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大开发指南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大开发指南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314315.jpg)
- 西部开发课题组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780626570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480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483页
- 主题词:地区开发 西部开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大开发指南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新疆1593
依托资源搞调整1593
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1593
大力发展特色产品1593
加大政策措施扶持力度1594
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1594
西部开发偏重民企1594
涌动红色产业潮成为西部开发的新亮点1595
为西部大开发构建金融服务体系1596
把握金融支持着力点1596
夯实大开发的基础1597
营造金融服务环境1597
引导有效信贷投入1598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1598
加大信贷监督管理1598
优惠政策掀起边疆拓荒热1599
能源矿产开发战略与对策建议1600
能源矿产在西部地区及全国的重要地位1600
能源矿产优化配置与资源经济区划1601
能源矿产开发战略1603
主要结论与对策1605
能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1607
能源资源的概况及在全国的地位1607
生态环境的特点1608
能源资源开发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1609
对策1612
塔里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1612
撩开塔里木神秘的面纱1612
挥师征战塔里木1613
奏响西部开发最强音1613
政府将总投资上千亿元兴建“西气东输”工程1614
西部干旱区山地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新疆天山开都河例1615
开都河流域自然环境概况1616
工程概况1616
开都河水能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1617
建议1619
社会经济环境特点与公路发展构想1619
新疆社会经济环境特点1619
交通发展构想1622
主要对策1624
从新疆涉外汽车运输的发展趋势谈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必要性1626
新疆涉外汽车运输发展现状与未来1626
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必要性1627
从汽车运输的特点看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性1628
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建议与设想1628
公路交通的展望1629
公路交通现状1629
公路交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1630
结论和建议1633
浅议新疆民用航空的发展与战略1633
民用航空现状1634
航空公司发展的具体设想1634
实现目标的条件1637
修建喀什——库尔勒铁路发展南疆地区经济1638
修建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的意义和必要性1639
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建设的可行性1641
新疆干旱荒漠区石油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贫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1643
干旱荒漠区石油开发现状1643
石油开发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644
石油开发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1645
油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及对策1646
石油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647
石油基地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647
石油基地建设具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1649
石油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1650
抓住机遇,实现共同发展1651
风能利用的新途径——构建水电、风电互补系统1652
水电、风电互补系统可解决调峰及冬季稳定供电问题1654
建设风电场与建设燃煤电厂的经济技术比较1656
解决风电项目建设资金的途径1657
矿产及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1658
新疆矿业开发现状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659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1660
对策建议1661
西部大开发新疆要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1663
西部开发要有一个宽松的土地利用环境1663
新时期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修编1664
土地开发要注意保护耕地周边生态环境1664
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提高整体生产力1664
水土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1665
水土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1665
水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666
水土开发利用中的环保措施1668
在西部开发中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空间广阔1670
论新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670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现状1671
影响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1671
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673
重庆1675
政府将实施八大战略来托起西部的“直辖市”——重庆1675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战略研究1676
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现状1677
环境污染现状1678
能源结构与大气环境的关系1679
能源与环境质量的战略对策1681
结束语1682
地方电力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683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两大板块并存格局由来已久1683
地方电力在库区一统天下举足轻重1684
地方电力在未来重庆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686
结论和建议1690
贯彻《电力法》加快重庆水能资源开发1691
重庆市境内发电能源的种类1692
重庆市境内发电能源的储量评估1692
水能资源与其他发电能源用于发电的优劣比较1693
水能资源必然成为主要的发电能源1693
《电力法》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正确性1694
能源发展战略初步研究1695
能源生产消费现状1695
面临的形势与机遇1696
能源发展战略基本思路1697
沼气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1702
沼气发展现状1703
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1705
农村沼气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对策1708
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研究1709
农业发展方向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1709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1710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712
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项目1713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对策与措施1714
四川1715
成都市重新研究制定技术创新工程方案1715
四川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1716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716
保护川南煤田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1717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718
水能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721
在我国能源跨区域配置中的地位1722
能源资源构成1722
能源区际交换的现状1723
在我国未来能源跨区域配置中的地位1724
电价承受能力分析1726
第一产业电价承受能力分析1726
工业企业电价承受能力分析1728
第三产业电价承受能力分析1731
物价连锁反应分析1732
结论1733
加快公路建设为西部能源资源开发做贡献1734
能源资源及公路交通现状1734
发展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736
高速公路发展战略1737
公路建设,能源资源开发一体化决策的思考1738
溪落渡水电站是金沙江开发起步的理想工程1738
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如何起步1739
溪落渡、向家坝电站尽快立项建设的建议1742
对四川公路跨世纪发展的思考1744
自然条件决定了经济发展对公路的依赖1744
公路发展的问题和症结所在1744
对跨世纪公路发展建设的规划和构想1746
公路规划发展应提高到更高、更新的层次1747
出海通道的规划和建设探讨1749
关于概念及问题的提出1749
出海通道现状分析1750
出海通道规划原则1750
大西南及四川出海通道规划和建设的构想1751
出海通道的实施策略1752
加快建设出海通道的可能性1753
天然气输送管道概况及规划思路1754
天然气管道概况1754
输气管网络形成的几个阶段1754
今后发展规划的思路与策略1755
开发利用四川天然气资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1757
天然气工业在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757
天然气资源潜力和开发条件1760
天然气工业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1763
天然气资源持续利用和提高综合效益的途径1767
创新 协调 选择——走有甘孜藏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769
创新1770
协调1772
选择1773
关于建立大渡河旅游环线的思考1777
问题的提出1777
大渡河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1778
建设大渡河旅游环线的实践1781
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1784
秦巴山区生物资源概况1785
资源现状分析1785
合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的途径1787
乐山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对策1788
地区自然地理概况1788
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1790
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179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1794
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初探1796
成都地区气候反常1796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1799
对策与建议1801
四川盆地大气资源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1802
地理环境1802
大气特征1803
保护与利用浅析1806
云南1807
西部大开发与云南大发展1807
西部大开发是世纪伟业1807
西部大开发是“两个大局”思想的体现1808
资源优势与发展定位1813
基本概况1813
应大力扶持六大优势产业1813
建“中华生物谷”1814
云南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1815
解决国有经济比重高的问题1817
能源开发的现状与展望1819
能源工业概况1819
煤炭工业的现状与展望1822
电力工业的现状与展望1823
新能源开发的现状与展望1824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1825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825
传统能源开发利用落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1827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1829
东川市能源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1834
基本情况1835
东川市薪炭林现状1836
能源消耗情况分析1836
薪材需求量预算1838
能源馈乏的严峻性1838
措施及对策研究1839
数据来源1843
优化能源配置大力发展云南水电1843
优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能源——水电1843
水能资源状况及其在全国的重要地位1845
水能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1847
大力开发云南水电为振兴云南经济和实施“西电东送”作贡献1849
水能资源的优势战略地位和开发机遇1850
丰富的云南水能资源1850
水能资源优势1851
水能资源战略地位1853
抓住机遇,促进水电大发展1857
加快云南小湾水电站项目的筹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1859
澜沧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利用现状1859
小湾电站对云南经济和电力事业发展的作用和地位1861
小湾电站财务评价指标优越,上网电价具有较强竞争力1863
小湾电站综合利用及社会环境效益显著1864
小湾水电站建设形势及有利条件1864
建议1866
云南澜沧江下游景洪勐松电站引进外资建设(或BOT方式)并向泰国输电的可能性1866
能源1866
泰国需电情况1867
云南水电建设在加快1869
“两站一网”概念1870
开发可行性1870
云南水电能源基地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1871
能源供需矛盾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1872
现行能源结构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1875
建立水电能源基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877
大力发展水电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1882
开展国际合作加快云南水电资源开发1885
云南在寻求水电市场和资金方面的各种尝试1885
开拓国际电力市场,利用国外资金开发云南大型水电资源的初步实践1886
对云南水电建设的展望与建议1890
优化资源配置加快马鹿塘工程建设1892
云南需要优先开发水能资源、优先建设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1893
建设马鹿塘水利枢纽工程对文山州战区恢复建设及扶贫攻坚具有重大意义1895
马鹿塘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深度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1896
结论1897
关于云南省铁路网建设的浅见1897
铁路概况1897
正确认识米轨铁路的作用1898
在云南省西部修建米轨铁路网1900
抓紧云南对外铁路通道建设加速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1903
铁路现状1903
加快云南对外铁路通道建设的战略意义1904
修建云南对外铁路通道的特点和优势1906
对外铁路建设的目标1907
政策与措施建议1908
关于滇西南对外铁路道规划战略的意见1908
修建滇西南对外铁路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1909
滇西南对外铁路通道的三个主要走向1910
对滇西南对外铁路通道三个主要走向规划战略的意见1912
结论意见1913
关于云南省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和建议1914
交通运输面临的严峻形势1914
关于云南交通发展的战略及目标的选择1915
加快发展云南交通运输的对策1916
对云南煤炭市场的再认识1919
现状1919
分析与判断1923
几点建议1924
云南先锋煤液化的战略意义1927
煤炭工业概况1927
发展先锋煤液化必要性1928
液化情况简介1929
云南先锋褐煤液化项目的优势条件1930
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931
需要重视的问题1931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1932
矿产资源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932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933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1936
农村能源开发优势与农业持续发展1939
发展沼气的优势分析1940
技术与经济分析1940
沼气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1941
开展沼气及其综合利用的效果预测1941
研究与推广问题1943
2010年农村能源技术政策建议1944
概述1944
能源资源状况1945
农村能源建设的成绩1947
农村能源政策1948
积极发展薪炭林保护森林资源1954
森林资源消耗结构1954
云南森林能源现状1956
解决农村能源的主要途径——发展薪炭林1957
发展薪炭林的参考树种1959
恶性有毒杂草紫茎泽兰的能源及其他利用1959
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与防治1959
杂草利用观与紫茎泽兰的利用1960
紫茎泽兰毒性问题1961
紫茎泽兰的能量利用1961
紫茎泽兰的饲料利用1961
紫茎泽兰的其他利用途径1962
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促进西部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1962
西部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1962
云南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及其利用1964
几点建议1968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1969
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1969
地热资源概况1970
地热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历史1972
地热资源开发现状1973
地热资源利用现状1973
国内外开发利用概况及发展趋势1974
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1976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1976
西藏1980
解放思想,加快国企改革1980
希望引进美国畜草1982
进藏铁路和近期修建滇藏线的意义1984
青藏铁路和滇藏铁路比较1984
进藏铁路建设顺序和修建滇藏线的意义1988
地区交通发展战略1989
概况1989
交通现状1989
交通建设的特点1990
2050年交通发展战略199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西藏东部农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199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西藏东部农业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1997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和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的评价考核体系1998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持久发展的根本1999
用优化结构和发展规模化生产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
强化科学管理意识,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的道路2001
藏北雪灾危害及对策探讨2002
地理及气候概况2002
雪灾2003
雪灾的危害2004
对策探讨2004
认识自然趋利避害2005
贵州2007
扎实扭亏接大开发2007
火电列入国家“西电东送”规划2009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2010
喀斯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010
主要对策建议2015
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2017
生态重建、开发脱贫任重道远2017
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2019
深化改革、强化配套政策措施,加快生态重建与产业开发2021
喀斯特地区环境移民、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以贵州生存条件恶劣的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为例2023
概况2023
环境移民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2024
环境移民人口的生态——经济意识及行为效应2025
环境移民地区的生态——经济模式及可持续发展2026
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问题的思考2028
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2028
目前贵州省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030
关于贵州省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2032
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2033
喀斯特区环境特点2034
森林植被恢复是喀斯特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2036
喀斯特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2037
喀斯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039
喀斯特生态环境基本特征2039
喀斯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2040
喀斯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可行性2041
喀斯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2042
21世纪贵州的水战略问题2043
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战略地位2043
21世纪水的战略目标和任务2044
水问题和跨世纪目标2046
实现21世纪水利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2047
喀斯特高原水土侵蚀现状与治理战略措施2048
水土流失现状2049
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2051
东部和其他地区与西部的经济合作2053
大力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2053
合作是东西部共同发展的需要2053
东部发展机制向西部波及的主要形式2061
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2068
东西合作中应注意和解决的几方面问题2071
西部与东部经济联合的商业模式2076
“东部资金+东部技术+西部基础设施”联合模式2076
“东部大公司+中西部大农业+中西部大市场”开发模式2077
“东部的优势企业+中西部相关产业+中西部的优势资源”股份合作模式2078
“东部的资金+西部的‘三线’企业”联合模式2079
“东部的观念+中西部的政策”重组模式2080
“东部的名牌产品+西部的企业生产”扩展型模式2081
东部和中西部联合开发中西部优势资源建立特色产业型对接模式2082
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发展和扶贫的贡献2082
对香港投资开发内地中西部地区的思考2083
优势互补的投资前景2084
扩大引资的障碍及措施2085
深圳组庞大代表团参与东西部合作2086
广东五百厂商赴陕西寻商机2087
上海鼓励人才西行措施出台五百余人与中西部企业签约2087
广东西进大有可为2088
广西数千亿资金参与西部开发2090
第四部分 他山之石2091
国内经验提供的借鉴2093
历代王朝开发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2093
守备为本,加强军事部署2093
经营边疆的政治方略2094
恢复和发展边疆经济2098
对边疆地区实行教化政策2105
历代王朝边疆政策的区域特点2106
历史上开发中西部的成功典型——清初自流井、盐井的开发2108
明末清初战乱对自流井的破坏2108
康熙时期对四川的平定使自流井得以恢复2109
乾隆盛世自流井的大发展2110
清初自流井盐业开发的启示2111
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对西部地区的开发2112
孙中山大力规划西部的经济发展蓝图2113
新中国成立后30年实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情况2117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给西部发展的启示2124
调整经济结构创辉煌,再造优势产业展雄姿2125
组建集团化的大公司,营造共和国的主力舰2130
搞活企业闯海洋,闯过难关天地宽2133
重视人才选好班子,提高素质培育机制2134
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广辟再就业工程渠道2137
居安思危精雕市场艺术,经营机制细描名牌风流2139
“先发效应”导出“体制优势”,吸取教训整顿市场秩序2141
两个转变显神通,水随人意八方流2143
融资机制探新路,不拒细流成潮涌2145
江阴纺织工业一枝独秀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2148
美国西部开发的启示2160
概论2160
“西进运动”的历史考察2161
“西进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2161
美国在西部的“领地”及其变迁2173
美国西部的迅速开发及其原因2184
西部的发展:多种因素的结合2184
西部三大开发性行业的兴起2195
交通革命给西部开发注入活力2206
美国区域关系中的西部2217
西部的兴起与三角关系的形成2217
三大区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2227
美国的最美国化的部分2237
西部的社会变迁及其特色2237
大西部的开发与美国的工业化2246
西部拓殖中的都市化问题2256
关于“伊甸园”的梦想及其破灭2268
从美国西部开发看中国西部发展2278
美国历史上开发西部的基本背景2278
美国历史上开发西部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2279
美国西部开发对中国的启示2281
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开发经济模式比较2288
肩负使命进入21世纪2288
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开发的异同2289
通过比较,制定经济发展模式2291
中国现代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2292
中国西部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的对比分析2294
中国西部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的对比研究2294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措施——对美国西部开发经验的借鉴2297
美国财政调控落后地区对我国开发西部地区的启示2300
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300
美国政府对落后地区的经济调节2302
美国开发落后地区经验对我国的启示2304
美国历史上开发西部的主要经验2305
美国的区域发展援助政策的沿革及内容2306
区域发展援助的特点与效果2308
美国开发西部的成功经验2309
前苏联西伯利亚开发的启示2312
战后西伯利亚经济的恢复与进步(1945~1960年)2312
“四五”计划和西伯利亚经济的恢复2312
西伯利亚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技术进步2318
西伯利亚开发的全新阶段——加速发展时期(1960~1986年)2326
西伯利亚变成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2327
西伯利亚的轻工业、农业和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2333
同国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的扩大2339
西伯利亚的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特点2347
自然概貌和资源优势2347
西伯利亚经济发展的特点2358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投资环境与进入方式2379
开发梯度2379
市场需求2380
投资政策2382
外贸政策2383
税收政策2384
进入方式2386
规模庞大的西伯利亚出口能力2388
西伯利亚的农业开发——兼评赫鲁晓夫的垦荒运动2390
早期沙俄对西伯利亚的征服与开发2390
前苏联开发西伯利亚农业的举措及效益2392
西伯利亚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2395
西伯利亚开发的前景2396
预测苏共“二十七大”关于西伯利亚发展的规划2396
西伯利亚开发的展望2403
西伯利亚——中国动力桥2415
其他国家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2418
世界大趋势——大开发带动大发展2418
日本地区政策对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兼谈对我国西北开发的启示2420
日本地区问题及其原因2420
日本地区政策对效率与公平的协调2421
对我国西北开发的启示2423
日本地区政策与地区产业开发2424
日本在地区产业开发上的实践2425
特点及经验教训2427
评价与思考2428
日本区域政策与中国西部开发2431
开发战略2431
宏观政策2432
政府的作用2433
日本国的区域政策实践2434
区域干预政策的沿革及内容2434
日本区域政策的特点及效果2435
日本开发北海道的经验2437
韩国“西部开发计划”2438
“西部开发计划”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2438
“西部开发计划”出台背景2439
“西部开发计划”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2441
韩国西海岸新万金国际自由经济区开发现状及展望2443
新万金国际自由经济区开发背景2443
新万金国际自由经济区的现状及相关的开发环境2444
新万金开发的前景展望2447
意大利扶持南部地区发展的经验2450
设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支持南方发展2450
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突出扶持重点2450
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2451
意大利的南部开发政策及对发展我国西部经济的启示2451
意大利的“南方政策”2451
意大利“南方政策”的特点2452
意大利“南方政策”对我国西部的借鉴意义2452
意大利“南方政策”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2453
意大利南部开发政府推进模式及启迪2455
意大利南部开发:成就与特征2455
意大利南部开发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迪2458
加拿大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兼论加拿大资源开发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2460
加拿大的经济发展2460
加拿大的工业化2462
“大宗理论”对我国的有益启示2464
英国的区域发展援助政策2466
区域政策的沿革及内容2466
区域援助政策的主要特点2468
澳大利亚的边疆开拓2469
引入移民 建立荒漠农业——从以色列和埃及经验看我国西部荒漠开发战略2470
以色列和埃及的经验2471
我国过去移民开发的模式及其反思2473
全国对荒漠治理和开发可行性的思考2474
关于实施“引入移民开发西部计划”若干建议要点2476
德国的区域发展援助2478
区域发展不平衡及政策沿革2478
区域援助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效果2478
巴西缩小南北差距的经验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