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政治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政治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4301944.jpg)
- 陆立军,王祖强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2492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政治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绪 论1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
二、新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体系框架7
三、新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源流和科学指针10
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意义14
第一篇 社会经济形态19
第一章 社会生产方式19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19
一、生产的基本要素19
二、生产力的内涵和结构21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
四、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25
第二节 社会生产关系27
一、物质生产的社会历史性质27
二、社会生产是一个有机整体28
三、生产关系的科学含义30
第三节 科技革命与现代生产方式31
一、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31
二、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结构的变化32
三、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33
四、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变化与人类的共同发展35
第二章 商品经济38
第一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38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38
二、商品经济的本质和特征40
三、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41
四、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43
第二节 商品45
一、商品的二因素45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47
三、商品的价值量49
第三节 货币50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50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53
三、货币形式的新发展55
四、货币流通规律56
第四节 价值规律58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58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59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60
一、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6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萌芽和发展63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63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63
二、资本原始积累64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66
四、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69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72
一、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72
二、中国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75
三、近现代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80
一、资本总公式8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83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83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84
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85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86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86
二、资本主义的价值增值过程86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87
四、剩余价值率89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89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89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90
三、超额剩余价值91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92
一、工资的本质92
二、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93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93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94
第五节 资本主义积累94
二、资本积累95
三、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96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98
第五章 资本主义流通100
第一节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100
一、资本循环100
二、资本周转102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05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05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07
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09
四、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和困难11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13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113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114
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15
四、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17
第六章 资本主义分配120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120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120
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22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24
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125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26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126
二、商业资本的作用127
三、商业利润128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29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129
二、借贷资本的特点129
三、利息和利息率130
四、平均利润的分割:借贷利息和企业利润131
第四节 土地所有制和地租132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资本主义地租132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133
三、土地价格135
第七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发展137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137
一、科技革命的新高潮137
二、科技革命与新的经济形态140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142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44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144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46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48
四、国家干预经济150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资本、劳动与分配关系的新变化151
一、职工持股与分享经济151
二、工资集体谈判155
三、职工参与企业管理156
四、社会福利制度157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61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本质161
一、社会主义是人类的必然选择1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62
二、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16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65
第二节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6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历史性质16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16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1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172
一、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172
二、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174
三、社会主义本质与共同富裕175
四、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176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1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178
一、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均想178
二、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科学内涵181
三、社会所有制与个人的经济权利183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的探索与实践1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8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188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192
制度192
第三节 股份制与社会主义所有制194
一、股份制与生产社会化194
二、股份制与社会所有制195
三、股份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96
一、西方合作制经济发展的新动向198
第四节 股份合作制与集体所有制的新形式198
二、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和特征200
三、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与变异203
四、集体所有制理论创新与深化集体企业产权205
制度改革205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209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209
二、初级阶段私营经济、雇佣劳动、劳资关系的定性和定位210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14
一、从局部劳动到社会总体劳动2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总体劳动与价值创造217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217
制度217
二、生产劳动的外延拓展和内涵深化219
三、创造价值的领域拓展:交换和合作222
四、价值贡献与收入分配2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225
一、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与反对平均主义225
二、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227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分配模式创新230
四、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2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232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功能232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233
三、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23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237
一、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的致富构想237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39
三、国家调节收入分配241
第四篇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24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6
第一节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46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弊端246
二、社会主义为什么选择市场经济24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250
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架构2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52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环节:市场、企业和255
政府25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内容和257
特征257
第三节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模式260
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划分260
二、美国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261
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263
四、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265
五、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启示26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269
第一节 企业和企业制度269
一、企业的性质和特征269
二、企业制度的含义和内容271
三、企业制度的基本类型272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275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框架275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277
三、公司制企业中的委托代理279
第三节 国有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282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定位282
二、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284
三、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28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与政府规制290
第一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290
一、市场体系的含义和构成290
二、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293
三、培育竞争性市场体系295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市场绩效296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影响因素296
二、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299
三、市场行为301
四、市场绩效303
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304
一、外部性与校正外部性304
二、公共产品与政府的公共产品政策307
三、垄断与政府的反垄断政策30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31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312
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312
二、消费、储蓄与投资314
三、宏观经济均衡316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18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性质和模式318
二、宏观调控模式与政府职能定位320
三、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322
第三节 计划调节324
一、计划体制改革与新型计划调节324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性质326
三、市场经济中计划的作用机理329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331
第四节 财政政策331
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332
三、财政政策工具333
四、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335
第五节 货币政策336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336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337
三、货币政策工具3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342
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342
第五篇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34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342
二、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345
三、邓小平经济增长理论3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方式351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351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352
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354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注意的几对关系355
一、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357
第三节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357
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359
三、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36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3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367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367
二、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369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370
一、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3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373
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375
三、调整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379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3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383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383
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与影响385
三、对外开放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388
四、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389
一、人类发展观的根本变革39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96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97
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国策398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400
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400
二、新世纪伊始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40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405
后 记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