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唐哀祭文体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唐哀祭文体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513134.jpg)
- 王一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3422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祭文-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唐哀祭文体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古代文体分类1
二、古人对哀祭文体的认识和分类9
三、哀祭文体研究现状15
四、研究范围和方法24
第一章 古代丧祭思想28
第一节 儒家的死亡观念28
一、早期社会的死亡观念28
二、儒家的生命意识32
三、“三年之丧”的理论与实践34
四、儒家对死亡的超越37
第二节 道家和道教的死亡观念38
一、老子的死亡观念与顺应生死的“道”39
二、庄子的死亡观念与“生死齐一”41
三、道教理论中的“重生恶死”观念43
四、道家和道教对死亡的超越45
第三节 佛教的死亡观念48
一、佛教的“死亡之苦”48
二、佛教的死亡观念50
三、佛教对死亡的超越52
第四节 结语55
第二章 古代丧祭仪式56
第一节 古代丧祭礼仪56
一、儒家丧祭礼仪60
二、道教丧祭礼仪80
三、佛教丧祭礼仪85
第二节 丧祭仪式的意义93
一、“过渡礼仪”与“阈限”理论94
二、丧葬仪式的象征意义96
三、丧祭礼仪的文化功能102
四、仪式与文体的产生112
第三节 结语114
第三章 诔文研究115
第一节 诔文溯源115
一、诔之释义115
二、诔与谥制117
三、诔的礼制规定121
四、诔文体制溯源123
第二节 诔文流变127
一、内容的变化127
二、抒情方式的变化131
三、诔主身份的变化138
四、体制的变化142
五、流变的原因150
第三节 诔文的衰落155
一、谥议与行状对诔文作谥职能的取代157
二、碑志文对诔文述德职能的取代161
三、祭文和哀辞对诔文写哀职能的取代164
四、佛教丧葬愿文对诔文祈愿职能的取代165
第四节 结语168
第四章 祭文吊文研究169
第一节 祭文溯源169
一、祭之释义169
二、祭与祝官171
三、祭的礼制规定173
四、祭文体制溯源178
第二节 祭文流变181
一、体制的仪式性特征181
二、内容的变化182
三、祭主身份的变化188
四、语体形式的变化191
第三节 吊文溯源193
一、吊之释义193
二、吊与凶礼195
三、吊与宾礼198
四、吊文体制溯源200
第四节 吊文流变202
一、吊文的文体定型202
二、内容的变化203
三、体式的变化207
四、体制的变化209
第五节 结语211
第五章 哀辞、哀策、挽歌研究212
第一节 哀辞溯源212
一、哀辞释义212
二、哀辞溯源213
第二节 哀辞流变215
一、哀辞的文体定型215
二、哀辞的体制特征216
三、哀主身份的变化220
四、哀辞抒情方式的变化224
第三节 哀策溯源225
一、哀策释义225
二、哀策文体溯源和礼制规定226
第四节 哀策流变228
一、哀策的文体定型228
二、哀策的文体结构与体制特征229
三、哀策的文体流变规律232
第五节 挽歌溯源235
一、挽歌释义235
二、挽歌与送终之礼238
三、挽歌仪式的表演者——挽郎243
四、“非礼”的助乐挽歌245
第六节 挽歌诗流变247
一、挽歌与挽歌诗247
二、葬礼挽歌诗和拟挽歌诗250
三、献赠挽歌诗255
四、挽歌诗的文体流变规律257
第七节 结语261
第六章 丧葬文书研究262
第一节 买地券研究262
一、买地券的产生263
一、买地券的仪式性特征264
三、买地券的体制267
四、买地券的内容269
第二节 镇墓文研究272
一、镇墓文的产生273
二、镇墓文的仪式性特征275
三、镇墓文的体制与内容276
第三节 告地策研究281
一、告地策的产生281
二、告地策的内容283
三、告地策与通关之“传”284
第四节 丧葬文书与道教思想286
一、丧葬文书与道教神仙谱系287
二、丧葬文书中的解除内容292
三、丧葬文书中的道教符箓内容296
第五节 结语300
参考文献301
后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