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 邓家栋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5421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714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1738页
  • 主题词:血液学(学科: 研究) 血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血液学发展史3

第一节 血液学的发展简史3

第二节 我国血液学发展概况和取得的主要成绩6

第二章 传统医学中的血液学12

第一节 传统医学对血液生理的认识12

第二节 贫血13

第三节 溶血15

第四节 出血16

第五节 发热18

第六节 肝脾肿大21

第三章 血液成分和理化性质23

第一节 血液成分24

第二节 血液理化性质28

第三节 血液流变学32

第四章 造血器官组织学38

第一节 胎儿造血及出生后造血38

第二节 骨髓40

第三节 淋巴结48

第四节 脾脏55

第五节 胸腺58

第六节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60

第一节 造血组织的发育67

第五章 血细胞的发生67

第二节 细胞间相互关系77

第三节 造血微环境83

第四节 血细胞生成和分化的调控88

第六章 骨髓检查及血细胞形态学103

第一节 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103

第二节 瑞特染色下的血细胞形态112

第三节 位相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124

第四节 荧光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127

第五节 血细胞的组织化学132

第六节 血细胞免疫学表型149

第一节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178

第七章 电子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178

第二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194

第八章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206

第九章 血液抗原与免疫应答221

第一节 红细胞抗原222

第二节 血小板、白细胞抗原236

第三节 与免疫有关的血浆蛋白质244

第四节 免疫应答256

第十章 血液学的细胞生物学269

第一节 造血细胞的分析研究——体外培养的造血细胞269

第二节 造血细胞综合性研究的探讨279

第一节 血液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90

第十一章 血液学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290

第二节 恶性血液病301

第三节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310

第四节 遗传性溶血性疾病316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血液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23

第十二章 血液与遗传330

第一节 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331

第二节 血液病的分子遗传学338

第三节 杂合子检测342

第四节 产前诊断和基因诊断342

第一节 血容量的测定349

第十三章 放射性核素在血液学中的应用349

第二节 红细胞的标记、生成、破坏和动力学研究351

第三节 白细胞的标记、动力学研究和炎症显象354

第四节 血小板的标记、动力学研究和血栓显象357

第五节 维生素B12和叶酸代谢研究359

第六节 骨髓显象和脾显象360

第七节 血液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366

第十四章 血液病的特点、病史与检查369

第一节 血液病的范围及特点369

第二节 血液病的病史与体格检查370

第三节 血象检查374

第一节 红细胞的组成379

第十五章 红细胞的组成、代谢和功能379

第二篇 红细胞及其疾病379

第二节 红细胞的代谢384

第三节 红细胞的功能394

第十六章 血红蛋白的结构、生物化学及降解398

第一节 血红素399

第二节 珠蛋白401

第三节 血红蛋白的降解409

第十七章 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413

第一节 红细胞膜的组成413

第二节 红细胞膜的结构417

第三节 红细胞膜的功能421

第一节 红系造血干细胞425

第十八章 红细胞动力学425

第二节 红细胞生成动力学模型428

第三节 红细胞的破坏432

第四节 红细胞的有效和无效造血435

第五节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437

第十九章 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代谢442

第一节 铁的代谢442

第二节 叶酸的代谢446

第三节 维生素B12的代谢449

第二十章 贫血及其他红细胞疾病总论453

第一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462

第二十一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462

第二节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范科尼贫血)478

第三节 再生障碍危象480

第四节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482

第二十二章 巨幼细胞贫血491

第二十三章 铁代谢障碍所致红细胞病511

第一节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511

第二节 铁粒幼细胞贫血522

第三节 运铁蛋白缺乏症527

第四节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528

第五节 血色病530

第一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537

第二十四章 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537

第二节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542

第三节 口形红细胞增多症544

第四节 刺状红细胞增多症546

第五节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548

第二十五章 红细胞酶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552

第一节 概论552

第二节 红细胞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555

第三节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568

第四节 其他红细胞酶缺乏症572

第一节 异常血红蛋白578

第二十六章 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578

第二节 血红蛋白S600

第三节 血红蛋白C、D、E604

第四节 不稳定血红蛋白606

第五节 血红蛋白M609

第六节 氧亲和力改变的血红蛋白611

第七节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613

第八节 类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624

第二十七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28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概论628

第二节 温抗体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36

第三节 冷抗体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41

第四节 兼有温、冷双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43

第五节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43

第六节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647

第二十八章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663

第二十九章 红细胞机械性损伤所致的溶血性贫血674

第一节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674

第二节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675

第三节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676

第三十章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及微生物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681

第一节 化学物质所致溶血性贫血681

第二节 物理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682

第三节 生物毒素所致溶血性贫血683

第四节 微生物所致溶血性贫血684

第三十一章 急性失血性贫血687

第三十二章 其他贫血692

第一节 慢性肾性贫血692

第二节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695

第三节 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698

第四节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701

第五节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703

第六节 风湿病所致贫血709

第三十三章 血红素及卟啉异常713

第一节 卟啉病713

第二节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723

第三节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731

第三十四章 红细胞增多症734

第一节 概论734

第二节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738

第三节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739

第四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44

第三十五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53

第三篇 白细胞及其疾病769

第三十六章 中性粒细胞的结构、生化与功能769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性质769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与宿主防御778

第三节 中性粒细胞趋化信息的传递途径785

第四节 低相对分子质量G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789

第五节 中性粒细胞与组织损伤791

第六节 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794

第三十七章 粒细胞动力学及其他798

第一节 粒细胞的生成、分布和命运798

第二节 粒细胞的生成调节800

第三节 粒细胞动力学802

第三十八章 单核-巨噬细胞的生化与功能811

第一节 单核-巨噬细胞的形态和发生811

第二节 单核-巨噬细胞的代谢特征816

第三节 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及表达产物822

第四节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829

第三十九章 单核-巨噬细胞动力学及其他838

第一节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与成熟838

第二节 单核-巨噬细胞的动力学841

第三节 单核-巨噬细胞的生成与调节842

第四十章 淋巴细胞845

第一节 淋巴细胞膜表面分子845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功能859

第三节 淋巴细胞的发育868

第四十一章 淋巴细胞的生化与功能875

第一节 淋巴细胞代谢的一般特征875

第二节 淋巴细胞分群及其表面标志876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885

第四节 细胞介导免疫和细胞调节899

第四十二章 粒细胞疾病总论905

第一节 粒细胞疾病的分类905

第二节 粒细胞疾病的一般表现909

第四十三章 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911

第一节 概论911

第二节 各类粒细胞减少916

第三节 急性粒细胞缺乏922

第四十四章 粒细胞功能缺陷926

第一节 体液因素的异常926

第二节 细胞的异常——Chédiak-Higashi综合征927

第三节 先天性白细胞黏附蛋白缺乏症928

第四节 慢性肉芽肿病929

第五节 其他细胞异常930

第四十五章 粒细胞增多932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增多932

第二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934

第三节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940

第四十六章 白血病总论942

第一节 定义942

第二节 发展史942

第三节 我国白血病研究的发展949

第四节 展望951

第一节 白血病流行病学954

第四十七章 白血病流行病学和病因学954

第二节 白血病病因学965

第四十八章 急性白血病975

第四十九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98

第五十章 少见类型白血病及类白血病反应1008

第一节 少见类型白血病1008

第二节 类白血病反应1020

第五十一章 恶性淋巴瘤1028

第一节 淋巴网状系统疾病总论1028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1030

第三节 霍奇金病1035

第四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1046

第五节 其他淋巴组织性疾病1069

第五十二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1075

第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75

第二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1080

第五十三章 浆细胞病1084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1085

第二节 巨球蛋白血症1099

第三节 重链病1101

第四节 淀粉样变性1103

第五节 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107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113

第五十四章 免疫缺陷病1113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126

第五十五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1130

第五十六章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142

第五十七章 脂质贮积病1153

第一节 戈谢病1154

第二节 尼曼-皮克病1157

第三节 神经节苷脂贮积病1159

第四节 岩藻糖苷贮积症1160

第五节 其他脂质贮积病1160

第五十八章 脾功能亢进1163

第一节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170

第五十九章 骨髓纤维化1170

第二节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1179

第四篇 血栓与止血1185

第六十章 血管的结构、功能和在止血中的作用1185

第一节 血管的基本结构1185

第二节 血管的功能1186

第三节 血管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1194

第六十一章 血小板的生化、代谢和功能1196

第一节 血小板的结构与成分1196

第二节 血小板膜糖蛋白1199

第三节 血小板的脂质代谢1203

第四节 血小板功能1208

第五节 血小板功能的调节1214

第六十二章 巨核细胞1220

第一节 巨核细胞生成1220

第二节 巨核细胞的形态学1223

第三节 巨核细胞的生理功能1224

第四节 巨核细胞的病理异常1224

第五节 巨核细胞生成的调控1226

第六十三章 凝血机制及其调节1231

第一节 血液凝固概述1231

第二节 凝血因子及其分子生物学1232

第三节 凝血过程1246

第一节 生理性抗凝血因子1256

第六十四章 抗凝机制及其调节1256

第二节 病理性抗凝血因子1260

第六十五章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1271

第一节 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1271

第二节 纤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280

第三节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282

第六十六章 出血性疾病总论1284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1284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286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1292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1295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1299

第六节 出血性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1310

第六十七章 血小板量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1312

第一节 遗传性和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12

第二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17

第三节 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29

第四节 血小板增多1344

第六十八章 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1351

第一节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1351

第二节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1362

第六十九章 血管因素所致出血1367

第一节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367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1374

第三节 单纯性紫癜1381

第四节 其他血管因素所致的紫癜1382

第七十章 血管性血友病1385

第一节 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1385

第二节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1392

第七十一章 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陷的出血1394

第一节 血友病1394

第二节 依赖维生索K凝血因子缺陷症1414

第三节 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1419

第四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联合缺乏症1427

第一节 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症1431

第七十二章 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1431

第二节 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异常症1434

第三节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1436

第四节 获得性其他抗凝物质1439

第七十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442

第七十四章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1458

第七十五章 血栓形成和抗血栓疗法1463

第一节 血栓的结构分类1463

第二节 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因素1464

第三节 先天性抗凝、纤溶因子缺陷所致血栓形成1473

第四节 血栓形成的实验室诊断1483

第五节 抗栓和溶栓疗法1485

第五篇 其他血液病及血液学有关问题1499

第七十六章 小儿及儿童血液及血液病的特点1499

第一节 胎儿造血系统的发育特点1499

第二节 小儿及儿童血液系统的特点1502

第三节 小儿及儿童血液病的特点1506

第七十七章 老年血液及血液病特点1520

第一节 老年血液特点1520

第二节 老年血液病特点1524

第七十八章 职业中毒对造血系统的影响1532

第一节 铅中毒1532

第二节 苯中毒1535

第三节 砷中毒1538

第四节 砷化氢中毒1540

第五节 农业杀虫剂中毒1541

第六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1543

第七十九章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1547

第一节 重要性与研究范围1547

第二节 电离辐射引起血液系统变化的各种影响因素1547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损伤的发病机制1549

第四节 急性照射时的血液系统变化1550

第五节 亚急性照射所致血液系统变化1557

第六节 小剂量电离辐射反复作用或慢性作用时的血液系统变化1558

第七节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远期效应及与某些血液病发病的关系1561

第八节 血液及其有形成分、造血组织的输注或移植在治疗放射损伤中的应用1568

第八十章 药物对造血系统的影响1576

第八十一章 血液病与妇产科的关系1585

第一节 妊娠期可能出现的血液病1585

第二节 血液病合并妊娠1592

第三节 血液病与妇科1597

第八十二章 血液病与外科的关系1600

第一节 血液病的外科手术问题1600

第二节 血液病在外科中引起的诊断问题1608

第三节 外科疾病引起的血液改变1609

第四节 外科手术引起的血液改变1610

第一节 血液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治疗1616

第八十三章 血液病的其他并发症1616

第二节 血液病的口腔科并发症1621

第三节 血液病的皮肤科并发症1623

第八十四章 全血和血细胞的临床应用1626

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证1626

第二节 输血禁忌证1630

第三节 输血反应和并发症1631

第八十五章 骨髓移植1642

第一节 概论1642

第二节 同基因骨髓移植1643

第三节 异基因骨髓移植1644

第一节 自体骨髓移植方法1660

第八十六章 自体骨髓移植1660

第二节 自体骨髓移植后造血与免疫功能的恢复1665

第三节 自体骨髓移植的临床疗效1666

第四节 自体骨髓移植后的治疗1670

第八十七章 其他来源造血干细胞的应用1676

第一节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676

第二节 脐血造血细胞的临床应用1681

附录Ⅰ 实验室常用检查参考值1687

附录Ⅱ 血液病常用药物1700

附录Ⅲ 红细胞血型系及抗原的命名1710

附录Ⅳ HLA-A、B、C基因及其特异性1711

附录Ⅴ HL4-DR、DQ、DM、DP基因及其特异性17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