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钦定四库全书精编 史部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钦定四库全书精编 史部 第1卷
  • 李超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 ISBN:780606416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3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6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钦定四库全书精编 史部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3

正史类3

史记3

卷一五帝本纪第一3

卷二夏本纪第二7

卷三殷本纪第三12

卷四周本纪第四16

卷五秦本纪第五27

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37

卷七项羽本纪第七53

卷八高祖本纪第八63

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75

卷一百零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75

卷一百零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84

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88

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95

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106

汉书115

卷一上高帝纪第一上115

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124

卷三高后纪第三131

卷六武帝纪第六133

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146

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第149

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155

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182

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192

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197

卷四十八贾谊传第十八209

东冲古剌213

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218

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226

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233

卷六十二司马迁传第三十二241

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249

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256

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263

卷八十七上扬雄传第五十七上270

卷八十七下扬雄传第五十七下276

卷八十八儒林传第五十八281

卷九十酷吏传第六十291

后汉书301

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301

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310

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321

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330

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338

卷十二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345

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351

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360

卷十七冯岑贾列传第七370

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379

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386

卷二十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391

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396

卷四十上班彪列传第三十上404

卷四十下班彪列传第三十下410

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四十九415

三国志433

魏书一武帝纪第一433

魏书二文帝纪第二460

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478

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501

蜀书一刘二牧传第一511

蜀书二先主传第二514

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525

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539

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546

吴书二吴主传第二556

吴书三三嗣主传第三574

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590

吴书八张严程阚薛传第八603

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610

吴书十三陆逊传第十三622

晋武帝纪635

晋书635

正史类635

第二卷635

目录635

羊祜传649

卫瓘传655

阮籍传661

嵇康传663

祖逖传666

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传668

陈寿传675

宋书679

明恭王皇后传679

后废帝江皇后传679

范晔传680

陶潜传686

宣孝陈皇后传691

高昭刘皇后传691

南齐书691

祖冲之传692

梁书697

太祖张皇后传697

高祖郗皇后传697

肖统传698

陶弘景传700

陈书705

后主本纪705

高祖章皇后传712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715

魏书715

献明皇后贺氏传715

文成元皇后李氏传717

张宗之传717

释老志718

北齐书735

神武娄后传735

文宣李后传736

斛律金传736

周书741

武帝阿史那皇后传741

隋书745

高祖本纪745

炀帝本纪769

杨素传785

李密传791

南史799

文元袁皇后传799

郁林王何妃传799

邓郁、马枢传800

侯景传801

北史817

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817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传817

后主冯淑妃传818

郦道元传819

羊祉传820

宋景业传821

唐高祖纪825

旧唐书825

房玄龄传833

魏征传837

李林甫传846

杨国忠传849

李光弼传852

韩愈传857

刘禹锡传862

王维传864

柳宗元传864

杜甫传865

李商隐传867

孙思邈传868

新唐书873

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873

章敬吴皇后传880

白居易传880

郭子仪传883

杜牧传888

欧阳询传890

冯道传890

王勃传891

李白传892

旧五代史897

葛从周传897

新五代史907

太祖母文惠皇后王氏传907

高祖皇后李氏传907

宣?皇后符氏传908

李煜传909

宋史913

寇准传934

王禹偁传937

范仲淹传941

包拯传946

欧阳修传948

曾巩传951

王安石传953

司马光传958

苏轼传965

岳飞传974

陆游传984

辛弃疾传985

文天祥传988

周敦颐传991

程颢传993

程颐传995

朱熹传998

黄庭坚传1007

米芾传1008

方腊传1009

朱勔传1010

秦桧传1015

天祚皇帝本纪1027

辽史1027

耶律休哥传1044

张孝杰传1045

世宗昭德皇后传1049

金史1049

熙宗悼平皇后传1049

元好问传1051

宣宗明惠皇后传1051

萧裕传1052

列女传1054

李庆嗣、纪天锡传1057

元太祖纪1061

元史1061

世祖后察必传1072

木华黎传1073

耶律楚材传1076

刘秉忠传1081

郭守敬传1085

赵孟俯传1089

明太祖本纪1099

明史1099

太祖孝慈高皇后传1122

成祖仁孝徐皇后传1124

朱?传1125

陈友谅、张士诚传1126

刘基传1130

方孝孺传1133

于谦传1135

戚继光传1139

张居正传1142

海瑞传1147

徐光启传1150

袁崇焕传1152

史可法传1158

张三丰传1163

归有光传1163

郑和传1164

李时珍传1164

严嵩传1165

李自成、张献忠传1168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1185

传记类1185

晏子春秋1185

卷一1185

内篇谏上第一1185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1185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1186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1186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1186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1187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1187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1188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1188

景公欲废嫡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1189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1189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1190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1190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1191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1191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1192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1192

景公游寒涂,不恤死胔,晏子谏第十九1193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1193

景公将伐宋,梦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第二十二1194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1194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1194

景公从畋十八日不返国,晏子谏第二十三1195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第1196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1196

卷二内篇谏下第二1196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第二1197

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1198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1198

景公以抟治之兵未成功,将杀之,晏子谏第四1198

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第八1199

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1199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第十一1200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1200

景公猎逢蛇虎,以为不祥,晏子谏第十1200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1201

景公为泰吕成,将以燕飨,晏子谏第十二1201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1201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1202

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1202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1203

景公登路寝台,不终,不悦,晏子谏第十八1203

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而许第二十1204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1205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1205

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晏子谏第二十三1206

景公登射,思得勇力士与之图国,晏子谏第二十五1207

庄公问伐晋,晏子对以不可,若不济,国之福第二1208

卷三内篇问上第三1208

庄公问威当世服天下,时耶?晏子对以行也第一1208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第五1209

景公问伐鲁,晏子对以不若修政待其乱第三1209

景公伐莱,胜之,问所当赏,晏子对以谋胜禄臣第四1209

景公问欲如桓公用管仲以成霸业,晏子对以不能第七1210

景公问欲善齐国之政以干霸王,晏子对以官未具第六1210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1211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1211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第十一1212

景公问欲令祝史求福,晏子对以当辞罪而无求第十1212

景公问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以举贤官能第十三1213

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1213

景公问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以三者第十六1214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1214

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第十五1214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1215

景公问贤君治国若何?晏子对以任贤爱民第十七1215

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1215

景公问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以不与世陷乎邪第二十二1216

景公问忠臣之行何如?晏子对以不与君行邪第二十1216

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第二十一1216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仇第二十五1217

景公问古者君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文王第二十三1217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1217

景公问臣之报君何以?晏子对报以德第二十八1218

景公问欲和臣亲下,晏子对以信顺俭节第二十六1218

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以举之以语,考之以事第二十七1218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第一1219

景公问临国莅民所患何也?晏子对以患者三第二十九1219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第三十1219

卷四内篇问下第四1219

景公问廉政而长久,晏子对以其行水也第四1220

景公问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对以下贤以身第二1220

景公问欲逮桓公之后,晏子对以任非其人第三1220

景公问国如何则可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1221

景公问为臣之道,晏子对以九节第五1221

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勉强为上第六1221

景公问富民安众,晏子对以节欲中听第七1221

吴王问保威强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第十一1222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1222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1222

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第十四1223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1223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1223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1224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1224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1225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1225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第二十1226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1226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1227

叔向问处乱世,其知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1227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1227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1228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1228

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晏子对以狂惑也第二十五1228

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1229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第二十七1229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1229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九1229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1230

卷五内篇杂上第五1230

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第一1230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第三1231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第六1232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1232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第五1232

景公探雀?,?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第九1233

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1233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1233

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称不敢与第十二1234

景公睹乞儿于涂,晏子讽公使养第十1234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1234

晏子饮景公酒,公呼具火,晏子称诗以辞第十五1235

景公使进食与裘,晏子对以社稷臣第十三1235

晏子饮景公,止家老敛,欲与民共乐第十四1235

景公使晏子予鲁地,而鲁使不尽受第十八1236

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侍而折其谋第十六1236

景公问东门无泽年谷而对以冰,晏子请罢伐鲁第十七1236

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第二十1237

景公游纪,得金壶中书,晏子因以讽之第十九1237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1238

晏子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1238

晏子之鲁,进食有豚亡二肩,不求其人第二十二1238

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1239

晏子乞北郭骚米以养母,骚杀身以明晏子之贤第二十七1240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1240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1240

晏子居丧,逊答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1241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第二十八1241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第二十九1241

景公梦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1242

卷六内篇杂下第六1242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1242

齐人好毂击,晏子绐以不祥,而禁之第二1242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第四1243

景公病水梦与日斗,晏子教占梦者以对第六1244

景公成柏寝而师开言室夕,晏子辨其所以然第五1244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1245

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桔第十1246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第八1246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第九1246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1247

楚王飨晏子,进桔置削,晏子不剖而食第十一1247

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1248

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1248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槁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1249

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第十五1249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1250

梁丘据言晏子食肉不足,景公割地将封,晏子辞第十七1250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第十八1250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1251

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第二十1251

景公欲更晏子宅,晏子辞以近市得求,讽公省刑第二十一1251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受第二十五1252

景公欲为晏子筑室于宫内,晏子称是以远之而辞第二十三1252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第二十四1252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1253

景公睹晏子之食菲薄,而嗟其贫,晏子称其叁士之食第二十六1253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1253

卷七外篇第七1254

晏子病将死,妻问所欲言,云毋变尔俗第二十九1254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而示之第三十1254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1255

景公谓梁丘据与已和,晏子谏第五1256

景公梦见彗星,使人占之,晏子谏第三1256

景公问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谏第四1256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1257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第六1257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1258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一1259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1259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第十四1260

景公筑长?台,晏子舞而谏第十二1260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1260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1261

司马子期问,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对以不仁也第十八1262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俱灭第十六1262

吴王问齐君僈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岂能以道食人第十七1262

太卜绐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第二十一1263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第十九1263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1263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1264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1264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晏子称有饰第二十六1265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辞不受第二十四1265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1265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1266

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1266

卷八外篇第八1266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1267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1267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1267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1268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1268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1268

景公为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第九1269

景公游牛山少乐,请晏子一愿第八1269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1270

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第十1270

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第十一1270

庄公图莒,国人扰,给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1271

景公谓晏子东海之中有水而赤,晏子详对第十三1271

景公问天下有极大极细,晏子对第十四1271

晏子没,左右谀,弦章谏,景公赐之鱼第十八1272

晏子死,景公驰往哭,哀毕而去第十六1272

晏子死,景公哭之,称莫复陈告吾过第十七1272

威烈王1275

目录1275

第三卷1275

编年类1275

资治通鉴1275

周纪一1275

显王1279

周纪二1279

昭襄王1288

秦纪一1288

秦孝文王1292

秦庄襄王1292

秦始皇帝上1293

秦纪二1300

始皇帝下1300

汉纪一1306

汉纪三十九1467

肃宗孝章皇帝下1467

杂史类1475

国语1475

卷一周语上1475

祭公谏征犬戎1475

内史兴论晋文公必霸1476

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1476

卷二周语中1477

襄王不许请隧1477

王孙满观秦师1477

卷三周语下1478

单襄公论晋将乱1478

羊舌?聘于周1479

卷四鲁语上1480

曹刿问战1480

臧文仲如齐告籴1480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1481

臧文仲请赏1481

展禽论祀爰居1481

仲尼非难1482

季桓子穿井1482

襄公如楚1482

卷五鲁语下1482

卷六齐语1484

管仲对齐桓公1484

管仲佐政1486

管仲论亲邻国1487

管仲论足甲兵1487

葵丘之会1487

卷七晋语一1488

献公卜伐骊戎1488

献公将黜太子申生1489

骊姬谮申生1489

申生伐东山1490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1491

卷八晋语二1491

公子重耳出亡1493

宫之奇谓其子1493

里克杀奚齐1494

卷九晋语三1496

秦晋之战1496

卷十晋语四1497

重耳适齐1497

齐姜劝重耳1498

宋襄公赠马1498

重耳逆怀赢1499

文公纳襄王1499

文公救宋败楚1500

文公称霸1501

张侯御郄献子1502

范文子后入1502

卷十一晋语五1502

赵宣子论比党1502

郄献子耻国君1503

卷十二晋语六1503

晋败楚师1503

卷十三晋语七1504

悼公始合诸侯1504

祁奚荐贤1504

司马侯荐叔向1505

卷十四晋语八1505

范宣子争田1505

师旷论乐1506

叔向子朱不心竞而力争1506

郑子产来聘1507

叔向贺贫1507

赵简子问贤1508

叔向对赵简子1508

卷十五晋语九1508

范献子聘于鲁1508

智果对智宣子1509

智伯国谏智襄子1509

晋阳之围1509

卷十七楚语上1510

申叔时论傅太子1510

灵王为章华之台1511

卷十八楚语下1512

观射父论祀牲1512

昭王奔郧1513

王孙圉论楚宝1513

卷十九吴语1514

夫差伐齐1514

勾践灭吴1515

勾践袭吴1515

勾践雪耻1518

卷二十越语上1518

卷二十一越语下1520

范蠡论持盈定倾节事1520

范蠡谓人事天应1521

范蠡谓先征事不成1521

范蠡论战1521

战国策1525

卷一东周1525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1525

秦攻宜阳1525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1526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1526

三国隘秦1526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1527

卷二西周1527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1527

雍氏之役1528

卷三秦一1528

卫鞅亡魏入秦1528

苏秦始将连横1529

张仪说秦王1530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1532

张仪之残樗里疾1533

陈轸去楚之秦1533

卷四秦二1534

秦惠王死1534

医扁鹊见秦武王1534

甘茂相秦1535

陉山之事1535

秦客卿造谓穰侯1536

卷五秦三1536

范雎至秦王庭迎1537

楚王使景鲤如秦1539

秦攻邯郸1539

卷六秦四1539

文信侯欲攻赵1540

卷七秦五1540

谓秦王曰1540

齐将封田婴于薛1541

卷八齐一1541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1542

邯郸之难1542

成侯邹忌为齐相1542

韩齐为与国1543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1543

卷九齐二1543

秦攻赵长平1544

张仪事秦惠王1544

楚王死1545

卷十齐三1545

孟尝君将入秦1546

齐人有冯谖者1547

盂尝君燕坐1547

齐欲伐魏1547

卷十一齐四1547

燕攻齐1549

鲁仲连谓孟尝1549

苏秦自燕之齐1549

卷十三齐六1549

五国约以伐齐1551

田单将攻狄1551

卷十四楚一1551

苏秦为赵合从1552

江乙恶昭奚恤1552

韩公叔有齐魏1552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1553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1554

楚怀王拘张仪1556

卷十五楚二1556

齐秦约攻楚1556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1557

陈轸告楚之魏1558

卷十六楚三1558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1558

客说春申君1559

卷十七楚四1559

长沙之难1559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1560

卷十八赵一1560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1561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1561

腹击为室而钜1561

甘茂为秦约魏1561

苏秦从燕之赵1562

卷十九赵二1562

张仪为秦连横1563

赵使机郝之秦1564

卷十二赵三1564

秦攻赵于长平1565

平原君请冯忌1565

赵太后新用事1567

卷二十一赵四1567

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1567

乐羊为魏将1568

秦使王翦攻赵1568

卷二十二魏一1568

张仪为秦连横1569

西门豹为邺令1569

陈轸为秦使于齐1570

齐魏约而伐楚1570

苏代为田需说魏王1571

张仪以秦相魏1571

卷二十三魏二1571

五国伐秦1572

秦楚攻魏1573

齐魏战于马陵1573

芒卯谓秦王1574

卷二十四魏三1574

秦赵约而伐魏1574

魏将与秦攻韩1575

长平之役1576

卷二十五魏四1576

客谓司马食其1576

信陵君杀晋鄙1577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1578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1578

卷二十六韩一1578

三晋已破智氏1578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1578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1579

秦招楚而伐齐1580

五国约而攻秦1580

宜阳之役1580

卷二十八韩三1580

苏秦将为从1581

韩氏逐向晋于周1581

卷二十九燕一1581

燕王哙既立1582

权之难1582

宫他为燕使魏1582

苏代谓燕昭王1583

苏代过魏1583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1585

卷三十燕二1585

公输般为楚设机1586

齐魏争燕1586

卷三十二宋卫1586

智伯欲袭卫1587

魏太子自将1587

中山与燕赵为王1588

卷三十三中山1588

魏文侯欲残中山1588

乐羊为魏将1589

高宗浙脸1593

钱塘遗事1593

卷一1593

天目山谶1593

十里荷花1594

金陵山水1594

梦吴越王取故地1594

显庆寺1595

仁和门1595

高宗定都1595

三天竺1596

游湖词1596

三贤堂1596

冷泉亭1596

射潮箭1597

题白塔桥1597

伍子胥庙1597

万回哥哥1598

苏堤赵堤1598

六和塔诗1598

净慈罗汉1598

孝宗问何蓑衣卜1599

龙翔官1599

浙江十庙1599

淳熙盛事1600

大理寺豕祭1600

格天阁1600

卷二1600

辛幼安词1601

孝宗恢复1601

庆元侍讲1602

东窗事发1602

韩平原客1603

韩平原1603

赵子直1603

三京之役1604

济王1604

辛卯火1605

大字成犬1605

夹攻辽金1606

史弥远1606

安子文1607

卷三1607

赵信庵1607

崔福之死1608

嵩之起复1608

余晦帅蜀1609

盂保相1609

余樵隐1609

赵方威名1610

晦诬惟忠1610

彭大雅1610

刘雄飞1611

议迁都1612

卷四1612

北兵渡江1612

丁相罢政1613

阴许岁币1613

行打算法1613

吴潜入相1614

严覆试1615

贾相当国1615

李璮归国1615

刘整北叛1616

一担担1616

杀向士璧1616

紫原三策1617

拘留北使1617

雪词1617

推排公田1618

卷五1618

公田之祸1619

公田专官1619

公田赏罚1619

窜谢坊得1620

谪皮龙荣1620

理宗政迹1621

理宗升遐1621

士人言贾相1622

度宗即位1622

全后1622

半闲亭1623

台谏应故事1623

似道专政1623

贾相之虐1624

排当1624

贾相举令1624

李瓘挂冠1625

卷六1625

降生皇子1625

高达赴援1626

龙飞赋题1626

襄阳受围1626

贾相讳言1627

贾相出督1627

时相不合1627

戏文诲淫1627

张贵赴援1628

明堂遇雨1628

钱神献梦1629

系籍秀才1629

地生白毛1629

诏兵勤王1630

襄樊失陷1630

度宗晏驾1630

谅阴三元1630

下阳罗堡1631

下郢复州1631

北兵渡江1631

刘整死1632

下鄂州1632

卷七1632

下蕲黄州1632

贾相出师1633

下江州1633

下安庆1633

破池州1634

遣使请和1634

下饶州1634

赵与可遁1635

芜湖溃师1635

姜才败绩1635

金山之败1635

五木之败1636

二相遁去1636

诛韩震1636

罢贾似道1637

朝臣宵遁1637

贬贾似道1638

张世杰入卫1639

相陈宜中1639

卷八1639

陈宜中奏1640

议迁跸1640

吕文焕回本国书1641

陈宜中都督1641

诏谕三将1641

日蚀1642

督府檄文1642

王爚平章1642

征诸帅不至1643

陈留并相1643

文天祥入卫1643

诸郡望风而降1644

二王航海1645

纳降表1645

诏罢兵1645

罢团结1645

京城归附1646

宜中夜遁1646

文魁辞相1646

扬州死节1647

潭州死节1647

吉州归附1647

丙子北狩1648

卷九1648

祈请使行程记1649

省试1654

卷十1654

赴省登科五荣须知1654

丹墀对策1655

御赐给号1655

择日唱第1656

置状元局1657

君道第一1661

贞观政要1661

政体第二1663

求谏第四1672

纳谏第五1674

直谏1677

君臣鉴戒第六1682

择官第七1685

封建第八1689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1692

尊敬师傅第十1693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1695

规谏太子第十二1698

仁义第十三1702

忠义第十四1703

孝友第十五1706

公平第十六1707

诚信第十七1713

俭约第十八1715

仁侧第二十1717

谦让第十九1717

慎所好第二十一1718

慎言语第二十二1719

杜谗邪第二十三1720

奢纵第二十五1722

悔过第二十四1722

贪鄙第二十六1724

崇儒学第二十七1725

文史第二十八1726

礼乐第二十九1727

务农第三十1731

刑法第三十一1732

赦令第三十二1735

贡赋第三十三1736

辨兴亡第三十四1737

征伐第三十五1738

安边第三十六1743

行幸第三十七1745

畋猎第三十八1746

灾祥第三十九1747

慎终第四十1749

卷一巴志1757

载记类1757

华阳国志1757

重刊华阳国志叙1757

卷二汉中志1764

卷三蜀志1770

卷四南中志1779

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1788

卷六刘先主志1793

卷七刘后主志1799

卷八大同志1806

卷九李特雄寿势志1815

卷十一蜀郡士女1820

卷十先贤士女总赞1820

卷十二后贤志1845

卷十三序志1856

卷一吴太伯传1875

吴越春秋1875

卷二吴王寿梦传1876

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传1877

卷四阖闾内传1881

卷五夫差内传1889

卷六越王无余外传1897

卷七勾践入臣外传1899

卷八勾践归国外传1904

卷九勾践阴谋外传1906

卷十勾践伐吴外传1911

天皇氏1921

目录1921

第四卷1921

别史类1921

路史1921

初三皇纪1921

中三皇纪1921

泰皇氏1922

地皇氏1922

九头纪1922

句疆氏1924

循蜚纪1924

钜灵氏1924

犁灵氏1925

谯胡氏1925

涿光氏1925

钩阵氏1925

黄神氏1925

泰逄氏1926

弇兹氏1926

冉相氏1927

巫常氏1928

大敦氏1928

云阳氏1928

秦壹氏1929

空桑氏1930

次民氏1931

神民氏1931

倚帝氏1931

都倚帝山1931

辰放氏1932

因提纪1932

蜀山氏1933

浑沌氏1935

?傀氏1935

皇覃氏1936

东户氏1936

吉夷氏1937

启统氏1937

有巢氏1938

几蘧氏1938

?韦氏1938

遂人氏1939

庸成氏1941

史皇氏1942

禅通纪1942

柏皇氏1943

大庭氏1944

中皇氏1944

栗陆氏1945

赫苏氏1947

昆连氏1947

轩辕氏1947

葛天氏1949

尊卢氏1950

祝诵氏1951

昊英氏1953

有巢氏1955

朱襄氏1956

无怀氏1957

阴康氏1957

南山经第一1961

地理类1961

山海经1961

西山经第二1963

北山经第三1969

东山经第四1975

中山经第五1978

海外南经第六1990

海外西经第七1991

海外北经第八1992

海外东经第九1993

海内南经第十1994

海内西经第十一1995

海内北经第十二1996

海内东经第十三1997

大荒东经第十四1998

大荒南经第十五2000

大荒西经第十六2001

大荒北经第十七2003

海内经第十八2005

——赭时国2009

大唐西域记2009

叙2009

卷一三十四国2009

阿耆尼国2009

——屈支国2009

——跛禄迦国2009

——笯赤建国2009

——那揭罗曷国2020

——市捍国2020

——窣堵利瑟那国2020

——飒秣建国2020

——弭秣贺国2020

——劫布呾那国2020

——屈霜你迦国2020

——喝捍国2020

——捕喝国2020

——伐地国2020

——货利习弥伽国2020

——羯霜那国2020

——呾蜜国2020

——赤鄂衍那国2020

——忽露摩国2020

——愉漫国2020

——鞠和衍那国2020

——镬沙国2020

——珂咄罗国2020

——拘谜陀国2020

——缚伽浪国2020

——纥露悉泯健国2020

——忽懔国2020

——缚喝国2020

——锐秣陀国2020

——胡实健国2020

——呾剌健国2020

——揭职国2020

——梵衍那国2020

——迦毕试国2020

卷二三国2020

滥波国2020

——僧诃补罗国2030

——健驮罗国2030

卷三八国2030

鸟仗那国2030

——钵露罗国2030

——呾又始罗国2030

——劫比他国2038

——乌刺尸国2038

——迦湿弥罗国2038

——半笯蹉国2038

——曷罗阇补罗国2038

卷四十五国2038

磔迦国2038

——至那仆底国2038

——阇烂达罗国2038

——屈露多国2038

——设多图卢国2038

——波理夜呾罗国2038

——秣菟罗国2038

——萨他泥湿伐罗国2038

——窣禄勤那国2038

——秣底补罗国2038

——媻罗吸摩补罗国2038

——瞿毗霜那国2038

——亚醯掣呾罗国2038

——毗罗删拿国2038

——乔赏弥国2047

卷五六国2047

羯若鞠阇国2047

——阿逾陀国2047

——阿耶穆佉国2047

——钵逻耶伽国2047

——蓝摩国2054

——鞞索迦国2054

卷六四国2054

室罗伐悉底国2054

——劫比罗伐窣堵国2054

——弗栗恃国2063

——拘尸那揭罗国2063

卷七五国2063

婆罗疙斯国2063

——战主国2063

——吠舍厘国2063

卷八摩揭陀国上2071

——尼波罗国2071

卷九摩揭陀国下2083

——羯朱嗢祗罗国2093

卷十十七国2093

伊烂拿钵伐多国2093

——瞻波国2093

——恭建那补罗国2103

——奔那伐潼那国2103

——迦摩缕波国2103

——三摩呾咤国2103

——耽摩栗底国2103

——羯罗拿苏伐剌那国2103

——乌荼国2103

——恭御陀国2103

——羯?力甑反·伽国2103

——?萨罗国2103

——案达罗国2103

——驮那羯磔迦国2103

——珠利邪国2103

——达罗毗荼国2103

——林罗矩咤国2103

卷十一二十三国2103

僧伽罗国虽非印度之国,路次附出,2103

卷十二二十二国2113

——摩诃剌侘国2113

——跋禄羯呫昌叶反,媻国2113

——摩腊侘国2113

——阿咤厘国2113

——契咤国2113

——伐腊毗国2113

——阿难陀补罗国2113

——苏剌侘国2113

——瞿折罗国2113

——邬阇衍那国2113

——掷枳陀国2113

——摩醯湿伐罗补罗国2113

——信度国2113

——茂罗三部卢国2113

——钵伐多国2113

——阿点媻翅罗国2113

——狼揭罗国2113

——波剌斯国虽非印度之国2113

——臂多势罗国2113

——阿?茶国2113

——伐剌拿国2113

——斫句迦国2117

漕矩咤国2117

——弗栗恃萨傥那国2117

——安呾罗缚国2117

——阔悉多国2117

——活国2117

——瞢健国2117

——阿利尼国2117

——曷逻胡国2117

——讫栗瑟摩国2117

——钵利曷国2117

——呬摩呾罗国2117

——钵铎创那国2117

——淫薄健国2117

——屈浪拿国2117

——达摩悉铁帝国2117

——尸弃尼国2117

——商弥国2117

——劫盘陀国2117

——乌铩国2117

——佉沙国2117

吴序2127

——瞿萨旦那国岛夷志略张序2127

彭湖2128

附:《清源续志》序2128

三岛2129

琉球2129

龙涎屿2130

麻逸2130

无枝拔2130

民多朗2131

交趾2131

占城2131

真腊2132

宾童龙2132

麻里鲁2133

丹马令2133

日丽2133

吉兰丹2134

遐来勿2134

罗卫2135

丁家卢2135

戒2135

苏洛鬲2136

罗斛2136

淡邈2137

八都马2137

针路2137

三佛齐2138

八节那间2138

尖山2138

暹2139

明家罗2139

啸喷2139

浡泥2139

重迦罗2140

爪哇2140

苏禄2141

文诞2141

都督岸2141

旧港2142

苏门傍2142

龙牙犀角2142

蒲奔2143

班卒2143

龙牙菩堤2143

毗舍耶2143

文老古2144

假里马打2144

昆仑2145

龙牙门2145

急水湾2146

东西竺2146

灵山2146

须文答剌2147

淡洋2147

花面2147

特番里2148

勾栏山2148

僧加剌2148

喃?哩2149

曼陀郎2149

班达里2149

高郎步2150

下里2150

北溜2150

东淡邈2151

金塔2151

沙里八丹2151

土塔2152

加里那2152

大八丹2152

麻那里2153

华罗2153

第三港2153

挞吉那2154

波斯离2154

加将门里2154

须文那2155

大佛山2155

千里马2155

古里佛2156

小暝喃2156

万里石塘2156

放拜2157

巴南巴西2157

朋加剌2157

马八儿屿2158

万年港2158

大乌爹2158

天堂2159

哩咖塔2159

阿思里2159

马鲁涧2160

层摇罗2160

天竺2160

罗婆斯2161

麻呵斯离2161

甘埋里2161

异闻类聚2162

乌爹2162

岛夷志后序2163

名例2167

唐律疏义2167

政书类2167

卫禁2231

职制2249

户婚2276

厩库2299

擅兴2311

贼盗2323

斗讼2356

诈伪2391

杂律2405

捕亡2429

断狱2440

史评类2459

史通2459

内篇2459

卷2459

六家第一2459

卷二2462

二体第二2462

载言第三2463

本纪第四2464

世家第五2465

列传第六2466

卷三2467

表历第七2467

书志第八2468

卷四2472

论赞第九2472

序例第十2473

题目第十一2474

断限第十二2475

编次第十三2476

称谓第十四2478

卷五2479

采撰第十五2479

载文第十六2481

补注第十七2482

因习上第十八2483

因习下第十九2485

卷六2486

言语第二十2486

浮词第二十一2487

叙事第二十二2489

卷七2493

品藻第二十三2493

直书第二十四2495

曲笔第二十五2496

鉴识第二十六2497

探赜第二十七2498

卷八2500

摸拟第二十八2500

书事第二十九2503

人物第三十2505

卷九2506

核才第三十2506

序传第三十二2507

烦省第三十三2508

卷十2510

杂述第三十四2510

辨职第三十五2512

自叙第三十六2513

卷十一2515

史官建置第一2515

外篇2515

卷十二2519

古今正史第二2519

卷十三2527

疑古第三2527

惑经第四2531

卷十四2535

申左第五2535

卷十五2538

点烦第六2538

卷十六2543

杂说上第七2543

卷十七2548

杂说中第八2548

卷十八2551

杂说下第九2551

卷十九2556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2556

五行志杂驳第十一2561

卷二十2564

暗惑第十二2564

忤时第十三25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