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承·创新·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夏东民,金朝晖,罗健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015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承·创新·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探索2
(二)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10
(三)新时期党的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创新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缘起及国内外研究状况2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缘起28
(二)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状况3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研究的价值3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论价值3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实践意义46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相关理论解析54
第一节 国家发展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其演化54
一、国家发展模式内涵的哲学意蕴55
二、国家发展模式的特征58
三、国家发展模式的演化趋势6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辩证解析64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中国发展模式的个性体现65
二、稳定性与发展性:中国发展模式的演进状态68
三、重要性与全面性:中国发展模式的形成完善72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75
一、道路的哲学意蕴76
二、模式的丰富内涵8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特征85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要素与结构91
一、全面性:模式的构成要素91
二、协调性:模式的基本结构93
三、系统性:模式的功能运行96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目标与优化路径100
一、动态协调:效率与公平的有机性100
二、五位一体:文明建设的全面性105
三、三位一体:道路、制度与理论的统一性111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116
一、哲学审视:建设“美丽”中国117
二、辩证思考:实现中国梦126
三、前瞻视野:模式的继承、创新与超越134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政治要素139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139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真理140
二、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发展是我们的一条根本经验143
三、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14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保证151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奠基者151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探索者153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创建者155
第三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61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161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64
第四节 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170
一、共同富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170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价值追求173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经济要素179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80
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发展历程180
二、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182
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85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188
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论基础189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191
三、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94
第三节 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197
一、加强宏观调控的依据197
二、加强科学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198
三、加强和完善科学的宏观调控201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204
一、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05
二、社会主义市场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209
三、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212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文化要素217
第一节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217
一、价值观在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18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228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有效措施233
第二节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236
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237
二、目前我国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240
三、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243
第三节 促进文化多样化健康发展248
一、文化多样性的特征248
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250
三、促进文化多样性健康发展的途径254
第四节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257
一、文化产业的特征257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259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263
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266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社会要素269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269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269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27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273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基础274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路径277
第二节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281
一、社会心态的内涵282
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282
三、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现实意义283
四、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着力点288
第三节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291
一、社会稳定的基本内容292
二、社会稳定的功能与条件293
三、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296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296
第四节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299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299
二、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性300
三、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路径305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生态要素310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310
一、生态文明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渊源311
二、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316
三、生态文明的理论价值319
第二节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320
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321
二、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323
三、树立生态保护与生态支持有机统一的发展理念325
第三节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332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333
二、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335
三、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创新路径336
第四节 推进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341
一、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42
二、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345
三、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347
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34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外部环境要素35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354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历史沿革354
二、和平与发展内涵的丰富、变化359
三、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361
四、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364
第二节 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紧密关联368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68
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376
第三节 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380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381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381
三、和谐世界的哲学解析385
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助推和谐世界建设389
主要参考文献394
后记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