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反应堆物理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核反应堆物理 第2版
  • (美)韦斯顿·M·斯泰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11357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反应堆物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核反应堆物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反应堆物理基础3

第1章 中子-原子核反应3

1.1 中子诱发核裂变3

1.1.1 稳定的核素3

1.1.2 结合能3

1.1.3 裂变所需外界能量的阈值4

1.1.4 中子诱发裂变4

1.1.5 中子裂变截面4

1.1.6 裂变反应的产物7

1.1.7 释放的能量8

1.2 中子俘获9

1.2.1 辐射俘获9

1.2.2 中子释放13

1.3 中子弹性散射14

1.4 截面数据小结16

1.4.1 低能区截面16

1.4.2 谱平均截面16

1.5 评价核数据库17

1.6 弹性散射运动学18

1.6.1 散射角与损失能量之间的关系19

1.6.2 平均损失能量19

参考文献21

习题21

第2章 中子链式裂变核反应堆23

2.1 中子链式裂变反应23

2.1.1 俘获裂变比23

2.1.2 燃料每吸收一个中子产生的裂变中子数23

2.1.3 中子利用系数24

2.1.4 快中子裂变25

2.1.5 逃脱共振25

2.2 临界25

2.2.1 有效增殖系数25

2.2.2 燃料块状的效应26

2.2.3 减少泄漏26

2.3 中子链式裂变装置的时间响应26

2.3.1 瞬发裂变中子的时间响应26

2.3.2 源增殖27

2.3.3 缓发中子的作用27

2.4 核反应堆的分类28

2.4.1 按中子能谱的物理分类28

2.4.2 按冷却剂的工程分类28

参考文献29

习题29

第3章 中子扩散理论30

3.1 单群扩散理论30

3.1.1 中子流密度30

3.1.2 扩散理论31

3.1.3 界面条件32

3.1.4 边界条件32

3.1.5 扩散理论的适用范围32

3.2 非增殖介质中扩散方程的解33

3.2.1 含平面源的无限大均匀介质33

3.2.2 含平面源的有限大均匀平板33

3.2.3 含轴向线源的无限大均匀介质34

3.2.4 含轴向线源的无限高均匀圆柱34

3.2.5 含中心点源的无限大均匀介质34

3.2.6 含中心点源的有限大均匀球体34

3.3 均匀介质内的扩散核和分布源35

3.3.1 无限大介质的扩散核35

3.3.2 有限大平板的扩散核35

3.3.3 外部中子束入射有限大平板36

3.4 反照边界条件36

3.5 中子扩散长度和徙动长度37

3.5.1 热中子扩散长度实验37

3.5.2 徙动长度38

3.6 均匀裸堆39

3.6.1 平板反应堆40

3.6.2 圆柱状反应堆41

3.6.3 对临界条件的解释42

3.6.4 最佳的几何形状43

3.7 带反射层的核反应堆43

3.7.1 带反射层的平板反应堆44

3.7.2 反射层节约45

3.7.3 带反射层的球形堆、圆柱状堆和长方体堆45

3.8 非均匀燃料-慢化剂组件的均匀化46

3.8.1 空间自屏蔽和热中子不利因子46

3.8.2 等效均匀截面48

3.8.3 热中子利用系数49

3.8.4 热中子利用系数的测量49

3.8.5 局部功率峰因子50

3.9 控制棒50

3.9.1 控制棒的有效截面50

3.9.2 控制棒的遮窗效应52

3.10 扩散方程的数值解法53

3.10.1 一维有限差分方程53

3.10.2 向前消元/反向回代解法54

3.10.3 裂变源的迭代55

3.10.4 二维有限差分方程55

3.10.5 二维差分方程组的逐次松弛解法56

3.10.6 裂变源的功率外迭代57

3.10.7 网格大小的限制57

3.11 节块近似57

3.12 输运方法59

3.12.1 纯吸收平板的穿透和吸收60

3.12.2 从平板逃脱的概率60

3.12.3 积分输运公式60

3.12.4 碰撞概率方法61

3.12.5 微分输运公式62

3.12.6 球谐函数方法62

3.12.7 P1方程和扩散理论64

3.12.8 离散纵标方法65

参考文献67

习题67

第4章 中子能量分布70

4.1 无限大介质的分析解70

4.1.1 裂变源能区70

4.1.2 慢化能区71

4.1.3 氢核慢化71

4.1.4 能量自屏蔽71

4.1.5 无吸收非氢慢化剂内的慢化72

4.1.6 慢化密度73

4.1.7 弱吸收介质内的慢化73

4.1.8 中子慢化的费米年龄理论74

4.1.9 热能区的中子能量分布75

4.1.10 小结76

4.2 无限大介质内中子能量分布的多群计算方法77

4.2.1 多群方程的推导77

4.2.2 多群方程的数学性质78

4.2.3 多群方程的求解79

4.2.4 多群截面的生成80

4.3 共振吸收81

4.3.1 共振截面81

4.3.2 多普勒展宽82

4.3.3 共振积分83

4.3.4 共振逃脱概率83

4.3.5 多群共振截面84

4.3.6 实际宽度84

4.3.7 共振峰内的中子注量率84

4.3.8 窄共振近似84

4.3.9 宽共振近似86

4.3.10 共振吸收的计算86

4.3.11 温度依赖的共振吸收87

4.4 多群扩散理论87

4.4.1 多群扩散方程87

4.4.2 两群理论88

4.4.3 两群裸堆88

4.4.4 一群半理论89

4.4.5 两区核反应堆的两群理论89

4.4.6 带反射层的核反应堆的两群理论91

4.4.7 多群扩散理论的数值解法94

参考文献94

习题95

第5章 核反应堆动力学98

5.1 缓发裂变中子98

5.1.1 裂变产物衰变时释放的中子98

5.1.2 混合物的缓发中子的有效参数100

5.1.3 光激中子101

5.2 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组101

5.3 周期-反应性的关系102

5.4 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组的近似解法103

5.4.1 一组缓发中子近似103

5.4.2 瞬跳变近似106

5.4.3 反应堆停堆106

5.5 缓发中子核和零功率传递函数107

5.5.1 缓发中子核107

5.5.2 零功率传递函数107

5.6 中子动力学参数的实验测量108

5.6.1 渐进周期测量法108

5.6.2 落棒法108

5.6.3 源抽出法108

5.6.4 中子脉冲法109

5.6.5 控制棒振荡法109

5.6.6 零功率传递函数测量法110

5.6.7 Rossi-α测量法110

5.7 反应性反馈111

5.7.1 反应性温度系数112

5.7.2 多普勒效应112

5.7.3 燃料和慢化剂膨胀对逃脱共振概率的影响114

5.7.4 热中子利用系数114

5.7.5 不泄漏概率115

5.7.6 热中子反应堆的典型反应性系数116

5.7.7 启动时的温度亏损116

5.8 反应性温度系数的微扰理论计算法116

5.8.1 微扰理论116

5.8.2 快堆的钠空泡效应117

5.8.3 快堆的多普勒效应118

5.8.4 快堆内燃料和堆芯结构的移动118

5.8.5 燃料弓形118

5.8.6 典型快堆的反应性系数119

5.9 核反应堆的稳定性119

5.9.1 带反应性反馈的反应堆传递函数119

5.9.2 基于简单反馈模型的稳定性分析120

5.9.3 反应堆稳定性的功率阈值121

5.9.4 通用的稳定性条件122

5.9.5 功率系数和反馈延迟时间常数124

5.10 核反应堆传递函数的测量124

5.10.1 控制棒振荡法125

5.10.2 互相关方法125

5.10.3 核反应堆噪声方法126

5.11 带反馈的核反应堆瞬态127

5.11.1 阶跃反应性引入的瞬跳变阶段128

5.11.2 阶跃反应性引入(ρex <β)的瞬跳变后的阶段128

5.12 反应堆功率激增129

5.12.1 考虑裂变能量反馈的阶跃反应性响应129

5.12.2 考虑裂变能量反馈的斜坡反应性响应130

5.12.3 考虑裂变能量非线性反馈的阶跃反应性响应130

5.12.4 Bethe-Tait模型131

5.13 数值方法132

参考文献133

习题133

第6章 燃耗136

6.1 燃料成分的变化136

6.1.1 燃料的嬗变-衰变链136

6.1.2 燃耗-嬗变-衰变方程138

6.1.3 裂变产物140

6.1.4 燃耗方程的求解141

6.1.5 燃耗的量度142

6.1.6 燃料成分随燃耗的变化142

6.1.7 燃料成分变化的反应性效应143

6.1.8 补偿燃料消耗引起的反应性变化144

6.1.9 反应性惩罚144

6.1.10 燃料消耗对功率分布的影响145

6.1.11 堆内燃料管理145

6.2 钐和氙146

6.2.1 钐中毒146

6.2.2 氙中毒148

6.2.3 氙峰149

6.2.4 功率变化的影响149

6.3 可增殖到易裂变的转换和增殖151

6.3.1 中子的可利用性151

6.3.2 转换比和增殖比152

6.4 简单的燃料消耗模型152

6.5 燃料后处理与再循环153

6.5.1 轻水反应堆再循环燃料的成分153

6.5.2 MOX燃料堆芯在物理上的特性154

6.5.3 再循环铀在物理上的特点156

6.5.4 再循环钚在物理上的特点156

6.5.5 反应堆的换料156

6.6 放射性废物157

6.6.1 放射性157

6.6.2 潜在危害159

6.6.3 风险指数159

6.7 烧毁剩余的武器级铀和钚162

6.7.1 武器级铀和钚的成分162

6.7.2 以武器级与反应堆级钚为燃料的反应堆在物理上的差别162

6.8 铀资源的利用163

6.9 乏燃料的嬗变164

6.10 闭式燃料循环168

参考文献168

习题169

第7章 核动力反应堆171

7.1 压水堆171

7.2 沸水堆174

7.3 重水慢化的压力管式反应堆176

7.4 石墨慢化的压力管式反应堆177

7.5 石墨慢化的气冷反应堆178

7.6 液态金属快中子反应堆180

7.7 其他的动力反应堆182

7.8 动力反应堆的特征183

7.9 先进的第三代反应堆183

7.9.1 先进沸水堆183

7.9.2 先进压水堆184

7.9.3 先进压力管式反应堆184

7.9.4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185

7.10 先进的第四代反应堆186

7.10.1 气冷快堆186

7.10.2 铅冷快堆186

7.10.3 熔盐堆187

7.10.4 超临界水堆187

7.10.5 钠冷快堆187

7.10.6 超高温气冷堆187

7.11 先进的次临界反应堆187

7.12 核反应堆分析188

7.12.1 均匀化多群截面的构建189

7.12.2 临界和注量率分布计算190

7.12.3 燃料循环分析190

7.12.4 瞬态分析190

7.12.5 反应堆运行数据191

7.12.6 临界安全分析191

7.13 反应堆物理与热工水力的耦合192

7.13.1 功率分布192

7.13.2 温度反应性效应192

7.13.3 反应堆物理和热工水力的耦合计算192

参考文献193

习题193

第8章 反应堆安全194

8.1 反应堆安全的基本要素194

8.1.1 放射性核素194

8.1.2 防止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多道屏障195

8.1.3 纵深防御195

8.1.4 能量源195

8.2 反应堆安全分析196

8.2.1 冷却剂丧失或流动丧失196

8.2.2 热阱丧失197

8.2.3 反应性引入197

8.2.4 未能紧急停堆的预期瞬态197

8.3 定量的风险分析197

8.3.1 概率风险分析197

8.3.2 放射学分析198

8.3.3 反应堆的风险200

8.4 反应堆事故201

8.4.1 三哩岛核事故201

8.4.2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2

8.5 非能动安全204

8.5.1 压水堆204

8.5.2 沸水堆204

8.5.3 一体化快堆204

8.5.4 非能动安全的演示205

参考文献206

习题207

第2篇 高等反应堆物理211

第9章 中子输运理论211

9.1 中子输运方程211

9.1.1 建立211

9.1.2 边界条件214

9.1.3 中子注量率和中子流密度214

9.1.4 分中子流密度214

9.2 积分输运理论214

9.2.1 各向同性点源214

9.2.2 各向同性面源215

9.2.3 各向异性面源216

9.2.4 穿透与吸收概率217

9.2.5 逃脱概率217

9.2.6 用于扩散理论计算的首次碰撞源218

9.2.7 各向同性散射和裂变的引入218

9.2.8 任意几何形状内的体积源219

9.2.9 各向同性线源的中子注量率219

9.2.10 Bickley函数220

9.2.11 源中子未经碰撞到达与线源距离为t处的概率221

9.3 碰撞概率方法221

9.3.1 穿透和碰撞概率的互易关系222

9.3.2 平板的碰撞概率222

9.3.3 二维几何体的碰撞概率222

9.3.4 环形几何体的碰撞概率223

9.4 平板的界面流方法224

9.4.1 入射中子流产生的出射中子流和反应率224

9.4.2 内部中子源产生的出射中子流密度和反应率226

9.4.3 总反应率与出射中子流密度227

9.4.4 边界条件228

9.4.5 响应矩阵229

9.5 多维界面流方法229

9.5.1 推广至多维形式229

9.5.2 穿透概率和逃脱概率的计算230

9.5.3 二维几何结构的穿透概率231

9.5.4 二维几何结构的逃脱概率233

9.5.5 逃脱概率的简化近似234

9.6 一维几何结构的球谐函数方法235

9.6.1 勒让德多项式235

9.6.2 一维平板的中子输运方程235

9.6.3 PL方程236

9.6.4 边界条件和界面条件236

9.6.5 P1方程与扩散理论237

9.6.6 简化的PL方程组或扩展的扩散理论238

9.6.7 球形和圆柱形几何结构的PL方程239

9.6.8 一维几何结构的扩散方程241

9.6.9 半角勒让德多项式241

9.6.10 双PL理论242

9.6.11 D-P0方程组243

9.7 多维球谐输运理论244

9.7.1 球谐函数244

9.7.2 笛卡儿坐标系下的球谐函数输运方程245

9.7.3 笛卡儿坐标系下的P1方程245

9.7.4 扩散理论246

9.8 一维平板的离散纵标法246

9.8.1 PL和D-PL离散纵标247

9.8.2 空间差分和迭代解法249

9.8.3 空间网格大小的限制250

9.9 一维球形结构内的离散纵标方法250

9.9.1 角度导数的差分格式251

9.9.2 迭代求解算法251

9.9.3 加速收敛技术253

9.9.4 临界计算253

9.10 多维离散纵标法253

9.10.1 离散纵标及其求积组253

9.10.2 二维笛卡儿坐标系下的SN法255

9.10.3 进一步的讨论257

9.11 偶对称输运公式258

9.12 蒙特卡罗方法258

9.12.1 概率分布函数259

9.12.2 中子输运过程的模拟259

9.12.3 统计估计260

9.12.4 减方差技术261

9.12.5 计数263

9.12.6 临界问题264

9.12.7 源问题264

9.12.8 随机数265

参考文献265

习题266

第10章 中子慢化268

10.1 弹性散射传递函数268

10.1.1 勒268

10.1.2 弹性散射动力学268

10.1.3 弹性散射核268

10.1.4 质心坐标系下的各向同性散射270

10.1.5 质心坐标系下线性各向异性散射270

10.2 P1和B1慢化方程271

10.2.1 推导271

10.2.2 有限大小的均匀介质274

10.2.3 B1方程274

10.2.4 少群常数275

10.3 扩散理论276

10.3.1 以勒为变量的扩散理论276

10.3.2 含方向变化的扩散理论277

10.3.3 多群扩散理论277

10.3.4 边界条件和界面条件278

10.4 连续慢化理论279

10.4.1 慢化密度形式的P1方程279

10.4.2 氢核的慢化密度281

10.4.3 重核散射281

10.4.4 年龄近似282

10.4.5 Selengut-Goertzel近似282

10.4.6 调和P1近似282

10.4.7 扩展年龄近似283

10.4.8 Grueling-Goertzel近似283

10.4.9 P1连续慢化方程小结284

10.4.10 考虑各向异性散射284

10.4.11 考虑散射共振285

10.4.12 P1连续慢化方程286

10.5 多群离散纵标输运理论287

参考文献288

习题289

第11章 共振吸收290

11.1 共振吸收截面290

11.2 非均匀燃料-慢化剂栅格内的可分辨单能级共振291

11.2.1 非均匀燃料-慢化剂栅元内的中子平衡291

11.2.2 互易关系式292

11.2.3 窄共振近似292

11.2.4 宽共振近似293

11.2.5 计算共振积分293

11.2.6 无限稀释共振积分294

11.2.7 均匀栅元与非均匀栅元的等效性295

11.2.8 非均匀介质的逃脱共振概率295

11.2.9 多群共振截面的均匀化296

11.2.10 改进的和中间共振近似296

11.3 首次飞行逃脱概率297

11.3.1 一根孤立燃料棒的逃脱概率297

11.3.2 紧密排列的栅格299

11.4 不可分辨共振300

11.4.1 孤立共振的多群截面301

11.4.2 自重叠效应302

11.4.3 不同序列的重叠效应302

11.5 空间自屏蔽的多区方法303

11.5.1 空间自屏蔽303

11.5.2 多区理论304

11.5.3 多区参数的确定305

11.5.4 多区参数的计算306

11.5.5 界面条件307

11.6 共振吸收截面的描述308

11.6.1 R矩阵公式308

11.6.2 实用的公式309

11.6.3 通用的极点公式311

11.6.4 通用极点公式的多普勒展宽313

参考文献315

习题315

第12章 中子热化317

12.1 热中子的双微分散射截面317

12.2 单原子麦克斯韦气内的中子散射317

12.2.1 微分散射截面317

12.2.2 冷原子核极限318

12.2.3 自由氢(质子)气模型318

12.2.4 拉德考夫斯基模型319

12.2.5 重气模型319

12.3 由束缚原子核散射的热中子320

12.3.1 对分布函数和散射函数320

12.3.2 中间散射函数321

12.3.3 非相干近似321

12.3.4 散射的高斯公式321

12.3.5 散射函数的测量322

12.3.6 频率分布函数在中子慢化介质上的应用322

12.4 均匀介质内的热中子能谱324

12.4.1 维格纳-威尔金斯质子气模型324

12.4.2 重气模型327

12.4.3 数值求解329

12.4.4 分量展开解法330

12.4.5 多群计算332

12.4.6 不同模型在慢化剂上的应用333

12.5 非均匀栅格内的热中子能谱333

12.6 脉冲中子的热化334

12.6.1 空间特征函数的展开334

12.6.2 散射算子的能量特征函数335

12.6.3 散射算子的能量特征函数展开336

参考文献337

习题338

第13章 微扰理论和变分方法339

13.1 微扰理论对反应性的估计339

13.1.1 多群扩散微扰理论339

13.2 共轭算子和权重函数341

13.2.1 共轭算子341

13.2.2 共轭函数的物理意义342

13.2.3 共轭方程的特征值343

13.3 变分/广义微扰理论对反应性的估计343

13.3.1 单群扩散理论344

13.3.2 其他输运模型346

13.3.3 大型压水堆内局部扰动的反应性价值347

13.3.4 高精度的变分估计348

13.4 变分/广义微扰理论对临界核反应堆内反应率比的估计348

13.5 变分/广义微扰理论对反应率的估计349

13.6 变分理论350

13.6.1 不动点350

13.6.2 鲁索普洛斯变分泛函350

13.6.3 施温格变分泛函350

13.6.4 瑞利商351

13.6.5 构建变分泛函的流程351

13.7 中等宽度共振积分的变分估计351

13.8 非均匀反应性效应353

13.9 近似方程的变分推导354

13.9.1 界面和边界条件的并入354

13.10 偶对称输运方程的变分近似355

13.10.1 偶对称输运方程的变分原理355

13.10.2 Ritz方法356

13.10.3 扩散近似356

13.10.4 一维平板上的输运方程357

13.11 边界微扰理论357

参考文献359

习题360

第14章 均匀化363

14.1 等效的均匀化截面363

14.2 ABH碰撞概率方法364

14.3 黑体理论367

14.4 燃料组件的输运计算368

14.4.1 燃料棒栅元368

14.4.2 维格纳-塞茨近似369

14.4.3 燃料棒栅元模型的碰撞概率法369

14.4.4 界面流公式372

14.4.5 燃料棒栅元的多群碰撞概率模型372

14.4.6 共振截面373

14.4.7 全组件输运计算373

14.5 均匀化理论374

14.5.1 均匀化374

14.5.2 传统的均匀化理论375

14.6 等效均匀化理论375

14.7 多尺度均匀化理论378

14.8 中子注量率的重构380

参考文献381

习题381

第15章 节块法和综合法383

15.1 节块法公式383

15.2 传统节块法385

15.3 基于扩散理论的横向积分节块法387

15.3.1 横向积分方程388

15.3.2 多项式展开法389

15.3.3 解析方法392

15.3.4 非均匀中子注量率的重构393

15.4 基于积分输运理论的横向积分节块法393

15.4.1 积分输运方程的横向积分393

15.4.2 中子注量率的多项式展开395

15.4.3 横向泄漏的各向同性分量395

15.4.4 界面角中子注量率的D-Pn展开396

15.4.5 向外的界面平均的角中子注量率的分量397

15.4.6 节块输运方程398

15.5 基于离散纵标近似的横向积分节块法398

15.6 有限元粗网格方法400

15.6.1 P1方程的变分泛函400

15.6.2 一维有限差分近似401

15.6.3 扩散理论的变分泛函402

15.6.4 一维线性有限元扩散近似403

15.6.5 高阶三次厄米特粗网格扩散近似404

15.6.6 多维有限元粗网格方法405

15.7 变分的离散纵标节块法406

15.7.1 变分原理406

15.7.2 应用412

15.8 多群扩散理论的变分原理412

15.9 单通道空间综合法414

15.10 多通道空间综合法418

15.11 谱综合法420

参考文献422

习题423

第16章 时空中子动力学425

16.1 中子注量率的倾斜和缓发中子的滞后425

16.1.1 模态特征函数展开426

16.1.2 中子注量率的倾斜427

16.1.3 缓发中子的滞后427

16.2 空间点堆中子动力学427

16.2.1 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的推导428

16.2.2 绝热和准静态方法430

16.2.3 静态反应性的变分原理430

16.2.4 动态反应性的变分原理431

16.3 中子注量率的空间分布在时间上的积分433

16.3.1 显式积分:向前差分方法433

16.3.2 隐式积分:向后差分方法434

16.3.3 隐式积分:θ方法435

16.3.4 隐式积分:时间积分方法437

16.3.5 隐式积分:GAKIN方法438

16.3.6 交替方向的隐式方法440

16.3.7 刚性限制方法442

16.3.8 对称连续超松弛方法442

16.3.9 广义龙格-库塔方法443

16.4 稳定性444

16.4.1 经典的线性稳定性分析444

16.4.2 李雅普诺夫方法445

16.4.3 分布参数系统的李雅普诺夫方法447

16.4.4 核反应堆控制448

16.4.5 控制理论的变分方法448

16.4.6 动态规划450

16.4.7 庞特里亚金最大值原理450

16.4.8 空间连续系统的变分方法451

16.4.9 空间连续系统的动态规划453

16.4.10 空间连续系统的庞特里亚金最大值原理454

16.5 氙在空间上的振荡455

16.5.1 线性稳定性分析456

16.5.2 μ模式近似457

16.5.3 λ模式近似458

16.5.4 非线性稳定性判据461

16.5.5 功率在空间上振荡的控制462

16.5.6 氙空间振荡的变分控制理论462

16.6 随机中子动力学464

16.6.1 随机模型464

16.6.2 平均值、方差和协方差466

16.6.3 相关性函数468

16.6.4 物理解释、应用及其初值条件与边界条件468

16.6.5 数值分析470

16.6.6 启动分析471

参考文献472

习题473

附录A 物理常数与核数据475

A.1 常见的物理常数475

A.2 常见的转换系数475

A.3 自然存在的元素及其热中子截面(2200m/s)475

A.4 几种常见元素的热中子截面(2200m/s)478

附录B 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479

B.1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479

B.2 含参定积分的导数479

B.3 常见坐标系下拉普拉斯算子的展开式479

B.4 高斯散度定理480

B.5 格林公式480

B.6 泰勒级数展开480

B.7 傅里叶级数展开480

附录C 阶跃函数、δ函数和其他常见函数481

C.1 简介481

C.2 狄拉克δ函数的性质482

参考文献483

附录D 常见特殊函数及其性质484

D.1 勒让德函数484

D.2 连带勒让德函数484

D.3 贝塞尔函数485

D.4 修正的贝塞尔函数485

D.5 贝塞尔函数展开式485

D.6 伽马函数486

D.7 误差函数486

D.8 指数积分函数487

参考文献487

附录E 矩阵及其运算简介488

E.1 定义488

E.2 矩阵的运算489

附录F 拉普拉斯变换简介491

F.1 目的491

F.2 拉普拉斯变换实用手册493

参考文献495

索引4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