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民经济管理学》自学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永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民经济管理学》自学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怎样学习《国民经济管理学》1
目 录1
(二)基本名词解释18
1.经济管理18
2.国民经济管理18
3.管理二重性18
4.国民经济管理目标19
5.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19
6.经济发展目标19
9.管理机制完善目标20
10.经济发展战略目标20
8.社会发展目标20
7.科学技术发展目标20
11.国民经济预测21
12.经济预测体系21
13.预测程序21
14.经济决策22
15.国民经济决策22
16.国民经济决策体系22
17.决策程序22
18.专家意见法23
19.社会需求调查法23
20.可行性研究23
21.平衡协调技术与方法23
25.指导性计划24
24.指令性计划24
22.决策树24
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4
26.市场调节25
27.两下一上25
28.国民经济综合平衡26
29.六大平衡26
30.经济监督26
31.事前监督26
32.日常监督27
33.事后监督27
34.计划监督27
35.市场监督27
38.纳税监督28
36.财政监督28
37.预算监督28
39.财务监督29
40.银行监督29
41.审计29
42.经济信息30
43.信息反馈30
44.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30
45.信息周转30
79.地区经济的综合平衡30
50.物质资料31
49.物质资源31
47.智力投资31
46.人力资源31
48.劳务输出31
51.自然资源32
52.自然环境32
53.国民经济物质资料平衡32
54.生产资料的供需平衡32
55.社会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平衡33
56.财力资源33
57.生财、聚财、用财33
60.利改税34
61.财政平衡34
59.信用保障制度34
58.信贷资金34
62.信贷平衡35
63.综合财政计划35
64.科学技术35
65.基础研究36
66.应用研究36
67.开发研究36
68.科学劳动37
79.专利(专利制度)37
70.技术引进37
71.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体制37
74.国民经济部门结构38
73.经济责任制38
72.责、权、利38
76.地区优势39
77.生产力布局39
78.经济中心39
75.国民经济地区结构39
80.企业40
81.中外合资企业40
82.经济联合体40
83.工业公司40
85.涉外经济41
86.行政方法41
84.农工商联合企业41
87.思想政治方法42
88.经济方法42
89.经济法42
90.经济司法42
91.经济审判43
92.经济仲裁43
93.现代管理技术43
94.系统44
95.系统工程44
96.经济数学方法44
98.投入产出分析45
99.经济效益45
97.经济数学模型45
100.社会经济效益46
(三)问题解答47
1.什么是国民经济管理?47
2.为什么要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48
3.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是什么?49
4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是什么?50
5.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是什么?50
6.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原则?51
7.怎样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53
8.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涵义是什么?53
9.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与国民经济管理目标是什么关系?54
10.为什么必须正确处理总体目标与局部目标、战略目标与中期、近期目标的关系?55
11.确定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57
12.我国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经验教训是什么?59
13.为什么说党的十二大确定的今后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切实可行的,是能够争取达到的?59
14.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措施是什么?61
15.为什么要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61
16.如何逐步完善国民经济预测体系?63
17.如何提高国民经济决策质量?65
18.计划经济制度与计划管理形式是什么关系?66
19.如何正确认识集中与分散、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怎样确定计划管理形式?68
20.为什么必须弄清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71
21.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是什么?75
22.指令性计划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是什么?75
23.指导性计划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是什么?76
24.市场调节 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是什么?77
25.为什么说综合平衡是编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键?78
26.为什么说经济监督是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80
27.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监督有什么重要的作用?81
28.为什么要进行事前监督、日常监督与事后监督?82
2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加强经济监督?83
30.审计的概念、目的和作用是什么?85
31.经济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6
32.经济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有哪些作用?86
33.管理对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88
34.信息的周转过程和基本环节 是什么?88
35.如何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89
36.如何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90
37.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看,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包括哪些内容?91
38.为什么必须处理好生育、教育、就业三者的关系?92
39.为什么要逐步地有计划地允许并引导人员流动?93
40.如何改革劳动工资管理制度,以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95
41.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之间有着什么关系?96
42.为什么必须正确处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97
43.如何加强环境管理?98
44.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100
45.对生产资料管理和对消费资料管理有什么异同点?100
46.如何保持物质资料的供需平衡?102
47.如何加速生产资料的流通?103
48.如何正确处理生财、聚财、用财的关系?104
49.国营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利改税?106
50.如何正确划分财政与银行的职责范围,做到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109
51.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是什么关系?111
52.为什么必须实现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平衡?113
53.为什么要编制和执行综合财政信贷计划?115
5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管理?117
55.如何尽快地、有效地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118
56.如何按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办事,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管理?121
57.为什么要实行专利制度?122
58.为什么要引进先进技术?技术引进的方针是什么?123
59.如何理解经济管理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124
60.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是如何形成和沿革的?125
6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蓝图是什么?128
62.经济管理体制中的责、权、利关系是怎样的?129
63.国民经济部门的形成、发展与部门管理原则是什么关系?132
64.国家对部门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3
65.按部门管理原则管理部门经济的利弊是什么?如何改进?135
66.国民经济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关系是什么?137
67.按地区管理原则管理地区经济的利弊是什么?138
68.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地区优势?140
69.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标志是什么?141
70.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途径是什么?141
71.为什么要实行条块结合?如何结合?142
72.为什么要以城市为中心组织发展经济?144
73.地区经济综合平衡与全国经济综合平衡有什么异同点?147
74.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怎样?148
75.为什么必须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150
76.对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进行管理的异同点是什么?151
77.为什么必须实行经济联合,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152
78.为什么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具有客观必然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53
79.为什么要加强对涉外经济的管理?154
80.出口为什么是对外经济贸易的基础,如何扩大出口?156
81.为什么要利用外资?如何利用?156
82.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汇的“集中管理,统一经营”?157
83.如何认识经济特区的性质?159
84.为什么要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60
85.为什么必须采取多种管理方法?161
87.经济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163
88.思想政治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163
86.行政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163
89、法律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164
90.为什么必须正确运用各种管理方法?164
91.如何发挥价格、税收、信贷的杠杆作用?166
92.经济法与经济规律、经济政策是什么关系?168
93.经济法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169
94.建立和健全经济司法的重要性是什么?170
95.为什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70
96.为什么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管理国民经济?172
97、为什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客观必然性?173
9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什么重大意义?174
99、怎样提高社会经济效益?176
100、目前计算社会经济效益的指标有哪些?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