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锅炉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锅炉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349777.jpg)
- 樊泉桂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750831873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火电厂-锅炉-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锅炉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锅炉机组的工作过程1
第二节 锅炉机组的系统及组成部件1
第三节 锅炉的容量、参数及其分类2
第四节 大容量锅炉的主要型式4
第二章 燃料及其燃烧特性17
第一节 电站锅炉燃料17
第二节 煤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17
第三节 煤的成分的计算基准18
第四节 煤的发热量及相关概念19
第五节 煤灰的结渣和积灰特性判别21
第六节 煤的分类23
第七节 煤的燃烧特性26
第八节 燃油和燃气的特性27
第三章 燃料燃烧计算和锅炉机组热平衡31
第一节 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31
第二节 燃烧所需的空气量32
第三节 燃烧产生的烟气量34
第四节 烟气分析38
第五节 燃烧方程式40
第六节 运行中过量空气系数的确定41
第七节 空气和烟气的焓43
第八节 锅炉机组的热平衡44
第九节 锅炉机组的热平衡试验52
第四章 煤粉制备及系统56
第一节 煤粉的一般特性56
第二节 煤粉细度和煤粉颗粒分布特性57
第三节 煤的可磨性系数和磨损指数59
第四节 磨煤机60
第五节 制粉系统71
第六节 给煤机和给粉机76
第七节 煤粉分离器79
第五章 燃烧理论基础81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度81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83
第三节 热力着火84
第四节 链锁反应86
第五节 火焰传播86
第六节 煤粉的燃烧88
第七节 碳粒燃烧的动力区、扩散区和过渡区89
第八节 碳粒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机理92
第六章 燃烧设备和煤粉燃烧新技术95
第一节 概述95
第二节 直流式煤粉燃烧器96
第三节 旋流式煤粉燃烧器107
第四节 煤粉炉炉膛113
第五节 煤粉气流的燃烧120
第六节 低负荷稳燃及低NOx煤粉燃烧技术121
第七节 W型火焰燃烧技术127
第八节 油燃烧器与点火器130
第九节 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134
第七章 过热器和再热器145
第一节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作用和工作特点145
第二节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结构型式146
第三节 典型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及其材料选择149
第四节 热偏差153
第五节 汽温变化的静态特性158
第六节 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159
第七节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的调节160
第八章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166
第一节 省煤器的作用与结构166
第二节 省煤器的主要参数和启动保护167
第三节 空气预热器的型式169
第四节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和热变形172
第五节 尾部受热面的磨损、积灰和腐蚀176
第九章 锅炉炉膛换热计算187
第一节 锅炉炉膛内传热的特点187
第二节 炉膛辐射换热的基本方程和有效辐射热计算方法189
第三节 炉内传热的相似理论计算方法191
第四节 炉膛受热面的辐射特性193
第五节 炉膛火焰黑度194
第六节 火焰中心位置修正系数M196
第七节 炉膛结构特征及其他参数197
第八节 炉膛换热计算的修正方法200
第九节 炉膛换热的其他计算方法201
第二节 对流受热面换热计算的基本方程203
第一节 概述203
第十章 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203
第三节 受热面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205
第四节 对流受热面的污染对换热的影响212
第五节 传热温压的计算214
第六节 对流换热面积和流速的计算215
第七节 主要对流受热面的计算特点218
第十一章 锅炉整体设计和受热面布置225
第一节 锅炉热力计算的程序和方法225
第二节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226
第三节 电站锅炉的整体布置232
第四节 影响锅炉受热面布置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规律235
第十二章 自然循环蒸发系统及安全运行237
第一节 自然循环原理与基本概念237
第二节 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的安全运行239
第三节 蒸发管内的汽液两相流型及传热240
第四节 汽液两相流体的流动参数243
第五节 汽液两相流体的流动阻力、重位压降246
第六节 简单回路的水循环计算和水循环特性曲线247
第七节 复杂回路的水循环计算250
第八节 水循环全特性曲线和循环安全性检查251
第九节 蒸发管传热恶化工况的计算252
第十节 提高循环安全性的措施253
第十一节 水冷壁的高温腐蚀255
第十三章 强制流动锅炉259
第一节 直流锅炉的主要特点和水冷壁型式259
第二节 直流锅炉的水动力特性261
第三节 亚临界压力下蒸发管的脉动性流动268
第四节 直流锅炉的热偏差271
第五节 超临界压力下水冷壁管内传热273
第六节 低倍率和复合循环锅炉276
第七节 控制循环锅炉278
第八节 直流锅炉的启动系统279
第十四章 电站锅炉蒸汽品质及其污染防治282
第一节 电站锅炉的蒸汽品质282
第二节 蒸汽污染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284
第三节 给水净化288
第四节 锅内的蒸汽净化291
第十五章 电站锅炉的运行与调节299
第一节 电站锅炉的启动300
第二节 锅炉的停运308
第三节 锅炉的变负荷运行方式310
第四节 锅炉的动态特性313
第五节 锅炉的燃烧调整与蒸汽压力调节317
第六节 锅筒锅炉的给水调节321
第七节 锅炉的汽温调节325
第八节 直流锅炉的运行调节特点325
参考文献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