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家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2204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临床流行病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7
第一章 现代临床科学研究方法学的基础——临床流行病学的贡献7
第一节 临床科研立题研究与设计基础7
第二节 科研的执行与管理12
第二章 疾病致人类健康危害的负担及测试的方法14
第一节 疾病负担的概念14
第二节 我国及全球疾病负担现状14
第三节 测量疾病负担的指标16
第四节 疾病负担的调查方法26
第三章 国家基本健康问题的探讨与研究31
第四章 临床科研选题与立题的原则和方法40
第一节 临床医学研究立题的特点40
第二节 确定临床研究重点的方法41
第三节 选择与确定临床科研的课题42
第四节 立题研究的重要内涵44
第五节 立题研究的评价标准46
第五章 临床科研对象的选择原则与方法48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来源48
第二节 样本的抽样方法50
第三节 诊断标准51
第四节 纳入与排除标准52
第五节 样本量对总体代表性的影响因素53
第六章 研究对象样本量的计算方法56
第一节 概述56
第二节 基于数值变量资料的样本量估计59
第三节 基于无序分类资料的样本量估计62
第四节 基于有序分类资料的样本量估计65
第五节 基于等效性检验的样本量估计66
第六节 非劣效性检验样本量估计69
第七节 其他常见设计类型的样本量估计70
第七章 临床研究应遵守的伦理学原则75
第一节 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75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伦理基本原则76
第三节 知情同意和伦理委员会审查81
第四节 研究者的伦理方面责任84
第五节 临床研究中其他的一些伦理问题87
第八章 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89
第一节 随机化原则89
第二节 对照原则95
第三节 盲法原则98
第四节 验前基线可比性99
第九章 临床研究对象组间基线的均衡性分析与控制方法100
第一节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分析100
第二节 基线资料均衡性的控制方法102
第十章 临床科研设计与实践中常见的偏倚因素104
第十一章 临床科研中的文献检索与分析评价113
第一节 医学文献的检索113
第二节 文献检索实例演示121
第三节 医学文献的分析评价123
第四节 医学文献的应用126
第十二章 临床科研计划书(标书)撰写的原则与方法128
第十三章 临床科研论文的撰写原则与方法136
第一节 临床科研论文质量的基础136
第二节 论文撰写的格式和内涵137
第三节 论文撰写的注意事项与投稿要求145
第二篇 临床科研设计的方案与应用149
第十四章 随机对照试验149
第一节 概况149
第二节 应用范围150
第三节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和模式151
第四节 随机对照试验的主要优缺点152
第五节 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分析原则153
第六节 其他类型的随机对照试验156
第七节 随机对照试验进展158
第十五章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161
第一节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概述161
第二节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设计要求和偏倚控制手段162
第十六章 临床综合治疗干预方案的设计164
第一节 临床综合治疗干预方案的设计要求164
第二节 临床综合治疗干预研究的常用设计方案168
第十七章 交叉试验170
第十八章 队列研究174
第一节 概述174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原则与实施178
第三节 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181
第四节 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187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188
第十九章 前-后对照研究190
第二十章 病例-对照研究196
第一节 概述196
第二节 设计模式197
第三节 实施方案198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01
第五节 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205
第六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208
第二十一章 非传统病例-对照研究210
第一节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210
第二节 病例-队列研究214
第三节 病例-家庭对照研究216
第四节 病例-病例研究220
第五节 病例-交叉研究223
第二十二章 横断面研究228
第一节 概述228
第二节 主要设计和实施步骤230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37
第四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240
第五节 优点和局限性240
第二十三章 叙述性研究242
第二十四章 临床多中心研究设计245
第一节 实施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理由245
第二节 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组织和准备工作246
第三节 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249
第四节 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251
第三篇 临床科研资料及其统计学分析方法255
第二十五章 临床科研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255
第一节 临床科研资料的来源255
第二节 临床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257
第三节 临床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管理258
第四节 临床研究资料的分析前准备260
第二十六章 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统计学方法262
第一节 临床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262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263
第三节 常用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265
第四节 临床研究中常用多因素分析方法273
第五节 统计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与评价276
第二十七章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279
第一节 系统评价概述279
第二节 系统评价的方法282
第三节 Meta分析289
第四节 系统评价的评价原则300
第五节 系统评价的应用302
第四篇 临床科研实践与评价307
第二十八章 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和评价307
第一节 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基本概念307
第二节 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309
第三节 病因学研究的主要设计方案311
第四节 病因学研究控制质量的措施313
第五节 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评价原则314
第六节 病因学研究对医疗决策的价值318
第二十九章 疾病诊断性试验的研究与评价320
第一节 评价诊断性试验的意义320
第二节 诊断性试验研究的方法与评价条件320
第三节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四格表的运算322
第四节 诊断性试验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324
第五节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333
第六节 诊断性试验评价举例335
第三十章 防治性研究与评价338
第一节 防治性研究的质量评估338
第二节 防治性研究的目的和准入条件338
第三节 防治性研究的设计方法与要求341
第四节 防治性研究的质量评估351
第三十一章 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359
第一节 疾病预后的概念359
第二节 疾病预后评定方法及其指标361
第三节 疾病预后研究方法365
第四节 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处理方法366
第五节 疾病预后研究的评价原则369
第六节 文献评价案例371
第三十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干预与评价375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375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和分级378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研究380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383
第五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干预与评价385
第三十三章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与评价393
第一节 生存质量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393
第二节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测试量表395
第三节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测试397
第四节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在临床研究及卫生政策决策中的应用400
第五节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的评价401
第三十四章 卫生经济学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与评价402
第一节 概述402
第二节 临床经济分析的类型404
第三节 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案的设计步骤408
第四节 临床经济学评价文章的评定标准410
第五节 临床经济学评价实例介绍410
第三十五章 最佳研究成果转化于临床实践——循证医学415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415
第二节 循证医学发展的简史416
第三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418
第四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419
第五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与意义420
第三十六章 临床决策分析422
第一节 概述422
第二节 决策树分析423
第三节 Markov模型决策分析428
第四节 阈值分析法431
第五节 临床决策分析评价435
第三十七章 临床实践指南及临床路径的研究与评价437
第一节 临床实践指南437
第二节 临床路径441
第五篇 临床流行病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447
第三十八章 中医药临床科研的基本特点与思路447
第一节 中医药临床实践与研究的基本特点447
第二节 中医药临床科研的基本思路448
第三节 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在中医药临床研究应用的意义449
第三十九章 中医药临床研究主要内容与常用方法451
参考文献458
附表462
附表1 t界值表462
附表2 F界值表(方差齐性检验用)463
附表3 F界值表(方差分析用)464
附表4 X2界值表465
附表5 ψ值表(1)466
附表6 ψ值表(2)467
附表7 λ值表(1)468
附表8 λ值表(2)469
附表9 估计总体均数时所需样本含量470
附表10 估计总体率时所需样本含量470
附表11 配对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471
附表12 非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时所需样本含量472
附表13 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474
附表14 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单侧)475
附表15 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双侧)476
汉英对照术语索引477
英汉对照术语索引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