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河口水沙输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江河口水沙输运
  • 沈焕庭,李九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097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长江-河口-泥沙输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江河口水沙输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长江河口水沙通量1

1.1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变化规律1

1.1.1水沙来源1

1.1.2水沙通量时间系列特征2

1.1.3水沙通量时间系列趋势分析2

1.1.4水沙通量的阶段性变化4

1.1.5水沙通量的年内变化5

1.1.6泥沙颗粒组成6

1.1.7几点认识7

1.2长江入河口区水沙通量变化规律7

1.2.1资料来源与处理7

1.2.2长江入河口区径流通量变化7

1.2.3长江入河口区悬沙通量变化8

1.2.4水、沙通量之间的关系10

1.2.5几点认识11

1.3长江入河口区输沙量时间序列分析12

1.3.1趋势性分析12

1.3.2跳跃分析13

1.3.3原因分析15

1.3.4周期分析16

1.3.5几点认识17

1.4南北港断面净水沙通量估算17

1.4.1资料的取得和地形数据的数字化18

1.4.2计算方法18

1.4.3结果和讨论20

1.4.4几点认识23

1.5断面悬沙通量组分模式及其在南港的应用25

1.5.1研究思路25

1.5.2资料来源25

1.5.3断面通量组分模式25

1.5.4结果和讨论29

1.5.5几点认识32

1.6口外海滨典型断面悬沙通量32

1.6.1研究区域及资料来源32

1.6.2研究方法32

1.6.3结果与讨论35

1.6.4几点认识38

第2章 长江河口水动力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42

2.1长江河口潮波特性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42

2.1.1潮波传播42

2.1.2潮波变形45

2.1.3几点认识48

2.2长江河口段潮差变化特性48

2.2.1资料来源48

2.2.2研究方法48

2.2.3结果分析50

2.2.4几点认识53

2.3长江河口潮流特性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53

2.3.1潮汐和潮流性质54

2.3.2潮流运动形式和历时54

2.3.3潮流流向与流速57

2.3.4潮流与潮位的相位差和潮流场分布60

2.3.5几点认识62

2.4长江河口径流和盐度的谱分析63

2.4.1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63

2.4.2径流的功率谱64

2.4.3盐度的功率谱65

2.4.4径流和盐度相互关系的交叉谱分析67

2.4.5几点认识68

2.5长江口内余流特性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69

2.5.1影响长江口余流的主要因子69

2.5.2口内余流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河槽的相互作用72

2.5.3几点认识74

2.6长江河口口门附近余环流及其对悬沙输移的影响75

2.6.1盐淡水混合类型75

2.6.2河口纵向余环流模式76

2.6.3纵向余环流对悬沙输移的影响80

2.6.4几点认识82

2.7长江河口口外海滨余流的时空变化82

2.7.1余流的空间分布82

2.7.2余流的时间变化85

2.7.3余流的主要组成87

2.7.4余流的概念模式93

2.7.5几点认识93

第3章 长江河口悬沙输运与滩槽水沙交换95

3.1长江河口悬沙输运特性95

3.1.1长江来水来沙特点95

3.1.2口门附近悬沙分布变化规律97

3.1.3入海悬沙的淤积和扩散102

3.1.4几点认识104

3.2长江河口咸淡水混合对悬沙输运的影响105

3.2.1混合的潮相变化105

3.2.2混合对悬沙输运的影响107

3.2.3几点认识109

3.3南槽和北槽悬沙输运机制110

3.3.1现场观测和数据处理111

3.3.2余流的纵向分布112

3.3.3各项输沙机制的纵向分布114

3.3.4南北槽浑浊带形成机制分析115

3.3.5几点认识117

3.4南汇边滩悬沙输运和长江口与杭州湾泥沙交换118

3.4.1含沙量的时空变化118

3.4.2潮滩悬沙输运模式120

3.4.3长江口与杭州湾的泥沙交换123

3.4.4几点认识125

3.5口外海滨悬沙分布及扩散特征125

3.5.1资料来源125

3.5.2悬沙分布126

3.5.3垂向扩散系数129

3.5.4几点认识130

第4章 长江河口涨潮槽的水沙输运133

4.1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与演变133

4.1.1涨潮槽的形态特征133

4.1.2涨潮槽发育的动力条件134

4.1.3涨潮槽的形成原因134

4.1.4涨潮槽的演变规律135

4.1.5涨潮槽的利用与整治途径137

4.1.6几点认识138

4.2长江河口涨落潮槽的水动力特征及河槽类型判定138

4.2.1水沙特性分析139

4.2.2河槽类型的判定142

4.2.3几点认识144

4.3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水沙输运机制144

4.3.1现场观测资料144

4.3.2涨、落潮槽水流输运机制分析144

4.3.3涨、落潮槽悬沙输运机制分析146

4.3.4几点认识150

4.4长江河口涨潮槽泥沙运动特性150

4.4.1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50

4.4.2潮流特性151

4.4.3泥沙粒径151

4.4.4含沙量153

4.4.5泥沙运动过程和输沙量153

4.4.6几点认识156

4.5长江河口涨、落潮槽底沙输运趋势156

4.5.1 Gao-Collins粒径趋势模型157

4.5.2样品的采集和分析158

4.5.3结果讨论158

4.5.4几点认识160

4.6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沉积物特征及其动力响应161

4.6.1研究区域背景161

4.6.2研究方法162

4.6.3分析结果163

4.6.4结果讨论165

4.6.5几点认识166

第5章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水沙输运170

5.1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170

5.1.1影响最大浑浊带的水文泥沙因子171

5.1.2最大浑浊带的时空变化171

5.1.3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条件173

5.1.4最大浑浊带悬沙沉降的物理化学过程177

5.1.5最大浑浊带对河口淤积的影响179

5.1.6几点认识180

5.2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水沙的输运机制181

5.2.1物质纵向输移项定义181

5.2.2现场观测资料182

5.2.3水量纵向净输移183

5.2.4悬沙纵向净输移185

5.2.5几点认识189

5.3河口形状对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影响190

5.3.1数值试验设置190

5.3.2平面分布191

5.3.3纵向分布193

5.3.4横向分布194

5.3.5几点认识195

5.4长江河口浮泥形成机理及变化过程196

5.4.1研究方法196

5.4.2浮泥的基本特性196

5.4.3浮泥形成及变化过程198

5.4.4浮泥的分布202

5.4.5几点认识202

第6章 长江河口底沙输运205

6.1长江河口底沙的颗粒组成与沙波运动205

6.1.1研究方法205

6.1.2底沙来源205

6.1.3河床泥沙的颗粒组成206

6.1.4沙波运动207

6.1.5沙洲、沙嘴及水下沙体的推移运动208

6.1.6几点认识211

6.2长江河口段枯季河床沉积物与沙波的现场观测211

6.2.1现场观测和研究方法211

6.2.2河床表层沉积物颗粒特征211

6.2.3河床沙波214

6.2.4几点认识215

6.3长江河口段的水下沙洲215

6.3.1水下沙洲类型及其演变特征216

6.3.2典型水下沙洲的演变过程和冲淤计算217

6.3.3几点认识221

附录:作者已发表的著作2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