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探索
  • 李金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5109048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法院-工作-研究-青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制度1

一、问题之提出1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概述2

(二)刑事调解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4

三、调解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地位的变迁8

四、青州法院刑事调解实证考察11

(一)附带民事调解调查研究之基本情况述评11

(二)刑事调解调查研究之利弊分析16

(三)刑事调解适用的基础问题18

五、青州法院刑事调解工作的经验做法20

(一)选择适当的调解模式20

(二)采取正确的调解方法22

(三)确定合理的调解数额25

(四)强化法官的调解意识26

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调解制度完善29

(一)规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程序29

(二)扩大调解范围31

(三)建立完善多元调解机制32

(四)附带民事调解与量刑的规范33

(五)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制度34

七、结语35

第二章 行政争议协调处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36

一、行政争议和解的内涵及产生背景37

(一)行政争议和解的内涵分析37

(二)行政争议和解产生的社会和司法背景40

二、行政争议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运行状况44

(一)行政争议和解的理论基础44

(二)行政争议和解的国内外运行状况48

三、青州法院行政争议和解制度的探索50

(一)建立行政争议和解的若干制度51

(二)行政诉讼和解案件的适用范围52

(三)行政争议和解机制的运作模式54

(四)行政争议和解机制取得的社会及司法效果57

四、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立法建议58

(一)借鉴域外先进的司法理念,拓宽行政立法视野58

(二)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加快行政诉讼和解的立法进程59

(三)完善与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相关联的行政立法61

五、结语62

第三章 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64

一、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64

(一)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产生的历史背景64

(二)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建立与发展67

(三)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基本内容68

(四)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基本目标69

(五)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基本任务69

(六)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基本功能69

(七)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基本保障70

二、青州法院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建立和实践71

(一)青州市人民法院的基本做法72

(二)青州市人民法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75

三、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完善78

(一)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78

(二)诉讼与非诉讼衔接解决机制的完善79

四、结语81

第四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法院信访工作82

一、涉诉信访案件的基本特征82

(一)从信访人员的构成看,年龄普遍较大82

(二)从案件性质分析,民事、执行案件占绝大多数83

(三)从信访的表现形式看,信访人的情绪日益激烈83

(四)从信访人的诉求看,实现息诉罢访的目标日趋困难84

二、涉诉信访大规模发生的原因分析84

(一)各种社会矛盾在司法领域的集中反映84

(二)传统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85

(三)现行的信访处理机制存在问题85

(四)信访人自身的原因86

(五)法院方面存在的问题86

三、对涉诉信访的价值判断87

(一)信访是公民行使宪法权利的表现方式,应得到尊重和保护87

(二)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是发现问题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途径88

(三)做好涉诉信访工作,能有效地减少矛盾激化,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88

(四)个别涉诉信访背离其本来目的,成为信访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89

四、青州法院处理涉诉信访问题的基本做法89

(一)建立健全处理涉诉信访问题的专门机制89

(二)细化考核标准,增强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90

(三)创新工作方法,以息诉罢访为首要目标90

(四)建立诉、访分离机制,加快案件流转速度91

五、建立涉诉信访长效预防机制的构想92

(一)重视法律文化建设,构建敬畏法律的道德体系92

(二)提高法官的法律素养和办案艺术,提高案件质量93

(三)尽快制定人民法院的涉诉信访终结办法93

(四)开发各系统各部门共享的信访信息软件94

(五)撤销各级信访局,信访处理权统一归属人民代表大会94

(六)制定完备统一的《信访法》95

(七)正确处理好依法裁判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司法权威96

第五章 诉讼诚信体系建设98

一、诉讼诚信建设概述99

(一)诉讼诚信体系的含义99

(二)诉讼诚信体系建设的价值99

二、青州法院诉讼诚信建设的主要做法102

(一)具体步骤102

(二)诉讼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06

(三)诉讼诚信体系的应用108

三、诉讼诚信体系运行效果与完善111

(一)运行效果111

(二)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112

四、结语114

第六章 以信息化为载体实现法院管理创新质的提升134

一、信息化建设与法院审判管理创新的关系135

(一)信息化对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135

(二)信息化发展对法院工作的促进作用136

二、青州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37

(一)“集成化、自动化、全程化、无纸化”信息管理模式137

(二)“流程监控、智能庭审、质效评估、业绩考核、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138

(三)以法院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全面整合机构建制140

(四)以管理制度为约束,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的应用142

(五)以学知识、促效率为契机,全面提升干警素质142

三、信息化发展对青州法院工作管理创新的价值143

(一)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努力实现法院管理新的提升143

(二)实现了审判、执行工作的网络化管理144

(三)加强了对司法政务的智能化管理145

(四)加强了对人事工作的信息化管理146

四、信息化建设与法院管理创新的问题和思考146

第七章 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入的社会调查员制度148

一、社会调查员制度的正当性149

(一)理论基础149

(二)法律基础150

(三)社会基础151

二、社会调查员制度的主体153

(一)社会调查员的确定153

(二)社会调查员的法律地位155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157

(一)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157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158

四、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员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和探索159

(一)青岛市法院系统的探索159

(二)合肥市中院的探索160

(三)北京市门头沟法院的探索161

(四)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法院的探索161

五、青州法院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员制度的实践和探索162

(一)青州法院创设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员制度的背景163

(二)青州法院社会调查员主体的确立及其地位164

(三)青州法院社会调查报告的形成及法律属性165

(四)青州法院社会调查员制度的配套制度167

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员制度的前瞻与完善169

(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员制度取得的成效169

(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员制度存在的问题171

(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员制度的完善174

七、结语176

第八章 民事案件简繁分流改革177

一、动因:简繁分流改革的必要性177

(一)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178

(二)充分发挥诉讼程序价值的内在要求179

(三)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客观要求179

(四)契合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182

二、探索:简繁分流改革在青州法院的实践183

(一)审判方式的转变183

(二)“大立案”流程的确立185

(三)案件简繁分流的初步实践185

(四)法官分级负责及合议制改革的探索186

(五)速裁法庭的设立187

(六)证据交换制度的试点188

(七)与诉讼外纠纷处理机制的衔接189

三、解析:简繁分流改革的实证分析191

(一)简繁分流改革在青州法院的运行效果191

(二)经验分析193

四、思考:简繁分流机制的完善途径196

(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196

(二)普通程序的完善198

(三)简易程序的改造201

(四)多元解纷机构的建构203

(五)配套保障制度的制定205

第九章 践行司法为民207

一、司法为民概述207

(一)司法为民的内涵207

(二)司法为民的时代背景209

(三)司法为民的实践要求210

(四)司法为民的历史沿革212

二、司法为民活动的主要经验和做法213

(一)车载法庭214

(二)巡回审判220

(三)人民法庭服务窗口225

(四)交通事故审判庭227

(五)再审调解228

三、司法为民活动的继续231

(一)加强人民法庭建设231

(二)增设小额诉讼程序233

(三)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234

(四)建立完善诉调对接机制235

(五)成立专业审判法庭236

四、结语237

第十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探索与实践239

一、中国陪审制度的发展与现状240

(一)中国陪审制度的发展历程240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现状反思243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定位248

(一)西方陪审制度的发展及价值因素249

(二)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定位251

三、各地法院的探索实践252

(一)浙江法院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制度252

(二)虎丘法院人民陪审员参与信访接待制度253

(三)河南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253

四、实现司法民主的最大效益——青州法院全面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构建“和谐案”审理机制的探索和实践254

(一)《决定》实施以来青州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落实情况254

(二)青州法院探索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256

(三)青州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的主要经验258

五、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几点思索263

(一)明确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法地位263

(二)进一步扩大人民陪审员的参审范围264

(三)增加人民陪审员的数量,取消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人数的比例264

(四)适当提高专家型人民陪审员的比例265

六、结语265

第十一章 廉政教育基地建设266

一、青州法院创建廉政教育基地的实践267

(一)青州廉政教育基地情况简介268

(二)借助“三个优势”,积极打造廉政教育基地271

(三)发挥三个平台作用,充分发挥青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功能271

(四)做好“三个结合”,努力推动法院工作上新台阶272

二、青州法院廉政教育基地的配套制度273

(一)案件当事人回访制度273

(二)工作效能督察制度276

(三)廉政公开承诺制度276

三、从制度上加强与完善“四不为”建设277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277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278

(三)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为”的制约机制278

(四)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不必为”的保障制度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