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胡塞尔文集 逻辑研究 第2卷 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 第1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胡塞尔文集 逻辑研究 第2卷 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 第1部分
  • 倪梁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12630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97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686页
  • 主题词:胡塞尔(Husserl, Edmund 1859-1938)-逻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胡塞尔文集 逻辑研究 第2卷 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 第1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逻辑研究339

第二卷 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339

第一部分339

引论339

第1节 现象学研究对于认识批判的准备和纯粹逻辑学的澄清而言的必然性339

第2节 对这些研究目标的澄清341

第3节 纯粹现象学分析的困难348

第4节 对逻辑体验的语法方面的关注之必要性352

第5节 对下列分析研究之主要目标的标示355

第6节 补充357

第7节 认识论研究的无前提性原则360

第一研究 表达与含义369

第一章 本质性的区分369

第1节 符号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369

第2节 指示的本质370

第3节 指明与证明372

第4节 附录:指示产生于联想376

第5节 表达作为有含义的符号。从表达中分离出一个不属于表达的意义378

第6节 属于表达本身的现象学区别和意向区别问题379

第7节 在交往作用中的表达380

第8节 在孤独心灵生活中的表达383

第9节 从现象学上区分物理的表达显现、意义给予的行为与意义充实的行为385

第10节 含义意向行为的现象学统一387

第11节 观念的区分:首先是对表达与作为观念统一的含义的观念区分391

第12节 续论:被表达的对象性394

第13节 含义与对象关系之间的联系398

第14节 内容作为对象、作为充实的意义和作为完全的意义或含义399

第15节 与这些区别有关的关于含义与无含义之说法的歧义性401

第16节 续论:含义与共称407

第二章 对含义赋予行为的特征刻画412

第17节 描画性的想象图像被误认作含义412

第18节 续论:论据与反论据414

第19节 无直观的理解418

第20节 无直观的思维与符号的“代表作用”420

第21节 考虑这样一个必然性:为了澄清含义和为了认识建基于含义之中的真理而必须回返到对应性直观上去422

第22节 不同的理解特征与“相识性质性”425

第23节 表述中的统觉和直观表象中的统觉427

第三章 语词含义的偏差与含义统一的观念性430

第24节 引论430

第25节 传诉内容与名称内容之间的相合关系431

第26节 本质上机遇性的表达与客观的表达432

第27节 其他类型的有偏差的表达441

第28节 含义的偏差作为意指的偏差443

第29节 纯粹逻辑学与观念含义446

第四章 含义体验的现象学内容和观念内容452

第30节 在心理学意义上的表达性的体验内容与在统一含义意义上的表达性的体验内容452

第31节 意指的行为特征与观念-同一的含义454

第32节 含义的观念性不是在规范意义上的理想性457

第33节 “含义”与种类意义上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合458

第34节 含义在意指的行为中并不对象性地被意识到459

第35节 含义“自身”和表达性的含义461

第二研究 种类的观念统一与现代抽象理论465

引论465

第一章 普遍对象与普遍性意识467

第1节 普遍对象是在一种与个体行为有本质差异的行为中被意识到467

第2节 普遍对象之说法的必不可少性469

第3节 种类的统一是否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非本真的统一。同一性和相同性472

第4节 对将观念统一还原为分散的杂多这一做法的异议473

第5节 续论:J.St.穆勒与H.斯宾塞之间的争论476

第6节 向下面各章的过渡480

第二章 以心理学方式对普遍之物所做的实在设定483

第7节 以形而上学方式和心理学方式对普遍之物的实在设定。唯名论483

第8节 一个迷惑人的思路485

第9节 洛克的抽象观念学说488

第10节 批评490

第11节 洛克的普遍三角形496

第12节 共同图像说500

第三章 抽象与注意力502

第13节 唯名论理论将抽象理解为注意力的功用502

第14节 指责,这些指责同时也涉及任何一种形式的唯名论。a)一种对目标点的描述性确定的缺陷505

第15节 b)现代唯名论的起源是对洛克关于普遍观念之学说的过度反应。这种唯名论的本质特征与通过注意力进行抽象的学说509

第16节 c)心理学作用的普遍性和作为含义形式的普遍性。普遍之物与一个范围之关系的不同意义513

第17节 d)在唯名论批判上的运用517

第18节 关于作为总体化力量的注意力的学说518

第19节 批评。a)对一个特征因素的关注并不取消它的个体性520

第20节 批评。b)对来自几何学思维的论据之反驳523

第21节 对被直观对象的一个不独立的因素之关注与对相应的种类属性之关注之间的区别525

第22节 在对注意力的现象学分析中的基本缺陷528

第23节 关于注意力的有意义说法不仅包含了直观领域,而且也包含了思维的整个领域531

第四章 抽象与代现537

第24节 普遍表象作为思维经济的技艺手段537

第25节 普遍代现是否可以作为普遍表象的本质特征而被运用540

第26节 续论:普遍性意识的各种变异与感性直观543

第27节 普遍代现的合理意义546

第28节 代现作为代表。洛克与贝克莱547

第29节 对贝克莱的代现论的批判550

第30节 续论:贝克莱从几何学证明过程中得出的论据553

第31节 被指出的这些谬误的主要起源555

第五章 关于休谟抽象理论的现象学研究559

第32节 休谟对贝克莱的依赖性559

第33节 休谟对抽象观念的批判及其误认的结果。他对现象学要点的忽略560

第34节 休谟的研究与两个问题的回溯关系564

第35节 休谟抽象论的主导原则、结论和阐述性思想566

第36节 休谟关于“理性的区分”的学说,对此学说的温和诠释和极端诠释568

第37节 对这门学说之极端诠释的指责572

注释578

第38节 怀疑从抽象的部分内容被转用到所有部分一般上580

第39节 对怀疑的最后提升以及对它的反驳583

附论:现代休谟主义586

第六章 对各种抽象和抽象物的概念的划分596

第40节 对两种关于抽象和抽象物的概念的混淆,一种是与不独立的部分内容有关的抽象和抽象物概念,另一种是与种类有关的抽象和抽象物概念596

第41节 对围绕不独立内容概念的各种概念之划分599

第42节 对围绕种类概念的各种概念之划分602

第三研究 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学说609

引论609

第一章 独立对象与不独立对象的区别611

第1节 复合对象与简单对象,有环节对象与无环节对象611

第2节 引入对不独立对象和独立对象(内容)的划分613

第3节 不独立内容的不可分性616

第4节 根据施通普夫所做的事例分析618

第5节 对不可分性这一概念的客观规定622

第6节 续论:与对一个流行规定之批判相联结625

第7节 通过引入纯粹规律概念和纯粹属概念来更明确地刻划我们的规定627

第7节 a 独立的和不独立的观念631

第8节 将独立内容与不独立内容之间的区别分离于直观上突出的内容和直观上融合的内容之间的区别631

第9节 续论:指明融合现象的更广泛领域634

第10节 属于各种不独立性的规律之杂多性639

第11节 这种“质料”规律与“形式”规律或“分析”规律的区别643

第12节 有关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基本规定646

第13节 相对的独立性和不独立性650

第二章 关于一门整体与部分的纯粹形式之理论的思想657

第14节 奠基概念与相关的原理657

第15节 转向对更重要的部分关系的考察660

第16节 相互间奠基和单方面奠基,间接奠基和直接奠基661

第17节 对块片、因素、物理部分、抽象、具体这些概念的精确规定664

第18节 一个整体的间接部分和直接部分的区别666

第19节 这个区别的一个新的意义:整体的较切近和较疏远的部分668

第20节 彼此相对较切近和较疏远的部分672

第21节 借助于奠基概念来精确地规定整体与部分的确切概念及其本质类别674

第22节 感性的统一形式与整体676

第23节 范畴的统一形式与整体683

第24节 整体和部分的纯粹形式类型。先天理论的假设686

第25节 有关通过对整体之因素的分片来对整体进行分片的补充690

第四研究 独立的与不独立的含义的区别以及纯粹语法学的观念701

引论701

第1节 简单的与复合的含义703

第2节 含义的复合性是否仅仅是对象复合性的反映704

第3节 含义的复合性与具体意指的复合性。被蕴含的含义705

第4节 关于复合表达的“合义”组成部分之有含义性问题711

第5节 独立的与不独立的含义。感性语词部分的不独立性与表达性语词部分的不独立性715

第6节 其他区分的对立。不完备的、异常简略的和欠缺的表达718

第7节 将不独立含义理解为被奠基的内容720

第8节 这个观点的困难。a)含义的不独立性是否只是在于被意指对象的不独立性723

第9节 b)对被分离出的合义之理解725

第10节 含义复合体中的先天规律性727

第11节 各种指责。植根于表达或含义本质之中的含义变异733

第12节 无意义与背谬738

第13节 含义复合体的规律与纯粹逻辑-语法学的形式论740

第14节 须避免的无意义的规律与须避免的背谬的规律。纯粹逻辑语法学的观念747

注释754

第五研究 关于意向体验及其“内容”761

引论761

第一章 意识作为自我的现象学组成与意识作为内感知764

第1节 意识这个术语的多义性764

第2节 一、意识作为自我体验的实项-现象学统一。体验的概念765

第3节 现象学的体验概念和通俗的体验概念771

第4节 体验着的意识与被体验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是现象学特有的关系种类773

第5节 二、“内”意识作为内感知775

第6节 第一个意识概念起源于第二个意识概念778

第7节 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划界781

第8节 纯粹自我与被意识性782

第二章 意识作为意向体验789

第9节 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划界之意义789

第10节 作为“意向体验”的行为所具有的描述性特征792

第11节 对那些在术语上相近的误释的抵制:a)“心灵的”或“内在的”客体797

第12节 b)行为以及意识或自我与对象的关系803

第13节 对我们的术语的确定806

第14节 对将行为设定为一类在描述上被奠基的体验之做法的疑虑809

第15节 同一现象学属(并且尤其是感受这个属)的体验是否能够一部分是行为,一部分是非行为817

a)是否存在着意向感受818

b)是否存在着非意向感受。对感受感觉与感受行为的区分823

第16节 描述内容与意向内容的区分828

第17节 在意向对象意义上的意向内容832

第18节 简单的与复合的行为、奠基性的与被奠基的行为835

第19节 在复合行为中注意力的作用。以语音与意义之间的现象学关系为例838

第20节 一个行为的质性与质料之间的区别845

第21节 意向本质与含义本质852

第11节 与第20节 的附录 对“图像论”和关于行为的“内在”对象之学说的批判858

第三章 行为的质料与基础性的表象865

第22节 行为的质料与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865

第23节 将质料理解为一个“单纯表象”的奠基行为867

第24节 困难。区分各个质性属的问题871

第25节 对这两种解答之可能性的更详细分析875

第26节 对被倡议的观点的斟酌与拒绝879

第27节 直接直观的证据。感知表象与感知881

第28节 对判断方面的事态的特别研究888

第29节 续论:对实事状态之单纯表象的“承认”或“赞同”891

补充896

第30节 将同一的语词理解和语句理解理解为“单纯表象”897

第31节 对我们的观点的最后一个指责。单纯的表象与孤立的质料900

第四章 在特别顾及判断理论的情况下对奠基性表象所做的研究904

第32节 表象这个词的双重意义以及“每一个行为都通过一个表象行为而被奠基”这个命题所具有的被误认的明见性904

第33节 根据一个新的表象概念而对这个命题所做的修正。指称与陈述907

第34节 困难。名称的概念。设定的与非设定的名称911

第35节 称谓设定与判断。判断是否能够成为称谓行为的部分917

第36节 续论:陈述是否能够作为完整的名称起作用923

第五章 关于判断学说的进一步研究。“表象”作为称谓行为和陈述行为的质性统一属931

第37节 以下研究的目的。客体化行为的概念931

第38节 客体化行为的质性差异与质料差异934

第39节 在客体化行为意义上的表象及其质性变异941

第40节 续论:质性变异与想象变异946

第41节 对关于表象作为所有行为之基础的命题的新解释。客体化行为作为质料的第一性载者952

第42节 进一步的阐述。组合行为的基本命题954

第43节 回顾以往对这个被探讨的命题的阐述958

第六章 表象与内容这两个术语所具有的最重要歧义之汇总960

第44节 “表象”960

第45节 “表象内容”969

注释970

译者附记972

热门推荐