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儒学 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蒋庆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639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儒学-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儒学 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盛洪)1
自序13
第一章 政治儒学与当代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19
第一节 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19
(一)当代新儒学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未能开出新外王20
(二)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严重后果24
(三)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原因27
(四)当代新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是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31
(五)结语:政治儒学的时代使命38
第二节 当代新儒学在“外王”问题上的缺失39
(一)当代新儒学的外王观40
(二)当代新儒学外王观存在的问题41
(三)现代儒学开新外王所欲凭借的传统思想资源44
(四)结语:正确认识儒学传统与西方民主50
第三节 王阳明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比较及“新外王”评议51
(一)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51
(二)王阳明良知学说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同异62
(三)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定位及“新外王”评议72
(四)结语:良知只可呈现而不可坎陷77
第二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儒学传统79
第一节 政治儒学的渊源、特征及与西学的关系79
(一)儒学两大传统的消长79
(二)政治儒学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传统80
(三)政治儒学的基本特征81
(四)政治儒学与政治化的儒学88
(五)政治儒学与西方学术的关系94
(六)结语:政治儒学的历史使命是创造中国式的政治制度99
第二节 政治儒学中的责任伦理资源100
(一)韦伯与责任伦理100
(二)生命儒学与政治儒学102
(三)政治儒学传统中的责任伦理资源104
(四)结语:正确理解责任伦理的性质与两大儒学传统118
第三节 重建“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120
(一)复兴经学与“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系统120
(二)“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以今文“家法”建构制度创造历史122
(三)“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举例124
(四)重建政治儒学“以制说经”传统之学术意义与时代价值151
第四节 儒教的社会、文化与历史观154
(一)儒教的政治观——王道政治的外王理想与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三重基础154
(二)儒教的法律观——无讼去刑的法律理想与德主刑辅的治国原则160
(三)儒教的婚姻观——本天继后的嫁娶观、男女有别的婚义观与正夫妇之始的政教观164
(四)儒教的群己观——尽其在我的人伦观与互为义务的名分观174
(五)儒教的教化观——六艺之教的王化观与人格之教的德化观178
(六)儒教的历史现——自作天命的未济观、世乱文治的三世观与文质再复的变易观184
第三章 政治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191
第一节 超越西方民主回归儒家本源191
(一)天道与自然法192
(二)道德心性与自然法198
(三)儒家道德与自然法200
(四)普遍人性与人类政治204
(五)儒家本源与西方民主214
(六)小结224
第二节 儒家文化:建构中国式市民社会的深厚资源233
(一)大一统中的多元社会234
(二)正义谋利下的市场经济236
(三)忠信仁爱下的契约关系238
(四)庶富教下的物质繁荣240
(五)礼乐制度中的人性尊严241
第三节 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与中国政治文化的重建243
(一)大一统思想的本来含义244
(二)大一统思想的真实价值247
(三)大一统思想的现代意义250
(四)结语: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是中国政治文化重建的重要资源255
第四节 从中国儒家立场对“全球伦理”的几点看法255
(一)当今之世不可能形成一种“全球伦理”256
(二)切实遵循各种文化中已有的“本土伦理”257
(三)《全球伦理普世宣言》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260
(四)几个具体问题261
第四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及东亚政治文明268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268
(一)儒家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特质与文化方向268
(二)儒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269
(三)儒家文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271
(四)儒家文化与中国政治的重建273
(五)儒家文化与中国道德精神的回归278
(六)结语:儒家文化能“证成”并“贞定”中国式的现代化280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重建280
(一)东亚概念及其政治传统的界定281
(二)后冷战时代东亚遗留的政治问题283
(三)东亚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285
(四)结语: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政治东亚”的重建291
第五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民族主义293
第一节 中国无根的民族主义之缺失及其对治之道293
(一)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无根的民族主义294
(二)中国无根的民族主义不能把中国建成现代国家296
(三)以儒家传统作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根本是把中国建成现代国家的先决条件302
(四)结语:以儒家文化建立中国实质性的民族主义306
第二节 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306
(一)基督信仰与历史文化307
(二)基督信仰与民族精神311
(三)基督信仰与生命选择316
(四)结语: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的永恒冲突及其相处之道318
第三节 评亨廷顿教授的文明冲突观320
(一)文明的冲突是永恒的冲突320
(二)文明的差异并非导致武装冲突的主因322
(三)文明冲突的性质324
(四)儒家并不可怕325
第四节 《春秋》书法下的戊戌变法327
(一)何谓“实与文不与”的《春秋》书法327
(二)“实与”戊戌变法329
(三)“文不与”戊戌变法331
(四)结语:《春秋》书法的现代启示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