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 张云亭,袁聿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904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X线检查技术的应用1

一、普通检查1

二、特殊检查2

三、造影检查2

第二节 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的应用3

一、CR3

二、DR4

三、DSA4

第三节 CT检查技术的应用5

一、检查前的准备5

二、检查方法6

三、临床应用及限度6

四、注意事项7

第四节 MRI检查技术的应用7

一、特点7

二、主要用途8

三、主要内容8

四、限度9

第五节 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9

一、主要内容9

二、主要用途10

三、优点10

四、限度10

第六节 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10

一、检查技术简繁的选择11

二、检查技术的损伤性11

三、影像检查费用的考虑11

第二章 X线检查技术13

第一节 X线摄影条件13

一、感光效应与光学密度13

二、X线照片对比度20

三、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25

四、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28

五、优质X线照片条件33

第二节 普通检查35

一、透视35

二、普通X线摄影36

第三节 特殊检查技术42

一、体层摄影42

二、放大摄影44

三、高仟伏摄影46

四、软X线摄影46

第四节 造影检查48

一、对比剂48

二、造影检查技术52

第五节 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和管理77

一、主观评价法77

二、客观评价法78

三、综合评价像质的研究78

四、影像质量管理78

第三章 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80

第一节 CR特点及影响质量因素80

一、CR响应性的因素与噪声81

二、CR影像处理83

第二节 CR检查技术89

一、头颈部89

二、胸部90

三、泌尿系统92

四、胃肠道93

五、肌肉骨骼系统94

六、乳腺95

七、儿科96

八、血管造影97

第三节 DR检查技术简介98

一、检查技术的几个方面98

二、DR参数选择与影像效果100

三、DR的应用101

第四节 DSA检查技术101

一、头部101

二、心脏大血管102

三、腹部106

四、外周血管108

第四章 CT检查技术113

第一节 普通扫描113

一、颅脑CT113

二、头面颈部CT116

三、胸部CT117

四、腹部CT118

五、盆腔CT119

六、脊柱CT119

第二节 特殊检查方法120

一、薄层扫描120

二、重叠扫描121

三、靶扫描121

四、高分辨率扫描121

五、图像堆积扫描121

六、定量CT122

第三节 增强扫描122

一、常规增强扫描123

二、动态增强扫描123

三、两快一长增强扫描124

四、延迟增强扫描124

五、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124

第四节 造影CT检查126

一、血管造影CT126

二、非血管造影CT127

第五节 螺旋CT的临床应用130

一、螺旋扫描130

二、CT透视131

三、实时增强监视131

四、三维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132

五、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应用138

第六节 电子束CT技术应用140

一、触发方式140

二、扫描体位141

三、基本扫描方式141

四、对比剂使用技术143

第七节 CT图像特点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144

一、CT图像特点144

二、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146

第八节 各系统疾病CT检查方法的选择149

一、颅脑149

二、头颈部149

三、胸部149

四、腹部和盆腔150

五、脊柱和骨关节150

第五章 MRI检查技术151

第一节 常用脉冲序列及其应用151

一、SE脉冲序列152

二、IR脉冲序列155

三、GRE脉冲序列157

第二节 成像参数的选择162

一、与图像质量有关的成像参数162

二、成像参数的选择166

第三节 流动现象的补偿技术167

一、流动状态167

二、流动现象和伪影168

三、流动现象的补偿169

第四节 伪影的补偿技术171

一、相位错位171

二、混淆伪影或包裹伪影172

三、化学位移伪影173

四、化学性配准不良伪影174

五、截断伪影174

六、磁敏感性伪影174

七、拉链伪影174

八、遮蔽伪影175

九、病人运动伪影175

十、交叉激励175

第五节 MRI对比剂的应用177

一、增强机制177

二、分类177

三、应用178

第六节 MRI检查的安全要求180

一、安全性180

二、安全要求182

第七节 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182

一、检查前准备182

二、基本检查方法182

三、颅脑183

四、眼眶183

五、脊椎与脊髓184

六、胸部185

七、乳腺185

八、腹部186

九、盆腔186

十、关节187

第八节 MRA的临床应用188

一、基本方法188

二、临床应用189

第九节 MR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190

一、成像原理190

二、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191

第十节 MRS及其临床应用194

一、检测空间定位技术195

二、化合物浓度定量测定195

三、临床应用196

第六章 超声检查方法199

第一节 超声检查基本方法199

一、检查前病人准备199

二、医生准备199

三、病人体位200

四、超声检查基本手法200

五、超声图像基本断面和图像方位201

六、超声观察的基本内容202

第二节 颅脑超声检查203

一、适应证203

二、检查前准备203

三、仪器条件203

四、体位与扫查方法203

五、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204

第三节 头颈部超声检查204

一、眼和眼眶204

二、甲状腺206

三、涎腺206

第四节 乳腺超声检查207

一、适应证207

二、检查前准备207

三、仪器条件207

四、体位与扫查方法207

第五节 胸部超声检查207

一、适应证208

二、检查前准备208

三、仪器条件208

四、体位与扫查方法208

第六节 心脏超声检查209

一、适应证209

二、检查前准备209

三、仪器条件209

四、病人体位209

五、M型超声心动图210

六、二维超声心动图211

七、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13

八、特殊检查方法216

第七节 肝、胆、脾、胰超声检查219

一、肝脏超声检查219

二、胆管系统超声检查221

三、脾超声检查223

四、胰腺超声检查223

第八节 胃肠道超声检查225

一、适应证225

二、检查前准备226

三、仪器条件226

四、体位与扫查方法226

第九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及腹膜后超声检查228

一、适应证228

二、检查前准备229

三、仪器条件230

四、体位与扫查方法230

五、超声测量232

第十节 腹部大血管超声检查233

一、适应证233

二、检查前准备233

三、仪器条件233

四、体位与扫查方法233

第十一节 妇科超声检查234

一、适应证234

二、仪器条件234

三、经腹壁体表检查235

四、经阴道超声检查235

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36

六、超声测量236

第十二节 产科超声检查236

一、适应证237

二、检查前准备237

三、仪器条件237

四、体位与扫查方法238

五、超声测量239

六、超声判定孕龄240

七、超声判断胎位242

第十三节 周围血管超声检查242

一、适应证243

二、仪器条件243

三、体位243

四、扫查方法243

五、观察内容244

六、技术注意事项244

第十四节 骨、关节及软组织超声检查244

一、适应证244

二、仪器条件245

三、检查前准备245

四、体位与扫查方法245

第十五节 介入性超声检查245

一、技术要点245

二、检查前准备246

三、操作方法246

四、自动活检枪的应用246

五、临床意义246

索引248

建议读物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