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机工程手册 试用本 第1篇 常用数据和资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机工程手册 试用本 第1篇 常用数据和资料](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285199.jpg)
- 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3·4645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机工程手册 试用本 第1篇 常用数据和资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2章环境条件1
1·5高电压技术在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3-1
1·4试验方法的研究3-1
1·3高电压试验设备和高电压测量技术的研究3-1
1·2过电压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3-1
1·1绝缘特性的研究3-1
1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内容3-1
第1篇常用数据和资料常用符号表1
1电荷与电磁场的概念2-1
2高电压的类型和特点3-1
3产品的环境试验6-1
2产品的环境防护6-1
1产品的环境条件6-1
1·1定性认识被测量及明确测量目标4-1
第4篇电磁测量常用符号表第1章电测量1概述4-1
10·5测试阻抗Z上的脉冲电压Uz3-1
2·1电子2-1
2原子2-1
1·2电磁场的概念2-1
1·1电荷与电量守恒定律2-1
1·2单位制1-1
3量纲1-1
1·3米制中的力学单位制1-1
1·4力学单位制的扩展1-1
2国际单位制(SI)1-1
1·1单位1-1
1单位和单位制1-1
第1章单位和单位换算1
2…3原子中的电子能级2-2
2·4原子中电子的壳层分布2-2
2·1直流和工频交流高电压3-2
2·2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意义2-2
2·1温度6-2
2环境因素6-2
1·2环境因素的分级6-2
1·1环境因素的分类6-2
1环境分类6-2
2·2雷电高电压3-2
1·4选用测量仪器时应考虑的问题4-3
1·1名词术语5-3
1基本知识5-3
2·3电力系统的内部过电压3-3
1·2反馈的概念5-3
1·3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5-3
1·2选择测量方式4-3
1·3选择测量方法4-3
1·6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5-4
2·4太阳辐射6-4
2·3大气压力6-4
2·2湿度6-4
2·6离子2-4
3分子2-4
3·1分子的组成2-4
1·4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部件5-4
1·5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5-4
2·5价电子2-4
4单位表1-4
2电流、电压的测量4-4
2·2电流、电压的精确测量4-5
4·1能带的概念2-5
4导体、绝缘体、半导体2-5
3·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2-5
2拉氏(拉普拉斯)变换5-5
2·5雨6-5
2·6风6-5
2·1中等量值电流和电压的测量4-5
1·1均匀电场与不均匀电场3-6
4·4绝缘体2-6
第2章高压静电场6
2·4其他类型高电压3-6
1工程上常遇到的静电场问题3-6
2·7冰雪6-6
4·2金属——第一类导体2-6
4·3电解液——第二类导体2-6
2·3大电流的测量4-7
2·8灰尘与砂尘6-7
2·9盐雾6-7
1·2边缘效应与尖端效应3-7
2·10大气污秽6-7
1·4…静电感应3-7
4·5半导体2-7
2常用电介质的临界电场强度3-7
3电场强度的计算3-7
1·3多层电介质中的电场分布3-7
2·12爆炸性混合物6-8
5常用单位换算表1-8
2·11腐蚀性气体6-8
5金属的热电子发射2-8
第2章数学表8
3·1最大电场强度的分析计算法3-8
6气体导电2-8
6·2弧光放电2-9
6·3火花放电2-9
6·1辉光放电2-9
7·1光电效应2-9
6·4电晕放电2-9
3·2传递函数5-9
2·4高电压的测量4-9
7几种电效应2-9
3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5-9
3·1微分方程5-9
2·5小电流和低电压的测量4-10
3·3频率特性5-10
7·2压电效应2-10
7·3热电效应2-10
1静电场的概念2-11
2·1库仑定律2-11
2·14霉菌6-11
7·4电化学效应2-11
2·13核辐射6-11
2电场强度2-11
3·2静电场的数值计算法3-11
3功率和电能的测量4-11
3·1直流功率和电能的测量4-11
第2章静电场11
2·2真空的介电常数(真空的电容率)2-12
2·3点电荷的电场强度2-12
2·4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2-12
2·5电力线2-12
3·2单相交流功率和电能的测量4-12
4静电场的模拟研究3-12
4·1电解槽法3-12
2·15昆虫及其他有害动物6-12
2·16振动和冲击6-12
3电压与电位2-13
3·1电场力的功2-13
3·2电压(电位差)2-13
3·3电位2-13
3·4等位面2-13
3·3功率和电能的精确测量4-13
2·17地震6-13
4静电场中的导体2-14
4·1静电感应2-14
4·2静电屏蔽的概念2-14
3·5电位梯度2-14
2·18噪声6-14
3·4三相有功功率和有功电能的测量4-14
4·2导电纸法3-14
5静电场实测3-14
5·1小球隙法测量电压分布3-14
5·2平衡法(探针法)测量电压分布3-14
6电场的调整3-15
2·19电磁干扰6-15
7电介质的击穿2-15
6·3极化率2-15
6·2极化强度2-15
第3章气体绝缘的放电特性15
6·1电介质的极化2-15
5·3电容充电法(习称“抓”电压法)测量电压分布3-15
3·4脉冲过渡函数(脉冲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5-15
5电偶极子2-15
6电场中的电介质2-15
3·5三相无功功率和无功电能的测量4-16
3·5阶跃过渡函数(阶跃反应函数、阶跃响应函数)5-16
8电位移和高斯定理2-16
8·1电场强度矢量的通量2-16
8·2真空中的高斯定理2-16
8·3高斯定理的一般形式2-16
8·4介电常数(电容率)2-17
8·5电位移2-17
9静电场中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2-17
2·20雷电6-17
2·21臭氧6-17
4·1典型动态环节5-17
1·1火花放电3-17
9·1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2-17
9·2折射定律2-17
10电容2-17
1气体放电的基本形式3-17
4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及其组合5-17
3·6任意输入作用下的过渡函数5-17
4·1相位角的测量4-17
4相位角和频率的测量4-17
3·6特殊条件下的功率测量4-17
10·1电容的概念2-17
2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3-18
1·3沿面放电(闪络)3-18
2·1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3-18
2·2火花放电的基本过程3-18
10·3电容的串联与并联2-18
11静电场中的能量2-18
11·1电场能量2-18
10·2几种典型结构的电容计算公式2-18
1·2局部放电3-18
4·2频率的测量4-18
5电阻的测量4-18
5·1中值电阻的测量4-18
3·2产品使用环境条件6-18
3·1制定步骤6-18
3产品环境条件6-18
11·2从能量表达式计算电场力2-19
12·2计算静电场问题的说明2-19
12·1静电场的方程组2-19
12静电场的特性2-19
5·2小电阻的测量4-19
1平面图形计算公式1-19
5·3大电阻的测量4-20
2·3雷闪放电3-20
13·1稳定电流2-20
13稳定电场2-20
5·4电阻的精确测量4-21
2立体图形计算公式1-21
3空气间隙的火花放电电压3-21
4·2方框图5-21
4·3串联的传递函数5-21
第3章稳定磁场21
13·3导体外部的稳定电场2-21
13·2导体内部无源部分的稳定电场2-21
4·4并联的传递函数5-22
4·5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5-22
4·6方框图的计算5-22
2磁感应强度2-22
2·1磁感应强度的概念2-22
2·2磁感应强度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2-22
1稳定磁场的概念2-22
3·3产品贮存和运输环境条件6-23
5·1定义5-23
5·2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的物理原因5-23
5·3稳定性准则(稳定性判据)5-23
5·5绝缘电阻的测量4-23
5·6接地电阻的测量4-23
第3章防护技术23
5稳定性5-23
2·3真空磁导率2-23
2·4磁力线2-23
3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力2-23
3·1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2-23
3·2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2-24
4·2电压作用时间3-24
4·1气体状态3-24
4影响火花放电电压的主要因素3-24
3圆周等分系数1-24
2绝缘防护6-24
5·7电阻率的测量4-24
2·1绝缘材料的选用6-24
3·3两平行载流导线间的作用力2-24
1特殊环境对电工产品的防护要求6-24
3·4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力矩和磁矩2-24
6交流电参量的测量4-25
6·1交流电桥的应用4-25
4常用常数及其对数1-25
4·3极性3-25
4·4电场均匀程度3-25
3·5霍耳效应2-25
4·1磁通量2-25
4磁通的连续性原理2-25
4·2磁通连续性原理的概念2-26
5·1压缩空气的放电特性3-26
5对数阶乘1-26
4·5其他影响因素3-26
5压缩空气、六氟化硫与高真空间隙的放电特性3-26
5·4稳定裕量5-26
5物质的磁化2-26
5·2物质按磁性的分类2-26
5·1物质磁化的概念2-26
6小数和分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1-27
7常用对数1-27
6·3磁场强度2-27
6·2导磁物质中的全电流定律2-27
6全电流定律与磁场强度2-27
5·3磁化强度2-27
6·1真空中的全电流定律2-27
6静态误差(又称稳态误差)5-27
2·2工艺要求6-28
7·1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2-28
7磁场中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2-28
6·5磁导率2-28
6·4磁化率2-28
7·1品质指标5-28
7动态品质分析5-28
7·2折射定律2-28
2·3防霉处理6-28
3金属防护6-28
3·1金属的耐蚀性能和防护要求6-28
5·2六氟化硫气体间隙的放电特性3-28
7·3磁屏蔽2-29
8稳定磁场中的能量2-29
8·1磁场能量2-29
8·2用能量表达式计算电磁力2-29
8·3电磁铁吸力的计算2-29
7·2分析方法5-29
5·3高真空间隙的放电特性3-29
6·2交流电阻的有功分量及时间常数的测量4-29
第4章交变电磁场30
9·2求解稳定磁场的说明2-30
8自然对数1-30
6·3电容及其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4-30
3·3电镀层的选择6-30
9·1稳定磁场的方程组2-30
9稳定磁场的特性2-30
3·2金属接触偶的选择6-30
6电晕放电3-30
6·1形成条件3-30
6·2电晕噪音及无线电干扰3-31
7·1沿面放电3-32
7气体中的沿面放电3-32
6·3电晕放电的防止与应用3-32
6·4电感、互感及电感线圈品质因数的测量4-32
9三角函数1-32
3·4涂漆层的选择6-32
7·1误差的分类4-33
7·2滑闪放电及其防止3-33
8系统的校正5-33
7误差的评价及测量结果的处理4-33
8·1串联校正5-33
1电磁感应2-33
1·1电磁感应现象2-33
1·2感应电动势2-33
1·3感应电动势的方向2-33
7·3淋雨状态的沿面放电(湿闪)3-34
1·4电磁感应定律2-34
2自感电动势与互感电动势2-34
7·3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4-34
7·2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4-34
2·1磁链2-34
2·2自感电动势与互感电动势的表达式2-34
3·1自感系数2-35
7·4污秽表面的沿面放电(污闪)3-35
7·5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4-35
7·6用剩余误差表示的误差公式4-35
8·2并联校正(又称反馈校正)5-35
3·5防锈油脂6-35
3·2互感系数2-35
2·3对应端(同铭端)2-35
3电感2-35
7·4随机误差4-35
3·3两个线圈串联或并联时的总电感2-35
10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1-36
2·1工频击穿电压3-36
2液体绝缘的击穿电压3-36
第4章液体绝缘的击穿特性1液体绝缘的击穿过程3-36
4·1外壳防护6-36
4结构防护6-36
3·4磁耦合系数2-36
第2章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1概述5-36
4·1传导电流2-37
3·1杂质3-37
3影响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3-37
2·2冲击击穿电压3-37
3·5几种典型电感的计算公式2-37
4全电流2-37
4·2密封材料6-37
4·2徙动电流2-37
7·7间接测量时误差的计算4-37
4·3位移电流2-37
4·4电流连续性原理的一般形式2-38
7·8间接测量中误差综合定律的扩展应用4-38
4·5全电流定律的一般形式2-38
5媒质处于交变电磁场中的损耗2-38
5·1磁滞损耗2-38
5·2涡流损耗2-38
3·2压力3-38
3·3温度3-38
5·3电介质损耗2-39
3·4电场均匀程度3-39
3·5电压作用时间3-39
6·1交变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媒质的性能2-39
6交变电磁场的基本特性2-39
4油中沿面放电3-39
4·3密封结构的一些技术要求6-39
7·9从测量结果数据求近似函数关系式4-39
4·1电力线与分界面平行3-40
6·4电磁场的力2-40
7导电媒质内交变电磁场的一些效应2-40
7·1电磁屏蔽2-40
5防爆措施6-40
11椭圆积分数值表1-40
6·2电磁场在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2-40
2·2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5-40
2·1描述函数的物理意义5-40
2用描述函数确定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自振荡5-40
8电测装置的防护4-40
4·2电力线与分界面斜交3-40
6·3电磁场中的能量2-40
7·3邻近效应2-41
3消除自持振荡的方法5-41
8·2测量线路防护原理及其选择4-41
8·1干扰来源和抗干扰的一般措施4-41
5·2各类防爆产品的通用要求6-41
5·1防爆电工产品的类型及防爆措施的原理6-41
7·2趋肤效应2-41
5·3屏障3-41
5·2绝缘层3-41
5·1覆盖层3-41
5油-屏障绝缘3-41
4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系统动态品质的方法5-42
第5章直流电路42
第3章统计学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理论基础42
8·2获得似稳电磁场的条件2-42
8·1似稳电磁场的概念2-42
8似稳电磁场2-42
1随机过程及其统计学特性5-42
8·3属于似稳的电路2-42
13泊松分布数值表1-42
1·3电化学击穿3-42
1·2热击穿3-42
1·1电击穿3-42
1固体绝缘的击穿过程3-42
第5章固体绝缘的击穿特性42
5·4多重屏障3-42
12Г-函数表1-42
2电阻与电导2-43
2·1导体电阻的计算2-43
1电路2-43
1·1电路的组成2-43
1·2电路的物理量2-43
2·2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2-43
2·2温度3-43
2·1电压作用时间3-43
2影响固体绝缘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3-43
5·3隔爆型的防爆要求6-44
3·3回路的欧姆定律2-44
3·2一段含源支路的欧姆定律2-44
3·1一段无源支路的欧姆定律2-44
3欧姆定律2-44
2·3电导与电导率2-44
2·4潮湿3-44
15正态分布函数数值表1-44
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2-44
2·8电极面积、周围媒质3-44
2·7累积效应3-44
2·6电压的种类3-44
2·5机械负荷3-44
2·3电场均匀程度3-44
14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数值表1-44
16t-分布数值表1-45
5电源的串联与并联2-45
1·2频率2-45
1·1周期2-45
1正弦交流电流2-45
第6章正弦交流电路45
6电能与电功率2-45
3油纸绝缘的击穿电压3-45
4影响油纸绝缘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3-45
4·1电压作用时间3-45
2测量动态特性的统计学方法5-45
4·3介质厚度3-45
4·2电压类型3-45
2·波形因数与波顶因数2-46
8·3关于电子仪器的常模和共模抑制4-46
1·3相角与相角差2-46
1·4角频率2-46
1·5正弦量的三要素2-46
2交流电的有效值与平均值2-46
2·1有效值(均方根值)2-46
2·2平均值2-46
第4章线性采样控制理论简介46
3正弦量的表示法2-46
4·4油压3-46
4·5电极面积3-46
3伪随机噪音5-46
4·6频率3-46
17χ2-分布数值表1-46
4·7温度3-46
4·8潮湿3-46
4·9局部放电3-46
第6章高电压试验设备46
1·1工频试验设备的输出电压3-47
3·1旋转矢量法2-47
3·2相量法(复数符号法)2-47
4复数的运算2-47
4·1复数的两种座标表示形式及其互换2-47
8·4电测设备组合运用时的抗干扰问题4-47
9电学标准量具的传递4-47
9·1电学基准器及其国际比对4-47
第3章数学公式47
18F-分布数值表1-47
1·2工频试验设备的输出电流3-47
1工频电压试验设备3-47
9·2电学标准量值的传递4-48
10电测技术的应用4-48
10·1电测技术的发展4-48
10·2电测技术在非电量测量中的应用4-48
1概述5-48
1·3工频试验设备运行时间3-48
1·4保护电阻3-48
1·5滤波装置3-48
1·6调压设备3-48
5·5安全火花型的防爆要求6-48
5·4防爆安全型、防爆通风或充气型及防爆充油型的防爆要求6-48
5纯电阻、纯电感与纯电容电路中各量的关系2-48
4·3相量运算的规则2-48
4·2复数的四则运算2-48
1代数1-49
1·1恒等式1-49
1·2比例1-49
1·3绝对值1-49
1·4不等式1-49
1·5绝对值不等式1-49
6电阻、电感与电容的串联和并联2-49
2信号的采样及其复现5-49
2·1信号的采样过程5-49
2·2信号的复原和实用保持线路5-50
1·6幂的运算1-50
1·7对数1-50
1·8复数1-50
1·7工频电压试验设备实例(表3·6-4)3-50
1·8串联谐振试验设备3-50
8电路的谐振2-50
7位形图2-50
3·1Z变换法5-50
3线性采样系统的数学表达方法5-50
6其他专用防护措施6-51
5·6防爆产品的选型与使用6-51
6·1对太阳辐射的防护措施6-51
9功率和功率因数2-51
9·1瞬时功率2-51
9·2有功功率2-51
9·3视在功率2-51
2·1冲击电压的波形3-51
2冲击电压发生器3-51
1·9代数方程1-51
1·10行列式和线性联立方程组1-51
2·1定义1-52
第7章线性复杂电路的解法52
9·6功率三角形2-52
9·5无功功率2-52
9·4功率因数2-52
6·2对高原环境的防护措施6-52
1·11阶乘、排列与组合1-52
2平面三角1-52
9·7功率因数的提高2-52
3·2Z的逆变换及差分方程5-52
4采样系统的稳定性5-52
2·2工作原理3-52
2·6斜三角形1-53
2·5特殊角三角函数值1-53
2·7级电压U′和电容C3-53
5关于采样系统的动态特性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5-53
2·6发生器效率η3-53
第2章磁测量53
10·3自动测量与生产过程自动化4-53
2·8绝缘3-53
2·9波前电阻和波长电阻3-53
2·4诱导公式1-53
2·3任意角三角函数1-53
2·2基本关系式1-53
2·51.5/40微秒波形的经验公式3-53
1·1复杂电路有关名词的解释2-53
1·2电路中支路数与独立回路数、节点数间的关系——欧拉公式2-53
2线性复杂电路2-53
2·1线性阻抗2-53
6·3对振动、冲击的防护措施6-53
6·4对噪声的控制措施6-53
1复杂电路2-53
第5章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53
2·3充电回路3-53
2·4放电等值回路3-53
1·1状态变量的选取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列写方法5-54
1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5-54
3基尔霍夫定律2-54
4·2实例2-54
4·1计算方法2-54
4支路电流法2-54
2·3线性复杂电路的求解2-54
2·2线性电路2-54
1概述4-54
6·5对电磁干扰的抑制措施6-54
3双曲函数1-54
3·1定义1-54
1·1磁性材料的基本磁特性4-54
3·2基本关系式1-54
2·10充电变压器参数3-54
2·11整流阀3-54
2·12启动间隙3-54
2·7反三角函数1-54
3·3诱导公式1-54
3·4反双曲函数1-54
3·5三角函数、双曲函数与指数函数间的相互关系1-54
5回路电流法2-55
5·1方程组2-55
5·2实例2-55
2·14截波产生方法3-55
6节点电位法2-55
2·13示波器启动方法3-55
2·15调整要点3-55
4平面解析几何1-55
4·2点、直线1-55
6·6对地震的防护措施6-55
4·1平面坐标和坐标变换1-55
6·7对核辐射的防护措施6-55
6·8贮存与运输的防护措施6-56
1·2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5-56
2·16冲击电压发生器实例3-56
4·4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方程的其它形式1-56
4·3圆锥曲线1-56
1总则6-56
1·1环境试验的一般程序6-56
第4章环境试验56
7·1叠加原理2-56
7叠加法2-56
6·2实例2-56
6·1方程组2-56
3操作波电压发生器3-57
3·1操作波电压的波形3-57
3·2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操作波3-57
1·4环境试验考核指标的确定原则6-57
9·1无源二端网络2-57
9二端网络2-57
8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值互换2-57
7·2叠加原理的适用范围2-57
1·3连续时间状态方程的离散化5-57
2·2自然暴露场的建立6-57
2·1目的6-57
9·2含源二端网络2-57
2自然暴露试验6-57
4·5二次曲线的方程及分类1-57
1·2对样品的要求6-57
1·3测试用大气条件6-57
3·3用变压器产生操作波3-58
5·1空间坐标和坐标变换1-58
5立体解析几何1-58
5·2直线1-58
5·3平面1-58
1·2基本测量方法4-58
3·3样品的检测6-58
10·4无源四端网络的H方程与H参数2-58
3·1目的6-58
3·2试验条件的确定6-58
4·1说明6-58
4人工模拟试验6-58
2·3试验要点6-58
2可控性和可测性5-58
10四端网络2-58
10·1四端网络的分类2-58
10·2无源四端网络的Y方程与Y参数2-58
10·3无源四端网络的基本方程与基本参数2-58
3现场运行试验6-58
10·5四端网络的特性——固有传输常数及其与基本参数的关系2-59
4·5级电容C3-59
3·1最优控制问题5-59
3状态变量的应用概述5-59
4·3电压降△U3-59
4·4倍压级数n3-59
6·3导数的基本公式1-59
6·2导数运算法则1-59
6·1导数和微分定义1-59
6微分1-59
4·2电源频率f3-59
10·6无源四端网络的等值电路2-59
4·1主回路方案3-59
4直流电压发生器3-59
5·4常见的二次曲面1-59
3·4复合波形操作波产生方法3-59
4·8高电压硅串3-60
4·7保护电阻Rp3-60
4·3干热(高温)试验6-60
4·2寒冷(低温)试验6-60
4·6变压器的高压侧电压Ur3-60
2磁场的测量4-60
2·1电磁感应法4-60
2·2半导体磁效应法4-60
6·9极值1-60
6·8弧的微分和曲率1-60
6·6积分号下求导数1-60
10·7含源四端网络2-60
6·5多元函数的导数和微分1-60
3·2最优状态估计(最优滤波问题)5-60
6·4高阶导数1-60
第8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60
6·7不定式(洛必达法则)1-60
11互感电路的计算2-60
2·1三相正弦电动势的产生2-61
2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2-61
4·4温变试验6-61
1多相交流电路的一般概念2-61
4·5湿热试验6-61
2·2三相正弦电动势的表示法2-61
7·2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1-61
3·3对象的辨识和参数估计问题5-61
第6章逻辑控制中数的表示61
2·3核磁共振吸收法4-61
7·1不定积分基本性质1-61
7积分1-61
4·6高原低气压试验6-62
7·4定积分1-62
7·3基本积分公式1-62
3·2三角形(△形)联接2-62
3·1星形(丫形)联接2-62
5冲击电流发生器3-62
4·9直流电压发生器实例3-62
3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2-62
1二进制数、八进制数5-62
2·4磁通闸门法4-62
2·2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5-63
2各种进制数间的转换5-63
2·1二进制数(或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5-63
2·6约瑟夫逊效应法4-63
2·5光泵法4-63
7·5常用定积分表1-63
4·1“星形-星形”对称电路的计算2-63
4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63
7·6重积分1-63
4·7太阳辐射试验6-63
3·1二-十进制数5-64
4·2三角形对称电路的计算2-64
5·4回路电感L3-64
5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64
3静态磁特性的测量4-64
5·1不对称“星形-星形”电路的计算2-64
3·1试样选取、磁化、退磁4-64
2·3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5-64
2·4八进制数与二进制数间的转换5-64
7·7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1-64
3用二进编码表示的十进制数和八进制数5-64
5·1冲击电流的波形3-64
5·2工作原理及计算3-64
5·3回路电阻R3-64
4·8气候老化试验6-65
4·9淋雨试验6-65
8·4三角函数数列和1-65
8·3高阶等差数列和1-65
8·1等差级数1-65
5·9点火间隙3-65
5·6充电时间3-65
5·5回路电容C值和充电电压Uc值3-65
8·2等比级数1-65
8级数1-65
7·8各种积分间的关系1-65
3·2二-八进制数5-65
4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5-65
5·8热和机械力的考虑3-65
5·7电容器安装布置3-65
5·10充电变压器参数3-65
5·11整流阀3-65
3·2内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测量4-65
5·2中点位移与中线2-65
6对称分量法2-65
6·1对称分量及其求法2-65
5·12示波器启动方法3-66
5·13调整要点3-66
6·2三相电路中电压、电流对称分量的分析2-66
6·3对称分量法的应用2-66
5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法5-66
4·10防尘试验6-66
4·11盐雾试验6-66
8·6幂级数1-66
8·5数项级数1-66
第7章逻辑代数(布尔代数)66
1逻辑代数中的变量及运算5-66
1·1逻辑代数中的变量5-66
4·12化工腐蚀试验6-67
4·13霉菌试验6-67
5·14冲击电流发生器实例3-67
第7章高电压测量技术67
1工频电压测量3-67
1·1球隙测量3-67
1·2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运算5-67
1·3其他逻辑运算5-67
7三相电路的功率2-67
第9章非正弦交流电路67
7·2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2-67
7·1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2-67
8·7函数展开成傅氏级数1-67
9·1一阶微分方程1-68
2·1非正弦周期量分解为谐波的作用2-68
2非正弦周期量的分解2-68
1非正弦电动势、电压与电流产生的原因2-68
4·14振动试验6-68
9常微分方程的分类和解法1-68
2·2非正弦周期量的数学分解法(傅里叶级数)2-68
3·3饱和磁化强度、磁化率、温度特性的测量4-68
2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5-68
9·2二阶微分方程1-69
9·3常系数线性方程1-69
1·2静电电压表测量3-69
4·15冲击试验6-69
4·16颠震试验6-69
4·17噪声测试6-69
1·3电压互感器测量3-69
1·4利用变压器校正曲线测量3-69
4·1动态测量的一般问题4-69
4动态磁特性的测量4-69
2·3图解法2-69
3·4磁致伸缩系数的测量4-69
10·4贝塞尔函数1-70
4·2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与均绝值2-70
4·1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2-70
3逻辑式的几种表示形式5-70
3·1最小项形式5-70
3·2最大项形式5-70
4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与平均值2-70
3几种特定波形的谐波特点2-70
9·4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1-70
3·3最小项和最大项的表示法5-70
3·4最小项和最大项形式的性质5-70
10·3B函数1-70
10·2π函数1-70
10·1Г函数1-70
4·2动态磁化曲线、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4-70
10特殊函数1-70
10·5勒让德函数1-71
10·6其他特殊函数1-71
4·18电磁干扰测试6-71
1·6利用电容电流测量3-71
4真值表5-71
3·5逻辑式的其他不同形式5-71
2·1球隙测量3-71
2冲击电压的测量3-71
1·5电容分压器测量3-71
7·5畸变功率2-72
5·1真值图的画法5-72
5真值图(卡诺图)5-72
2·2分压器测量系统3-72
11拉氏变换1-72
7·6等效正弦波2-72
11·1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和定理1-72
5波形因数、波顶因数与畸变因数2-72
6常用波形的分析2-72
7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与等效正弦波2-72
7·1瞬时功率与有功功率2-72
7·2视在功率2-72
7·3功率因数2-72
7·4无功功率2-72
5防爆试验6-73
5·1结构强度试验6-73
5·3用真值图简化逻辑式5-73
11·2拉氏转换简表1-73
5·2用真值图表示逻辑式5-73
4·3铁损的测量4-73
第10章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73
8·2非正弦交流电路计算实例2-73
8·1非正弦交流电路计算的原则与步骤2-73
8非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2-73
12矢量分析1-74
12·1矢量代数1-74
6多余组合——任选情况的处理5-74
2·1经典法及其步骤2-74
2过渡过程的计算方法2-74
1换路及换路定则2-74
5·2隔爆性能试验6-74
5·3水压试验6-74
5·4绝缘材料抗漏电强度分级试验6-74
12·5有关?的公式1-75
4γ、L电路的过渡过程2-75
5·6风压或气压保护装置可靠性试验6-75
5γ、C电路的过渡过程2-75
13·1标准形式1-75
13数学物理方程1-75
12·6柱面和球面坐标的梯度、散度和旋度1-75
3过渡过程中的衰减常数与时间常数2-75
7·1公式简化法5-75
7逻辑式的简化5-75
5·7防爆充油型燃烧安全性能试验6-75
12·4高斯定理和斯托克定理1-75
12·3梯度、散度和旋度1-75
12·2矢量导数和微分1-75
6电容通过电感和电阻的短路放电2-75
5·8观察窗透明板冲击试验6-75
5·5防爆通风、充气型死角试验6-75
第8章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75
5·9安全火花性能试验6-75
2·2算子法2-75
7·2表格简化法5-75
13·2定解问题的解1-76
4冲击电流测量3-76
4·4复数磁导率和感应磁导率的测量4-76
3操作波电压的测量3-76
14复变函数1-77
附表Ⅰ-bIEC关于污秽水平、试验水平及爬电距离的暂行标准6-77
附表Ⅰ-aIEC关于大气污秽水平的暂行标准6-77
附录附录Ⅰ大气污秽环境的分级6-77
4·5脉冲磁特性的测量4-77
14·1解析函数1-77
2·1“与非”组件的等效逻辑关系5-77
2按给定电路列写逻辑式5-77
1概述5-77
4·1分流器示波器测量系统3-77
14·2初等解析函数1-77
14·3柯西积分1-77
14·4泰勒级数和罗郎级数1-77
14·5留数定理和留数计算1-78
14·6保角变换(共形映射)1-78
4·2变流线圈、示波器测量系统3-78
15矩阵1-78
15·1定义1-78
第8章高电压试验78
5·2电压脉动系数测量3-78
5·1直流电压平均值的测量3-78
5直流高压测量3-78
附表Ⅱ-a可燃性气体与蒸汽的性能数据举例6-78
附录Ⅱ爆炸性混合物性能数据6-78
5磁测量技术的应用4-78
2·2“或非”组件的等效逻辑关系5-78
2·3按“与非”电路列写其逻辑式5-78
3用“与非”组件实现逻辑式5-78
3·1原变量和反变量的输入都可以提供的情况5-78
15·2基本运算1-79
15·3特殊矩阵1-79
3·2输入没有反变量提供的情况5-79
1·2接地体的影响3-79
第11章铁磁物质的磁性能和磁路79
8γ、L、C电路接通于正弦电源2-79
7γ、L、C电路接通于直流电源2-79
1一般试验条件3-79
1·1试品布置3-79
2·1绝缘试验电压标准3-79
1·3高压试验室的接地和屏蔽3-79
1·4建设高压试验室需注意的其他问题3-79
2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电压标准3-79
15·6线性方程组1-80
15·5矩阵的初等变换1-80
15·4矩阵的秩1-80
附表Ⅱ-b可燃性工业粉尘性能数据举例6-80
4用“与或非”门实现逻辑式5-80
5·3磁栅测量装置4-80
5·2钢件及钢管无损测试和探伤4-80
5·1直流电机内部空气隙磁场的测量与换向极位置的调整4-80
3·3多输出的情况5-80
5用有接点电器实现逻辑式5-81
6用二极管矩阵实现逻辑式5-81
附录4-81
1·2磁滞回线2-81
3气象校正系数3-81
16·4近似积分(辛普生公式)1-81
附表Ⅲ-a外壳防固体异物进入内部及防止人体触及内部的带电或运动部分的防护分级与技术要求6-81
附表Ⅲ-b外壳防水进入内部达有害程度的防护分级与技术要求6-81
2·2国际电工委员会绝缘配合标准3-81
3·1国家标准GB311-64规定3-81
1·1原始磁化曲线2-81
16近似计算1-81
16·1误差1-81
16·2有限差分和差商1-81
16·3牛顿内插公式1-81
附录Ⅲ电机、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6-81
1磁化过程2-81
16·6经验方程1-82
附录Ⅳ安全火花型电路设计简介6-82
1·3基本磁化曲线2-82
1·4局部磁滞回线2-82
3·2校正系数的参考数据3-82
2铁磁材料的分类与应用2-82
参考文献4-82
第5篇自动控制理论常用符号表概论第1章线性连续反馈控制系统82
2·1硬磁材料2-82
17·1概率的定义1-82
17概率论和数理统计1-82
16·5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1-82
3磁路与磁路各定律2-83
2·2软磁材料2-83
2·3矩磁材料2-83
6·1基本电路及原理5-83
3·1磁路的组成2-83
4工频电压试验方法3-83
4·1耐压时间3-83
4·2升压速度3-83
4·3加压次数3-83
17·2概率的基本运算1-83
17·3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1-83
6·2矩阵电路的组成步骤5-83
附录Ⅴ噪声及无线电干扰测试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6-84
17·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84
17·5统计量概念1-84
17·6参数估计1-84
17·7区间估计1-84
7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5-84
附表Ⅴ-a声级计的主要性能参数6-84
附表Ⅴ-b干扰场强仪的主要性能参数6-84
参考文献6-84
5冲击电压试验方法(包括操作波试验方法)3-84
5·1冲击电压试验要点3-84
5·2确定50%放电电压的方法3-84
3·2磁路的物理量与参数2-84
3·3磁路的欧姆定律2-84
3·4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2-84
4直流磁路及其计算2-84
4磁路计算的两种类型2-84
4·2无分支磁路的计算2-84
参考文献5-85
17·8假设检验1-85
第4章理论力学数据和资料85
5·3耐受电压Uw的确定3-85
4·3分支磁路的计算2-85
第6篇电工产品环境技术第1章概述85
5·1交流磁路的特点2-86
5·2铁磁材料的损耗2-86
6·1国家标准规定3-86
6淋雨试验方法3-86
5·4伏-秒特性试验3-86
5交流磁路及其计算2-86
1静力学资料1-87
7·1试验目的及原理3-87
7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试验3-87
6·3校正系数的参考数据3-87
6·2常用喷嘴3-87
5·4交流磁路的计算2-87
5·3交流铁心线圈的等值电路2-87
1·1力的基本性质1-87
1·2力矩和力偶矩1-88
7·2试验方法3-88
6永久磁铁磁路2-88
6·1给定永久磁铁磁路以确定气隙磁通2-88
9·1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3-89
8·2测试方法3-89
第3篇高电压技术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述89
9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试验3-89
8·1测试线路3-89
8·3试验结果的判断3-89
8泄漏电流试验3-89
1·3约束和约束力1-89
6·2改变气隙时磁通的确定2-89
6·3给定气隙及其磁通求永久磁铁尺寸2-89
9·4试验结果的判断3-90
9·3试验注意事项3-90
9·2保护电压3-90
1·4物体受力分析1-91
10·4局部放电测试回路3-91
10局部放电试验方法3-91
10·1局部放电产生的原因3-91
10·2真实放电量g和视在放电量Q3-91
1·5力系的平衡条件1-91
10·3常用测试参数3-91
1·6物体的重心1-92
10·7测试回路的校正3-92
10·6单个脉冲电压Uz的持续时间T3-92
2摩擦1-93
2·1滑动摩擦1-93
10·9对校正用方波发生器的要求3-93
10·8校正电容C0值的选择3-93
10·10测试仪器3-93
2·2滚动摩擦1-94
10·13产品的局部放电试验3-94
10·12抗干扰措施3-94
10·11刻度系数校正3-94
11高电压试验的安全技术3-95
11·1人身安全3-95
11·2设备安全措施3-96
11·3设备安全距离3-96
2·3摩擦计算实例1-99
3运动学的公式1-99
3·1点的运动1-99
3·2刚体的平动及定轴转动1-99
3·3点的复合运动1-102
4动力学资料1-103
4·1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定律)1-103
4·2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1-104
4·3转动惯量1-105
4·4机械能与功1-107
4·5动静法(达朗贝尔原理)1-109
5机械振动1-111
5·1机械振动的表示方法1-111
5·2简单振动系统的刚度与阻尼1-112
5·3振动系统的自由振动1-115
5·4固有频率1-116
5·5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受迫振动1-120
5·6轴的临界转速1-122
5·7转子的动平衡1-123
5·8减振与隔振1-126
第5章材料力学数据和资料126
1材料的机械性能1-130
1·1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机械性能1-130
1·2蠕变1-130
1·3冲击韧性1-134
1·5硬度1-135
2构件的强度和刚度条件1-135
2·1应力及强度条件1-135
1·4疲劳1-135
2·3虎克定律1-136
3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1-136
3·1应力状态概念1-136
2·2变形计算及刚度条件1-136
3·2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计算1-138
3·3广义虎克定律1-138
3·4构件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1-138
3·5断裂力学简介1-138
4构件强度和刚度计算1-145
4·1杆件在轴向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及弯扭组合时的强度、刚度计算1-145
4·2应力集中1-146
4·3热应力1-148
4·4冲击应力1-148
4·5交变应力1-148
5梁1-152
5·1平面弯曲时梁的强度和刚度条件1-152
5·2梁的弯曲变形1-158
5·3等强度梁1-163
5·4简单超静定梁1-164
6·1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1-167
6·2薄壁圆筒1-167
6弹簧、圆筒、平板等的计算1-167
6·3厚壁圆筒1-170
6·4组合圆筒1-170
6·5旋转厚环1-173
6·6平板1-173
第6章流体力学数据和资料175
7压杆的稳定性1-175
7·2中心压杆的稳定安全条件1-175
7·1压杆临界载荷计算1-175
1·1流体的密度1-179
1流体的几项物理性质1-179
1·2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1-180
1·3流体的粘性1-180
1·4毛细管现象1-182
2·2流场1-183
2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183
2·1作用于流体的力1-183
2·3理想流体1-184
2·5层流和紊流1-184
2·6雷诺数和临界雷诺数1-184
2·4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1-184
2·7湿周和水力直径1-185
2·8雷诺相似定律1-185
2·9声速和马赫数1-186
3静止液体1-186
3…1静止液体内的压力1-186
3·2帕斯卡定律1-186
3·3等压面和连通器1-187
3·4静止液体作用在平面壁上的力1-187
3·5阿基米德原理1-188
3·6旋转容器内相对静止的液体压力1-188
4管内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1-189
4·1连续性方程1-189
4·2伯努利方程1-189
4·3定常管流的动量方程1-190
4·4动量矩方程1-190
5流动阻力1-191
5·1管流阻力1-191
5·2简单管路1-198
5·3管束阻力1-198
5·4绕流阻力1-200
5·5旋转体内的流动阻力1-200
5·6旋转体的摩擦损耗1-204
6·2平行圆盘间的缝隙流动1-205
6·1平行板间的缝隙流动1-205
6缝隙流动1-205
1衡量物质(工质)热力性质的参数1-206
6·4无限长同心旋转圆筒间的环缝流动第7章热工学数据和资料206
6·3环形缝隙内的轴向流动1-206
2理想气体的状态公式1-207
3实际气体的状态公式1-208
4常用气体的各类数据1-208
5水及水蒸汽的各类数据1-208
6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1-220
7导热1-224
7·1温度场、傅里叶定律和导热系数1-224
7·2稳定导热的计算1-224
7·3各种物体的导热系数1-226
7·4各种物体的导热热阻1-226
7·6长杆导热的计算(包含长杆表面的放热系数α)1-230
7·5各种物体有内热源时的导热计算(在稳定导热时)1-230
7·8不稳定导热1-231
8对流放热1-231
8·1影响对流放热的因素1-231
7·7肋片和肋壁的传热(包含表面的放热系数)1-231
8·3对流放热系数1-232
8·2对流放热的计算1-232
8·5空气、烟气、水、水蒸汽以及几种油类的热性质1-233
8·4对流放热常用的几个准则数1-233
8·7液体(或气体)在强制流动中的放热(管内放热)计算1-236
8·6从准则数得出对流放热系数α举例1-236
8·8强化对流放热的方法1-238
8·9流体外掠放热的计算方法1-238
8·10流体在自由流动(自然对流)时的放热1-238
8·11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放热1-240
9辐射换热1-240
9·1绝对黑体和绝对黑体的辐射系数1-240
9·2物体的黑度1-241
9·3物体的吸收系数A、反射系数R和透射系数D1-241
9·4辐射量(兰贝特定律)1-242
9·5各种辐射量的计算1-242
10传热(透热)1-245
1·2声的传播、声速1-247
1·1声波1-247
1常用名词术语的基本概念1-247
第8章声学与光学数据和资料Ⅰ声学部分247
11在绝缘管内计算温度降落1-247
1·7声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散射1-248
1·6声功率、基准声功率、声功率级1-248
1·5声强、基准声强、声强级1-248
1·4声压、基准声压、声压级1-248
1·3声谱、可听声、次声、超声1-248
1·11响度、响度级1-249
1·9声波的衰减、衰减系数1-249
1·8反射系数、传声系数、吸声系数1-249
1·10特性阻抗、声阻抗、声阻抗率1-249
1·12噪声、感觉噪声级、噪度1-250
1·13混响、混响时间1-250
1·14隔声、隔声量1-250
2主要的实用公式与数据1-250
2·1一些声学物理量计算公式1-250
2·2不同介质中的声速1-252
2·3声波在空气、水、钢中的有关物理量有效值1-253
2·5响度级和响度的换算1-253
2·4声压、声强、声功率与相应级的换算1-253
2·6几种常用材料的吸声系数1-253
3噪声的测量与有关数据1-255
3·1声级计及其计权网络1-255
3·2噪声测量常用的频程1-255
3·3声源与测量距离关系1-256
3·4噪声容许标准1-256
3·6一些声源的声功率与声功率级1-257
3·5噪声的声压级1-257
3·7电机噪声容许限度1-257
3·8变压器噪声平均声压级允许限度参考值1-258
Ⅱ光学部分258
2光的传播1-259
3光的漫反射和全反射1-259
1光的基本性质1-259
4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1-260
5透镜1-260
6棱镜和光谱1-261
7光的吸收1-261
8光具组及其透过率的计算1-261
9光的干涉现象1-261
10光的衍射(或绕射)现象1-262
11光学仪器的分辨率1-263
12光的偏振现象1-263
13光的双折射现象1-264
14光的微粒性和光电效应1-264
15激光1-265
附表1~51-265~266
第9章物质性能及其它1物理常数1-266
2元素周期表1-267
3元素物理性能1-268
4元素电性能1-270
5常用电磁波频率区段1-273
6部分固体材料的性能1-273
7部分液体材料的性能1-274
8部分气体材料的性能1-275
9水的性质与温度的关系1-275
10空气的相对湿度和露点1-276
11大气压力、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1-276
12中国圆线标称直径与英、美、德线规对照表1-277
14电工产品额定电压分级1-278
13电工绝缘材料的耐热分级1-278
附录279
15优先数的基本系列1-279
2英文(拉丁)字母1-280
1汉语拼音字母1-280
4数学符号1-281
3希腊字母1-281
5常用物理量符号1-283
6国内外标准代号1-285
第2篇电工基础常用符号表第1章电的一般物理概念286
参考文献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