十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144
第一节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目标144
一 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突破144
二 本世纪末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146
三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147
第二节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快农业发展148
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148
二 全面理解和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方针149
三 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150
四 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152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体制153
一 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153
二 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156
三 大力发展农村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注重发展合作经济组织157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159
一 要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59
二 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基本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和市场稳定机制160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金融体系162
四 认真落实有关法规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164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166
第一节 我国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166
一 乡镇企业的基本含义及其分类166
二 乡镇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167
三 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问题170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发展的基本经验171
一 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71
二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成功经验172
三 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174
第三节 乡镇企业布局和加强小城镇建设174
一 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174
二 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176
三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增添新的动力177
四 逐步改革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179
第十二章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82
第一节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82
一 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182
二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183
三 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185
第二节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186
一 要形成既要有层次又各具特点的全方位开放格局186
二 积极拓宽对外开放领域188
三 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190
第三节 进一步改革对外贸易体制191
一 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1
二 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92
三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194
第四节 积极引进外来资源195
一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和管理办法195
二 扩大引资规模,拓宽投资领域196
三 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198
第十三章 市场经济的国际化与我国“复关”问题199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趋势和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199
一 市场经济国际化的形成和发展199
二 国际化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202
三 国际化发展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203
第二节 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国际化发展204
一 关贸总协定及其基本内容204
二 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规则205
三 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战略意义208
第三节 复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211
一 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和程序211
二 重返关贸总协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13
三 认真采取适应关贸总协定要求的主要对策216
第十四章 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218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8
一 科学技术的含义218
二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220
第二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223
一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现状223
二 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224
第三节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227
一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227
二 实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的重大意义229
第四节 积极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230
一 积极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科技新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230
二 积极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措施231
第十五章 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233
第一节 教育的职能和作用233
一 教育的含义与职能233
二 教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4
第二节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236
一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36
二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239
三 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241
第三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43
一 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知识分子243
二 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条件245
三 大力培养和合理使用合格人才247
第十六章 加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250
第一节 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意义和目标250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250
二 建立完备的法制的重大意义251
三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2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其结构254
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254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256
三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259
第三节 法律实施与廉政建设260
一 加强和改善司法、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强化法律实施260
二 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大力反对腐败263
第十七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65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65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根本政治制度265
二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68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271
一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271
二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和作用272
三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274
第三节 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276
一 加快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276
二 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276
第十八章 全面认真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278
第一节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278
一 民主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78
二 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行政自治权利280
三 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282
四 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团结进步283
第二节 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284
一 宗教的产生和发展285
二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还存在宗教286
三 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287
第三节 努力贯彻党的侨务政策288
一 华侨形成的历史288
二 党对侨务工作的基本政策289
三 新时期侨务工作的主要任务292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294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94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94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296
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目标2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299
一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目标299
二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302
第三节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305
一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305
二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307
第二十章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309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保证309
一 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09
二 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须加强自身建设312
三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315
第二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316
一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316
二 党的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317
三 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提高政治、思想和领导水平319
第三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320
一 坚决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320
二 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322
三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323
第四节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324
一 党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324
二 市场经济为党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325
三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326
主要学习文献和参考书目329
后记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