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预警和调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健颖,侯庆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139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预警和调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一、社会总供求均衡、信息与宏观经济控制的关系1
(一)社会总供求均衡与宏观经济控制的关系1
(二)宏观经济控制总目标3
(三)社会总供求均衡与信息的关系3
二、社会总供求均衡关系的基本特性4
三、社会总供求均衡状态测算中的分歧观点和难点6
(一)关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存量问题6
(二)关于中间产品供求问题7
(三)关于价格变动能否作为社会总供求变动的指示器问题8
(四)关于统计数据问题8
四、几对容易混淆的范畴9
(一)社会需求和实际需求9
(二)社会供给和实际供给9
(三)消费需求和消费基金9
(四)平衡、均衡、不平衡、非均衡与失衡9
五、现行提出的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方法10
(一)国民生产总值法10
(二)社会产品(包括劳务)法11
(三)国民收入总量平衡法11
(四)社会总产品法11
(五)投入产出系数法11
(六)敏感指标测算法12
(七)消费品供求均衡法12
(八)生产资料供求均衡法13
(九)文化服务供求均衡法13
第二章 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预警方法的进一步探讨和测算14
一、总供给、总需求概念14
(一)瓦尔拉斯的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概念14
(二)凯恩斯的现代总供给、总需求概念15
(三)事后的总供给、总需求概念16
(四)本书所使用的总供给、总需求概念16
二、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总量监测、预警方法20
(一)总供给适度监测、预警方法20
(二)总供给、总需求偏离适度规模程度的测定方法23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的测定方法24
三、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结构监测、预警方法24
(一)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结构适度监测、预警方法24
(二)社会总供给、需求结构偏离适度规模程度的测定方法26
(三)社会总需求结构规模偏离社会总供给结构规模程度的监测方法27
第三章 1981年2月至1990年12月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监测结果分析28
一、社会总供给、总需求总量监测结果分析28
(一)总供给、总需求的警界限28
(二)总供给、总需求偏离其适度规模程度的测定结果30
(三)总需求偏离总供给的偏差和相对偏差的测定结果32
二、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结构监测结果分析33
(一)钢材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33
(二)生铁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36
(三)硫酸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38
(四)烧碱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41
(五)橡胶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43
(六)木材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45
(七)原煤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47
(八)汽油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50
(九)柴油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52
(十)自行车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55
(十一)缝纫机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58
(十二)表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61
(十三)电视机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64
(十四)电冰箱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66
(十五)电风扇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70
第四章 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预测73
一、建立模型的基本思路73
二、建立模型的特点73
三、预测模型74
四、预测检验75
五、社会总供给、总需求预测结果分析75
第五章 资源——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不可缺少的因素(一)78
一、资源的基本涵义78
二、自然资源赋存状况度量78
(一)土地资源78
(二)矿产资源80
三、劳动力资源度量82
(一)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特性82
(二)影响劳动力资源总量变化的因素83
(三)劳动力资源总量、分配构成及利用状况度量84
(四)劳动力资源与需求适度均衡度量89
第六章 资源——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不可缺少的因素(二)94
一、科技活动资源的特点94
(一)科技的基本涵义和度量范围94
(二)科技活动资源的基本涵义及其特点95
二、全社会科技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综合分析96
(一)全社会科技人力投入综合分析97
(二)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综合分析102
三、科技进步与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107
四、小结——资源对社会总供求状态的制约性109
第七章 产业结构——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的重要途径111
一、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及其类型111
(一)产业111
(二)产业结构111
(三)产业结构类型111
二、不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评价和测度指标114
(一)评价和测度的先决条件114
(二)评价测度的指标体系115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117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117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涵义118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118
四、产业结构合理化内在制约因素分析121
(一)制约因素121
(二)产业结构与社会供求结构偏离122
五、我国1987年产业结构关联分析中的启迪123
(一)影响力系数分析123
(二)感应度系数分析124
第八章 货币供应量——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的“起搏器”127
一、若干基本范畴127
(一)资金与货币127
(二)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127
(三)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购买力指数127
(四)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潜在货币流通量与现实货币流通量)128
(五)货币必要量与货币供应量128
(六)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129
二、宏观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129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129
(二)宏观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130
(三)货币效应的时滞性132
三、货币供应量层次133
(一)层次133
(二)层次研究的意义134
四、货币供应量适度界限的确定134
(一)目前我国确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方法134
(二)货币供应量适度界限测算方法的探讨138
第九章 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的出发点141
一、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及其分析的主要任务141
(一)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141
(二)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任务141
(三)影响宏观经济效益的因素142
二、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143
(一)宏观经济效益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143
(二)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145
三、目前我国学术界所提出的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147
(一)综合计分法147
(二)核心指标相乘法147
(三)代表指标法148
(四)综合经济效率动态指数法148
(五)生产函数法149
(六)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149
四、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主成份分析法150
(一)方法选取的思路150
(二)求综合因子(主分量)的步骤150
(三)我国宏观经济效益状况综合分析152
(四)主成份分析法的优点155
第十章 居民消费——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的先导和归宿156
一、消费的基本涵义156
二、居民消费在调控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中的地位156
三、居民消费水平分析157
(一)考察指标157
(二)客观适度界限161
(三)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计量分析163
四、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68
(一)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涵义168
(二)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分类168
(三)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不可逆性169
(四)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70
(五)恩格尔系数的变动,收入弹性分析和居民消费率分析171
第十一章 综合思路179
一、探索监测、预警和调控社会总供求状态的角度179
(一)相对性和动态性179
(二)目的性180
(三)调控的多因素性和多层次性180
二、影响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重要因素——人口问题180
(一)人口重负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181
(二)人口重负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181
(三)人口、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82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183
附录1 1981.2-1990.12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监测结果184
附录2 1981.2-1990.12钢材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189
附录3 1981.2-1990.12生铁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193
附录4 1981.2-1990.12硫酸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197
附录5 1981.2-1990.12烧碱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01
附录6 1981.2-1990.12橡胶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05
附录7 1981.2-1990.12木材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09
附录8 1981.2-1990.12原煤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13
附录9 1981.2-1989.12汽油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17
附录10 1981.2-1989.12柴油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21
附录11 1981.2-1990.12自行车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25
附录12 1981.2-1990.12缝纫机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29
附录13 1981.2-1990.12表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33
附录14 1981.2-1990.12电视机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37
附录15 1981.2-1990.12电冰箱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41
附录16 1981.2-1990.12电风扇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245
附录17 经济增长三种方案社会总供给、总需求预测结果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